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波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67-01
2008年秋季,我省全面進入新課程實驗,本次新課程實驗的課程內容體現了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線的化學教師,我們如何去更好地實踐新課程的理念呢?我認為在教學中必須處理好如下的三種關系。
一、“課表”和“教材”的關系
《化學課程標準》是國家對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要求,它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六方面對化學新課程實施進行了規定和建議,是評價我們教學的基本依據。而教材是各位化學專家在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把課程思想體現出來的一種載體。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通過研讀課標,深刻領會化學課程的性質、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在充分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研讀課標和分析教材的過程中,我們在頭腦中應該要有三個階段的知識:一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內容和程度;二是學生在必修模塊中要掌握的知識程度;三是了解在選修模塊中還有哪些進一步的知識延伸。這樣既可以做到和初中知識的很好銜接,又可以做到在教學中對知識進行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
二、“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
在新課程實施中,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驗的中心。我們廣大實驗教師應樹立新課程的理念,清楚“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
首先,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設計各種活動,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教學中我們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問題,設計各種個性化的教學實施方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比如可以利用“學案”教學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利用各種研究性學習課題來促進學生的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第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來獲得知識,強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發揮化學實驗的教育功能。
化學課標中明確規定,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應形成基本的化學觀念和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方面。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是一個逐步提高,持續進步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以化學實驗為主的探究活動。通過提出問題、構想假設、實驗設計、實施實驗、歸納結論的過程來引導學生設計解決化學問題的實驗方案,對實驗現象做出合理解釋,揭示化學變化規律。
第三,教學中,我們應該采用多種有效的反饋、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在教學中可以考慮采用以下幾種評價方式。1.用好手頭的同步練習冊,重新整合其中的內容,減少課內外作業明顯帶有的過難的舊教材的痕跡。2.每一模塊結束后,進行模塊成績認定的紙筆測驗,重視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注意選擇具有真實情景的綜合性、開放性的問題。3.建立學生學習檔案袋,培養學生自主選擇和收集學習檔案內容的習慣,給他們充分的表現自己學習進步的機會。4.適時進行活動表現評價。在教學中善于觀察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并給予記錄。通過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進步與發展進行全面評價。
三、學生“全面發展”和“張揚個性”的關系
新課程的化學教學,是“讓全體學生學習化學,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化學”。
必修模塊是針對全體學生形成必備的科學素養進行設計的,是高中化學的基礎,內容比較廣泛,但知識很淺。其中精選了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重點,既為全體學生的發展提供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為繼續學習選修課程的學生準備必要的基礎。在教學中我們在教授化學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外,更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選修模塊考慮到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更好地實現課程的選擇性,以物質的組成、結構和反應為主線,突出STS的設計思想。其中所選內容和必修模塊同屬于高中化學這門課程,在學科知識與教育理念上保持著內在系統性和水平的一致性,但相互之間又體現出一定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是以學生的不同需求為基礎的,也就是說由其選擇性的要求所決定,即為學生個性發展的多樣化服務。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考慮到和必修模塊之間的銜接,在呈現知識時重視注意啟發性;貼近學生的生活,盡可能以學生已有的社會生活經驗引入,合理構建教學情境;充分進行以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在“做科學”的過程中,學習科學方法和養成科學態度;充分注意與生產、生活和社會實際的聯系,適當引入科技、資料等,以增強對科學的親切感并學習新知識。
新課程的化學教學對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挑戰,但同時也是一次機遇。讓我們抓住這次挑戰和機遇,采用多種有效的方法,適時處理好以上的三個關系,使我們的化學新課程教學規范、有序、有效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