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祖祥
我不會告訴孩子有關社會陰暗面的事情。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白紙,干凈、純潔,他們應該活在童話世界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過早地知道社會的陰暗,會讓他們會對社會產生恐懼和不信任感。
——徐先生,一個13歲女孩的父親
我不會刻意去告訴孩子社會的陰暗面。我覺得順其自然最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和心理的逐漸成熟,他們必定能辯證地看待這個社會和身邊的那些丑惡現象,必定能明辨是非。
——一位網友在家長論壇上的發言
作為母親,我會把社會陰暗面告訴孩子。因為信息無處不在,你不告訴他,他一樣會從各種渠道得知。與其讓孩子得知時未經過過濾和指導,還不如在他身邊一起跟他分析,告訴他要做一個品行良好的人。
——宋女士,一位9歲男孩的母親
如何把握好光明面與黑暗面(或陰暗面)的關系,一直是令教師、家長困惑的一個問題。通常的說法是:還是要以正面教育為主,多說光明面,少說黑暗面。還有一個說法是:在黑暗中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假定“前途是光明的”是一個正確的說法,但總應該認清眼下道路的曲折,才不至于被路上的石頭絆倒,才不至于掉到坑坑洼洼里爬不出來。
人性黑暗面和社會黑暗面
如何認識人性黑暗面?每個人身上都有黑暗面,都不能避免黑暗面的存在。羅曼·羅蘭有精辟的論述:“真正的光明,決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候,只是永遠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不是永遠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遠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文豪所說的“卑下的情操”,我們不妨理解為人性黑暗面。因此,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人是一種善惡兼備的、有局限性的動物。
我們希望孩子既保留自己的本真純樸,又了解人性和社會的復雜;既能誠以待人,又能保持警惕,并有合適的應對之策,但又不至于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搞到“千萬別和陌生人說話”的地步。但現實情況是一部分孩子缺乏對不良事物的了解,缺乏抵制不良事物誘惑的能力。有鑒于此,有些老師會做一些嘗試,試圖把事物的另一面也展示在學生面前。然而,如果老師講一點人性中的黑暗面,講一點人性中無法克服的弱點,講一點真實的暴力、血腥、恐怖,往往就會有家長打電話到校長那里去,校長緊接著就會找老師談話:“社會畢竟是光明面居多啊,不要搞得學生對社會一點信心都沒有。多講光明面,少講陰暗面。”
人性中的黑暗以及由此衍生的社會黑暗面,就像白天的光明和夜晚的黑暗一樣,是造物主的神奇造化,是一個不需證明的先驗性存在。這是一個永恒的命題,也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不會因為少講、不講就自行隱遁;而由眾多個人組成的社會存在黑暗也就勢所必然。
社會黑暗面教育其實是給孩子注射防疫疫苗
曾有報道說過德國漢堡市亨利希中學的陰暗面教育:課本中不僅有“陽光”的內容,還涉及了社會的“陰暗面”,如種族歧視、違法犯罪等,其宗旨是引導學生思考和解釋各種社會現象;“周三社會日”,學校老師會組織學生參觀監獄、禁毒展覽、反艾滋病展覽等;學校還會讓學生把從社會實踐、社會調查中發現的社會熱點、疑點等現實問題帶回課堂上,通過演講、辯論、演反面人物等,解開學生心中的疑惑,進行“免疫”教育。
德國的這種結合社會現實進行陰暗面教育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范例。看來,我們應該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改變以往遮遮掩掩的鴕鳥式做法。如果孩子對事物缺乏充分的了解,而老師和家長又刻意遮蔽某一面,人類天性中的好奇心就會引導人們去嘗試,嘗試去做那些即使是黑暗面的事情。暴力、早戀、毒品、艾滋病、網絡游戲,其真實的情況被孩子了解的越多,就越有可能讓孩子對此產生免疫力而不是接近的欲望。令人欣慰的是,毒品教育、艾滋病教育等話題不再是令人談虎色變的話題,也不再是一個需要遮遮掩掩的話題。
黑暗面教育其實是給孩子注射防疫疫苗。在醫學上,人類發明出種種疫苗,來抵抗各種病毒、細菌和疾病對人類的侵襲。在教育上,人們以文學藝術的敏銳洞察,見識人性的豐富和駁雜,警示邪惡力量的毀滅性后果帶給人們的巨大災難;以歷史、哲學的條分縷析,記錄文明對抗野蠻的歷程,激發人們以真善美的力量戰勝假惡丑的誘惑;以政治學、倫理學的探索設計,來規范人們的言行舉止,祛除叢林法則的血腥恐怖,引導人們走上文明的康莊大道;以現實和歷史的紛繁蕪雜,作為活生生的正面或反面例證,給人們提供一面鑒古知今的鏡子。黑暗面教育可以使一個人擁有6000多年文字記載的人類記憶,得享光明、成功、公平、尊嚴,驅逐黑暗、暴力、不公、歧視。精神和思想的健康不是源于形形色色的諱疾忌醫,不是源于對黑暗的視而不見,而是源于勇敢面對和應對良策。
當然,這里還存在一個問題:在什么年齡段,了解何種、多少黑暗,以何種方式進行黑暗面教育。電影《美麗人生》中的爸爸圭多用兒童游戲的方式消解戰爭的恐怖和黑暗,給兒子約書亞營造一個童話世界,幫助他戰勝饑餓、恐懼和寂寞;蔡朝陽認為應該溫和地保護孩子的不知情權,特別是在涉及“戰爭”這一問題時;郭初陽則不遺余力、不避煩難的為死亡教育和性教育鼓與呼,他認為“漠視死亡教育,讓人不懂得此生為人的珍貴與短暫,造成個體對生活的冷漠和生命的珍視;漠視性教育,讓人不懂得去愛自己的伴侶,影響的是今后的婚姻”,只有直面死亡和性這兩個無可回避的暗黑主題,才能抵達愛的港灣。盡管在黑暗面教育的方法、時機、程度等方面見仁見智,但這些問題無可回避,必須著手解決。是到了家庭、社會、教育界達成共識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