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蓓蓓
【摘要】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樂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樂感,才能充分激發其學習音樂的興趣,才能養成高度的音樂審美素養,進而使自己的鋼琴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缺少音樂美感和情感魅力是當前學生鋼琴演奏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在鋼琴教學中對學生樂感進行培養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本文就鋼琴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樂感進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鋼琴教學;樂感;演奏技巧;培養
樂感是鋼琴演奏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是鋼琴表演藝術的靈魂,也是音樂藝術生命力所在。一場成功的鋼琴演奏不僅需要演奏者熟練的演奏技巧,還要求演奏者必須具有良好的樂感,這樣才能深刻詮釋樂曲的內涵,才能全面、準確地表達作品。因此,在當前的鋼琴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鋼琴彈奏技巧的訓練,還要高度重視并積極培養學生的樂感。培養學生樂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前提,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樂感,才能不斷提升自我的音樂審美及綜合素養,才能體會到鋼琴演奏藝術的真諦。
一.重視聽力訓練,培養良好的聽覺能力
重視聽力訓練,是培養學生樂感的基礎。聽力是指接受聲音、辨別聲音的能力。音樂是一門聲音的藝術,它是通過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的不同和音色的對比與變化,形成音樂的形象,并通過聽覺器官感受到的一種藝術,生動地表現人類的喜怒哀樂等各種豐富情感。在鋼琴演奏中,演奏者只有具備良好的聽覺能力,才能對聲音、音色以及曲調感、節奏感和多聲部音樂感等有更準確的把握和掌控。因此,鋼琴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樂感,就必須重視對學生聽力的訓練。首先,學生要學會聆聽自己的琴聲。這要求學生必須用心去聽自己彈奏的音樂,在聆聽時要充滿對音樂的追求與想象,認真辨別自己彈奏的聲音與音樂內容的要求是否符合。一些學生在練琴時找不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分辨哪些聲音是好聽的,是符合音樂要求的。面對這種情況就要加強學生的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全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還能增長學生的樂理知識,可謂一舉兩得。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聽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準確把握音階、節拍和指法,并能夠準確在演奏中表現出來。最后,要多練習聆聽和分辨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和聲、樂句、樂段等。學生應該培養自身熱愛音樂的興趣,多聽、多看、多感受,學會用自己的耳朵去辨別每一個音符。通過長期不懈的聽覺訓練,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聽覺能力。 二.演奏技巧的訓練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指法的訓練是鋼琴教學的基本功訓練,這就導致很多學習鋼琴的學生在練習樂曲時下意識地將練習曲與樂曲完全分割,甚至還有學生試圖以純技術動作來克服樂曲中某些難度較大的段落,這種單純立足于樂譜的彈奏是沒有意義的。在演奏技巧訓練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重視演奏的完整性。節奏感是音樂表現的生命線,一些學生由于先天或技術方面的原因常常在彈奏時忽快忽慢、節奏不穩、速度不協調。因此,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讓學生學會體會節奏的韻律,必須要加強學生節奏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節拍的強弱變化,明確快與慢、規整與自由的辯證關系。另一方面還要重視演奏的完整性。樂感與演奏的完整性是相互統一的,良好樂感是完整性的基礎,完整的演奏又是良好樂感的體現。演奏者在選擇曲目時,一定要選擇相適應的曲目。一些學生急于求成,選擇難度偏大或是自己喜歡的曲目,導致在演奏時往往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術難點上,無法顧及樂曲中樂感的表現,導致彈奏出的樂曲不完整、不連貫。要改變鋼琴教學中的這一現狀,必須從實際出發,在教材選擇上要選擇一些難度適中的曲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樂感,讓學生可以完整、流暢地進行彈奏,在沒有技術負擔的情況下投入到鋼琴演奏中。
三.培養音樂鑒賞能力,重視藝術實踐
音樂鑒賞能力是培養學生樂感的關鍵,具體是指欣賞別人的作品,并從中獲得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在鋼琴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曲目,不必局限于鋼琴曲,還可以增加其他種類(如交響曲、聲樂或者是流行音樂等)。讓學生用心欣賞音樂作品后有自己的感悟,辨別作品的基本風格和曲調,更深一層可以讓學生欣賞著名鋼琴家演奏的鋼琴作品,讓他們感受豐富多彩的音色對比和變化,層次對比、觸鍵對比、連音訓練、富有表現力的踏板使用等都是培養豐富樂感的視聽教材。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可以隨時隨地享受音樂,如進餐時、起床后、睡覺前放一些適當的音樂,在無形中接受音樂的熏陶,逐步對音樂語言、形象、氣氛、音色等形成豐富的感性認識。當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音樂欣賞可更有目的、更專業化地進行。如學生在學習貝多芬交響曲或嗚奏曲時,就可以讓學生集中聆聽貝多芬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讓他們對貝多芬音樂的風格和特點有自身的感受;也可以把音樂作品按照時期進行分類欣賞,如古典時期、浪漫時期、近代時期等,將同一時期的音樂作品放在一起集中欣賞,讓學生學會感受它們的共同點。另外,還可以進行有益的藝術實踐。除了課堂欣賞外,還要鼓勵學生參加音樂會等音樂實踐活動,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如舉辦鋼琴演奏比賽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到實踐中去,使得他們在不斷的實踐中自我提升和完善。 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可以從學生自身的音樂知識、演奏經驗、成長經歷、審美情趣、性格個性等方面著手,從而促進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提高。音樂知識的培養可以通過教師日常的教學來完成,而音樂經驗則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實踐通過摸索總結得出。學生的成長經歷也是綜合音樂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地引導學生關注成長中與音樂有關的符號,激發學生的想象,盡量用音樂思維去表達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思。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也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審美情趣會直接影響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學生的個性及生理條件對音樂素養的培養也至關重要,不同的學生必然有不同的個性及生理條件,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有針對性。同時也要注重文化知識與中外音樂史的學習,特別是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如名著、哲學、心理學等),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然會在樂曲的演奏中展現出來。因為音樂實際上展示的就是一種意境、一種情感,全面提高文化藝術修養,從而為培養樂感、闡釋鋼琴音樂、揭示音樂內涵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感情投入 在鋼琴演奏中,如果單純依靠熟練的技法進行演奏是很難引發觀眾心靈和情感上的共鳴的。這樣的鋼琴演奏顯然是失敗的,更難以稱得上是成功的鋼琴藝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情感也是音樂藝術的基本特征,演奏者只有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作品,并從中獲得更多的感受。投入的情感越多,對作品的理解和表現也就會越深刻。演奏過程中的情感投入,關鍵是演奏者要將樂曲喚起的情感作為自身的情感來體驗,再將自身情感投入到作品中來展現出作品的內涵和情感,進而加強鋼琴演奏的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