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勁華
【摘要】《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組的訓練重點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還要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并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本課的設計就是采用抓住“反襯”,凸顯“價值”方法來落實這些目標。
【關鍵詞】抓“反襯” 顯“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52-01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組的訓練重點是用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還要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并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本文的學習就要落實這些目標。
這篇課文共五個自然段,課題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三個自然段來描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只用了最后一個自然段來表達其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乍一看,似乎文眼不突出,表達的重點弄錯了,其實這正是作者的匠心獨具,其目的是要用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來反襯其毀滅給祖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損失。
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就從作者的表達方式入手,從作者的心靈出發,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文字,觸摸并感受作者遣詞造句中含著的情感及其表達效果,并進行適當的表達訓練,將自己的理解化為文字,將作者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民族責任感、使命感。
下面是我的教學片斷:
第一課時 (部分)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到圓明園的毀滅在中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了怎樣的損失?
(板書“不可估量”,并指導學生理解這個詞)
師:正是因為圓明園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所以它的毀滅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價值
(師隨機寫主板書:不可估量{ )
損失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體現其價值的語句,體會、標注,并準備在全班匯報交流。
(學生找到了課文的第二、三、四段,然后師生共同重點研讀了課文的三段建筑宏偉和四段文物珍貴。程序如下:)
師:請一位同學來讀讀你找到的句子,然后說說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
師: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它留給你的印象嗎?
師:請你再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來表達出你的理解。
(隨著教學的進程,師生共同理出了三段描述的建筑景觀,我用副板書的形式表述如下:宏大、小巧;熱鬧、寧靜;實景、虛景;民族、西洋)
師:你能用“既有……又有……”的句式來完整地概述圓明園中的建筑景觀嗎?
(當學生按上述要求總結完之后,教師緊接著說)
師:這真是——
(學生紛紛說出“包羅萬象”、“應有盡有”、“一應俱全”、“無所不有”等詞,將理解推進到一個小高潮。)
師:所以,這一段的最后作者寫到:
(學生馬上深情地朗讀“漫步園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師:下面,就帶著你的理解,你的感悟,讓我們完整地再讀讀這段文字。
(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表達著對昔日圓明園輝煌的贊美與留戀。同時也觸摸到了作者這樣遣詞造句的匠心獨具。)
師:請同學們繼續學習課文的第四段,概括出這段主要寫什么。
(學生速讀后回答,教師寫主板書:文物珍貴)
師:這段的哪句話給了你啟示?(生找到過渡句)
師:這句話的前半句是說什么?(教師板書:建筑宏偉),是對哪段話內容的總結?這樣總結上文,引起下文的句子叫——(過渡句),其作用是——(承上啟下,使文章結構緊湊)。
師:圓明園收藏文物的珍貴體現在哪兒?自由讀文,勾畫、標注,然后匯報你的學習成果。
(學生從“上至”“下至”體會到了圓明園收藏的文物時間跨度大,可以讓我們對不同歷史時期的器物都有所了解,對于了解歷史,研究歷史都很有幫助;從“青銅禮器、名人字畫”等體會到它收藏的文物種類全,不愧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
(教師隨機在副板書處寫:上至……下至;器物、字畫)
師:回讀這一段,讀出你的贊嘆!(在讀中學生的熱愛之情、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
師:請同學們課下去搜集體現圓明園昔日輝煌的資料,并按照建筑藝術、歷代器物、名人字畫、奇珍異寶分類整理,在下節課上解說展示。
第二課時 (部分)
師:請同學們上臺來介紹、展示你收集到的體現圓明園昔日輝煌的圖片、資料。
(學生分類進行介紹、展示)
(師過渡)就是這樣一座匯聚了我國建筑藝術與古代文明的皇家園林,在侵略者的野蠻掠奪和無情大火之下毀滅了。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畫出體現侵略者野蠻、貪婪的詞語,并多讀幾遍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然后說說你的體會。
(學生抓住“闖進、凡是、統統、實在、任意、連燒三天”等詞語談體會)
師:再讀這些句子,把你對侵略者的憎恨、憤怒表達出來。
師:結合三、四自然段和你搜集到的資料,說說侵略者搬走了什么?運走了什么?砸毀了什么?又燒掉了什么?
(學生結合課文和搜集到的資料完成上述口語表達訓練,在敘述中進一步感受了侵略者的貪婪與野蠻。)
師:(指著副板書,引導學生完成課件填空)至此,圓明園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也沒有了……。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心血、智慧和汗水的圓明園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化為一片灰燼。
師:站在圓明園的廢墟上,你想說些什么?
如上所述,我用二個課時的教學分別引導、組織、推動學生深刻領悟了作者濃墨重彩地描繪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就是為了凸顯其在我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價值,及其被毀滅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損失。這種反襯手法的運用是作者表情達意的技巧,也是我們讀懂這種文體形式的手段。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2011年第8期
[2]曾揚明《換一種思維來教“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