【摘要】我國政府采購活動自1996年開始正式試行,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與發達國家政府采購規模相比還有很大距離,因此, 完善創新我國的政府采購活動迫在眉睫。鑒于此,本文以浙江省麗水市政府采購的實踐為基礎,就其如何在運行中完善進行了粗淺的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地方政府 采購 完善 建議
政府采購,是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用財政性資金購買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工程、貨物和服務的行為。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國政府采購范圍進一步擴展,采購效率也明顯提高。但是采購資金規模僅占GDP的約2%左右,與發達國家政府采購規模一般占GDP的10~15%的水平還有很大距離。因此,完善創新我國的政府采購活動已經非常迫切。
浙江省麗水市2001年撤地設市以來,麗水市經濟社會取得較快發展,政府采購規模隨之增長。麗水市政府采購中心作為集中采購單位,較好地完成了各項采購任務,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隨著政府采購制度繼續推行,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不斷顯現。本文以浙江省麗水市政府采購的實踐為基礎,就其如何在實踐運行中完善進行了粗淺的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議,以推動地方政府采購事業的發展。
一、建章立制,完善政府采購制度
法律制度是政府采購行為規范化的重要支撐。麗水市出臺并實施了質疑處理機制、供應商管理制度、政府采購招投標程序等多項制度,但在實踐中體現出制度不全面、內容覆蓋不全等問題。
(一)剛性制度
推動完善政府采購地方相關制度迫在眉睫,應加快出臺以下政府采購相關的制度:對部門預算編制約束的規定;對采購人誠信管理的規定;加強對分散采購管理的規定;對采購監督的規定細則;對電子采購管理的規定;對政府采購驗收的具體規定等等。
(二)輔助制度
在完善剛性制度的同時,積極制定其他相關配套制度,形成制度合力助推采購工作發展,如對供應商注冊審查的規定;對供應商誠信考核和處罰的規定;對限時采購辦結的規定;對開評標現場管理的規定;對評審專家考核評價的細則規定;對評審專家責任追究規定等等。
二、擴量提素,加強評標專家庫建設
評標專家庫是保障專家評標順利運行的基礎,專家庫合理正常的運行,才能保證評標專家的正常抽取和進行。如何限制評標專家的自由裁量權以及明確和強化評標專家的權責體系是當務之急。
(一)擴大評標專家庫的專家數量
平時可以通過加強政府采購評標專家庫的宣傳,將更多年富力強有專業經驗的專家納入專家庫;而對于技術復雜、專業性極強的專業,可以適當放寬專家庫入庫資格;也可以通過與本區域內其他部門專家庫或周邊區域的專家庫進行資源共享,整合相關專家資源,并實行多地專家庫共享,增加專家庫的容量。
(二)細化專家庫專業分類
評標專家庫應按照統一的政府采購品目目錄完善專家庫,將評標專家根據目錄專業細分類別。
(三)建立專家庫動態調整機制
對評標專家庫進行定期維護、更新和淘汰。同時可以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手段,對評標專家的評標情況做記錄,統計和比對評標專家參加評標的次數及效果,以保持專家庫的正常有序運作。
(四)加強評審現場管理
禁止無關人員進入評標區域,除利用視頻語音監控評標室監督專家評審行為外,盡量減少專家在評審期間外出,監控范圍應擴大到整個評標區域,滿足條件的可以安裝屏蔽設備,完全隔斷評標區域與外界聯系。
(五)限制專家自由裁量評審
限制專家自由裁量評審,關鍵是采購代理機構要改進和細化采購文件的評分辦法和標準,增加客觀分值的比例,減少專家因個人原因造成的評審分數極高和極低現象。同時,采購代理機構工作人員要認真核對專家評審工作底稿,對單項分值滿分或零分,打分高于或低于項目有效分值平均分20%的,必須要求專家做出具體說明。
三、增加投入,完善信息化政府采購平臺
采購信息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完善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建設政府采購信息系統,增加工作透明性,便于社會監督,防止腐敗發生,也節約財政資金,提高政府采購工作效率,以滿足政府采購快速發展的需要。
(一)基礎建設
加強基礎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完善網絡系統。逐步建立統一、全面的政府采購信息管理系統,使政府采購網站、政府采購決策管理和辦公自動化實現集約化管理。
(二)網上交易
逐步實現網上詢價投標、評標、簽約、支付等交易活動的統一。提高采購項目與采購計劃申報、采購賬戶資金管理等全過程自動化與聯網水平,用現當代手段監管政府采購。
四、深化改革,提高政府采購工作效率
(一)優化程序
對目前政府采購的審批流程進行再優化,簡化審批程序,合并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間。
(二)擴大范圍
當前,尤其要擴大服務類項目的采購范圍,探索推行政府非權力類事務政府采購工作。
(三)方式靈活
多采用詢價、競爭性談判等采購方式,探索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政府采購新方式。
(四)計劃采購
建立采購計劃按季報批制度,增強采購的計劃性和集中性,提高采購的效益。
五、創新機制,提升政府采購工作效果
(一)最高限價
采購單位在最高限價范圍內談判,允許低于最高限價的由采購單位自行采購。
(二)及時調整
對協議采購的商品,建議每月進行二次競價。例如計算機、打印機、數碼相機等通用類辦公設備,產品型號更新快,市場價格變化大,協議價格更新滯后,不能及時反映市場平均價格,因此各采購單位在采購協議產品時可在協議價格的基礎上再進行二次競價,選擇最優的協議產品。
(三)增加種類
增加協議供貨商品的種類、型號,讓采購單位有更大選擇商品的余地。對市本級的辦公家具、公務印刷、密集架等協議項目,可進一步擴大商品的類別和規格。
(四)驗收回報
建立政府采購驗收回報制度,由采購單位在驗收時對貨物質量、服務態度等做出評判。通過履約驗收評判,并向相關采購管理部門回報驗收結果。
(五)規范中介
積極培育政府采購中介代理機構,切實規范政府采購代理市場。樹立服務意識,強化為采購單位服務的經驗理念;健全和完善中介代理機構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內部治理機制;提高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采購業務水準,提升中介代理機構的采購質量;定期對中介代理機構進行采購工作考核,實現有效監督管理;凈化采購代理環境,為各中介代理機構營造一個開放、公平、公正的競爭平臺。
參考文獻
[1]王丹.淺析如何完善政府采購招標管理流程[J].現代經濟信息,2011(8):66.
[2]王天忠.對我國政府采購的幾點建議[J].中國科技財富,2011(14):228.
[3]樊宸雨.我國政府采購現狀與對策分析[J].現代企業文化,2011(12):145-146.
作者簡介:馬文蕾(1973-),女,漢族,浙江蓮都區人,大學學歷,經濟師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