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許生

朱建軍
中南大學信息物理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土資源導刊》編委。主要從事測量平差與數據處理、GPS理論與方法、GIS中的數據誤差及其他測量領域的教學和科研。
國土資源導刊(以下簡稱“導刊”):數字湖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數據采集標準不統一,導致更新困難。對此你有何建議?
朱建軍(以下簡稱“朱”):這是現實存在的,比如植被,測量作業只說樹,而林業部門可能要分針葉林、闊葉林等。但是,我們可以做到基礎統一,同時允許不同的行業有自己特殊的表達方式,滿足其專業需求,也就是求同存異。
導刊:從技術上,如何保持數字湖南地理空間框架獨立性和先進性?
朱:首先,加大對國有技術和設備的應用。比如北斗衛星,這是我國自主發射的衛星,信號不受其他國家的干擾和限制,目前,已經比較完善。數字湖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可以加強這方面的應用,減少對GPS的依賴,自然就可以保持獨立性。其次,加大與高校的合作力度。湖南省有國防科大、中南大學等科研實力很強的高校,可以強強合作。我建議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可以建設一個基于數字湖南地理空間框架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可以為數字湖南地理空間框架提供強大科研保障,保持技術的先進性,共同推動數字湖南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與應用。
導刊:目前,湖南CORS在核心解算軟件遇到問題,主要就是美國天寶與德國萊卡設備在技術方面的差異導致。對此是否有較合適的解決方案?
朱:湖南CORS我比較了解,也知道你剛所說的問題。我提供兩個解決方案吧,各有利弊。方案一是繼續使用已有設備型號(徠卡)及軟件系統,按湖南省21萬平方公里面積測算,湖南CORS的基準站密度應達到6.5點/萬平方公里的水平,才能基本克服自然條件的不利影響,即站點總數達到136個?,F已建成106個基準站,則應再新增30個。
方案二是新增核心解算軟件和增加少量站點。那就是增加使用天寶軟件,如果效果理想,則只需增加15個基準站。同時,新增站點須兼容徠卡軟件,使湖南CORS同時具備兩套核心軟件,增強了系統的穩定性。
導刊:如何通過技術進步、社會力量不斷加強公共服務平臺信息資源的更新完善?
朱:一是建立公共服務平臺技術交流常態化機制。每年定期召開用戶技術交流會,討論交流平臺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建議,引入當前主流IT技術、GIS技術,增強平臺的交互作用,提升平臺性能。二是建立數字城市、區縣地理空間框架成果匯交機制。根據省市簽訂的數字城市、區縣地理框架共建共享協議,建議省廳下發通知,要求經過省廳驗收的數字城市、區縣匯交成果數據,包括設計書、總結報告、質檢報告、小比例尺DLG、DOM、DEM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