孥坤
【摘要】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表明,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各項能力的提高,而我們今天所要講的音樂作品分析就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環節之一,所以,我們作為音樂相關的教師要牢牢把握這一關鍵環節,對音樂作品進行詳細、形象的分析,來讓學生產生震撼,這樣不論是對學生的成長,還是對于學生的學習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通過;音樂;作品;分析;提高;審美;能力
我們知道,學校開展音樂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這特殊性就決定了學生在進行音樂知識學習時,存在著對音樂知識的弱化現象,即有些學生對音樂學習失去了學習興趣。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還是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內心深處最具有活力的音符,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我們現階段音樂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但是音樂審美能力并不是簡單地指某一方面,而是包含眾多的方面和環節,其中就包括對音樂作品的分析這一環節,所以教師要重點把握這一環節,讓學生對作品的形象產生震撼,這樣才能在對音樂作品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其成長中的心靈就會產生一次美的洗禮。
一.音樂作品分析的含義
音樂作品分析是指以各類音樂作品為研究和分析對象,通過運用相關的知識和資料,對作品從文學、技術層面上進行分析,從而對音樂作品進行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其中,文學層面上的分析主要是從作品背景、創作者的生平和事跡等方面著手,對作品的音樂風格和情感表達進行描繪和分析。而技術層面上的分析是指著眼于作品的主題、旋律、節奏、曲式、和聲、調性等方面的分析。通過對作品的分析,我們能夠全面了解作品的體裁、曲式、和聲、調式調性等要素的運用,對作品的風格、內涵進行更為深刻的理解,有利于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和創作的情感表達,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時候必須重視對音樂作品的分析。
二.音樂作品分析在學生審美能力提高中的重要性
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離不開對音樂作品的分析。音樂作品分析對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美能力的培養與音樂作品分析緊密相聯
它不僅僅止于書面教學中的培養,更需要對作品進行全面的理解,需要情感的投入,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從這個層面上講,審美能力與音樂作品分析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將二者割裂開來。如果忽視對音樂作品的分析,勢必難以領悟創作者的意圖,也將難以投入真情實感,影響審美能力的提高。
(二)音樂作品分析對審美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從表面上看,音樂作品分析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兩個毫不相干的概念,作品分析屬于理論研究范疇,審美能力的培養屬于思想范疇,進行的是音樂表演。但是,作品分析對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更為了解作品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深刻領悟到一項作品的深刻內容,將真正的情感都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及自身的藝術感染力。 (三)音樂感悟能力的培養是形象分析的前提 首先,我們來簡單的說一下音樂感悟能力,音樂感悟能力使學生對音樂語言在感性認識與理解的基礎上獲得情趣、快樂體驗,并且將這種所體驗的情趣與快樂結合自身的經驗,并通過想象,引起自身的情感共鳴,并通過自身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進一步深度挖掘音樂知識與作品的豐富內涵。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教師理解和感悟到所教授的作品所要展示的深刻形象,然后通過課堂教學中反復對作品進行欣賞或者讓學生對作品進行反復表演,使作品所要表達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越來越清晰,從而使之感受音樂作品形象的深刻意義。培養學生的音樂感悟能力的基本點我們教師要明確,即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對音樂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音樂基本技能的訓練。
三.做好音樂作品分析工作,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正因為音樂作品分析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今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注重對作品的分析,加深對作品的了解,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本文總結了以下幾點。第一,背景分析。背景分析是指對與作品相關的人文資料進行分析,具體包括作品的創作年代、作曲家這一年代的創作風格、曲式特點等。通過對作品這些內容的分析,能夠使學生盡量還原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從而提高審美水平和審美效果。所以,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盡量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作曲家相關的資料,對作曲家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對作品有理性的認識,并加上自身的理解。如此以便于在教學的過程中,將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風格分析。音樂作品的風格不同,往往給人的情感體驗也不盡相同。作曲家在創作的時候,往往希望不同的作品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點。而在分析這些作品的時候,最為重要的是盡可能忠實地再現作品自身的風格。具體來說,在進行風格分析的時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第一、節奏風格。樂譜中的表現就是節奏音型的使用,特定的音型組合不僅涉及時代、個人、民族或者地方風格,還與音樂體裁、類型相聯系,在分析的時候需要注意。第二、和聲風格。隨著時代的變化、音樂風格的變化,和聲也不斷地演進和變化。例如,在西方音樂史上,18世紀和聲的類型是傳統或大小調和聲,19世紀是民族或風格性和聲,20世紀是現代或非調性和聲,在分析的時候需要注意這種變化,使審美達到最優化。第三、旋律風格。每個作曲家的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的旋律風格,旋律風格也是作品情感的直接體現,教師在教授時,不應該局限于該作品的旋律風格,而是應該研究該作曲家其他作品的旋律風格,從而全面領悟作曲家的旋律風格,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