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梅
【摘要】在學校的各種德育教育方式中,主題班會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主題班會是班主任圍繞著特定的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道德品質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選取最具針對性的問題,在教育過程中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參與與體驗中完成預期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主題班會 班級管理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185-01
主題班會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和載體。主題班會是圍繞一個教育主題開展的班級活動,既是學生的一種自我教育活動,也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班主任可以圍繞關于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特定的主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在學生中實現廣泛的思想交流,從而達到學生接受教育、得到啟發的目的。我認為主題班會應適應新時期學生的特點,大膽嘗試創新,采用他們樂于接受和易于表現的形式來表現主題,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下面我就高中班主任如何開好主題班會作了一些探索及嘗試。
一、班會的主題要明確,有較強的針對性
開好主題班會,主題的選取很重要,它是一節班會的核心。主題要有較強的針對性,要從當前學生的實際及思想教育的要求出發,應當體現學校和班級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主題班會的內容要根據本班實際情況,結合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選取最精當的切合學生當時心理的內容。首先,班會主題的選擇要抓住時機,善于發現并把握有利的因素,有計劃、有目的、有意義,而且要與時俱進,同時充分考慮學生通過這次主題班會能獲得怎樣的教育啟迪。這就需要班主任務必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班情,知道學生的動機、需要、情感等心理特征。其次,主題班會的召開要有全盤的計劃。通常,在每個學期開學初我讓學生們大膽提出切合實際的班會主題,最后把大家的班會主題全部收集起來,召集班干一起討論一個學期要開幾個主題班會,挑選合適的主題,而后由班長宣布本學期的班會安排情況。在此過程中學生們積極參與,讓他們覺得自己是班級的一分子,這樣就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主題班會課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我根據不同時期的需要選擇不同的主題。
1.思想品德教育類:高一開學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遵守高中生的行為規范,順利地從初中過渡到高中,我組織召開了“做個合格的高中生”的主題班會。如圍繞著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教育,為了引導學生關心班集體,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可以組織召開“我愛我班”及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班會。另外,為了配合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召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誠實守信 做文明學生”和“珍愛生命 安全第一”的主題班會。“紀律在我心”、“ 網絡之我見”、“ 手機的利與弊”在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信念、理想等教育方面都是非常好的主題。
2.重大節假日(事件)紀念類:結合一些重大的節假日、紀念日,召開有意義的主題班會。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可以召開“感念師恩”的主題班會。如感恩節、元旦,班會的主題可以是“常懷感恩之心”、“ 新年新目標”。距高考百日,我班召開了“高考百日沖刺”的主題班會。
3.學習指導類:在每個學期的段考及期考前后,我會組織召開“學習方法指導”、“ 段考總結及學習經驗交流”等主題班會。在高考前夕,我特意邀請我校的心理老師給學生主持有關心理減壓的主題班會。
4.展望未來,勵志類: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自己的理想,憧憬美好的未來,如 “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自信,我成功”的主題班會都是屬于這一類型。
二、召開主題班會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確定主題后,在班會召開之前一定要安排設計好每一個環節,包括班會的設計、內容的安排、組織、籌備等工作。我會提前一周讓班長向同學們說明班會的意義并布置任務,讓每一位同學都做好準備,給學生參與的時間與空間。為了能夠使班會氣氛更加熱烈,我一般會指定發言對象,每次主題班會帶頭發言的學生都會有所不同,這樣可以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地參與。同時召開班干部會議討論班會的程序,把每一個環節落實到位。激勵每一位學生投入到班會活動中,突破我講你聽的呆板方式,鼓勵學生大膽走上講臺。我班大多采用可操作性較強的,最為實用的以語言為主的座談、演講、辯論、咨詢、采訪的主題班會形式。同時穿插歌曲的演唱,小品表演及詩歌朗誦等靈活的形式。往往是這樣的小插曲把班會推向了高潮,在令人愉快的情景及笑聲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中得到了教育。
在萬事俱備之后,主持人的組織引導就是班會成敗的關鍵。所以在根據內容、形式確定主持人后,要著手使主持人了解主題,掌握步驟。最重要的是要把開場白及串詞寫好,并能靈活地運用。我班的主題班會大多由班干主持,有時也由學生推選。接著要做的就是認真做好會場的設計。會場布置最重要的是突出主題、美觀大方,把教室和黑板好好地布置一番,盡可能創造出與主題一致的情境和氛圍會增強主題班會的效果。
三、充分發揮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班會的整個過程要讓學生參與組織、實施,教師則充當指導作用。主題班會主要是讓學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果能讓他們參與整個過程,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這樣不僅滿足了他們自我表現的需要,更主要的是營造了心態開放的環境,通過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撞擊、對接,產生深刻體驗和情感的共鳴,從而很自然地把德育要求內化為自己堅定的信念。
因為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有限,觀察分析事物還不夠深刻,看待問題往往有所偏頗。所以,在整個過程中班主任都要發揮指導作用。班會召開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多聽、多看,注意觀察同學們的具體表現,為最后的班會課點評做準備。如在關于學習經驗交流的主題班會中,若僅僅是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其效果相當有限。班主任要看準關鍵點,及時地、適當地點評,同時也可以適時地參與進去,闡述自己的觀點,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學生會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記得在召開《高考百日沖刺》主題班會時,主持人很活躍,讓我發表看法,利用這個機會我和同學們講述了我自己當年高考的一些感悟。我短短幾分鐘的激情的描述對于學生不僅僅是一種鼓舞與勵志的教育,同時也讓同學們更加了解我這個班主任,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關系。
四、總結深化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結束后,教師應和學生一起及時地總結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為下次班會的組織提供經驗。同時,也要了解班會的作用與效果,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一節成功的班會課,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平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主角,讓每個人都有話可說,有情可觸,才能使班會課更具魅力與活力。
總之,開好主題班會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班主任要有高度的熱心和強烈的責任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認真精心地準備,就一定能開好班會。主題班會的設計是一門學問,作為新時代的班主任,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教育性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動學生,做到寓教于樂。使班會課真正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和研究,真正理解主題班會課的深刻內涵,更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切實上好每一堂主題班會課,讓班會課真正地吸引學生從而讓學生深受教育,促進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魏書生 《班主任工作漫談》 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年11月
[2]班華 王正勇 《高中班主任》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