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亞軍
摘要:勃拉姆斯作為德國音樂史上著名的作曲家,史界對他的評價褒貶各異。他的音樂雖有一些德奧古典傳統音樂的影子,但也呈現出古典主義所不具備的新鮮元素。他既有與一些浪漫主義作曲家不同的創作原則和技法,又同樣體現著浪漫主義音樂的情感表達。本文通過對勃拉姆斯《c小調第一交響曲》進行簡要分析,總結歸納其作品中所包含的古典主義技法以及浪漫主義的思想理念。從而進一步了解這位生活在浪漫主義時期低調卻偉大的作曲家。
關鍵詞:勃拉姆斯 第一交響曲 簡要分析 評價
一、作曲家簡介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生于德國一個職業樂師的家庭。曾師從戈賽爾、馬克遜學習鋼琴,并得到舒曼夫婦及約·阿希姆的賞識。他是演奏與創作并駕齊驅的音樂天才,他的作品兼有古典創作技法和浪漫主義精神,尤其體現在交響曲中,時而氣勢恢宏,情緒多變,時而舒展浪漫,有自己的創作特色;同時他在對奧地利民歌的改編上也做有很大的貢獻。代表作品有《c小調第一交響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等。
二、作品分析
(一)創作背景
《c小調第一交響曲》(下簡稱《第一交響曲》)是勃拉姆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創作長達十余年。在此期間,當時的社會矛盾、階級關系的變化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都深深地影響著勃拉姆斯的創作。這部作品充分表達了他對現實生活的思想與情感寫照,以及古典現實主義的民主精神。著名指揮家馮·彪洛把這部作品稱為《第十交響曲》,即認為這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的延續,足以證明《第一交響曲》在西方交響樂壇的顯赫地位。
(二)創作特點簡要分析
第一樂章引子中“命運”的音響以及它在樂章中驚心動魄的展開和末樂章的安排,都進一步增強了首尾的呼應和因果的聯想。在調性布局上,勃拉姆斯也有意追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布局。同時,根據該作品內在邏輯發展的需要,運用調性統一下的調式對比手法,從第一樂章的c小調開始到第四樂章的C大調結束。
《第一交響曲》中還采用主題的動機發展手法,重視旋律,運用混合配器法,強調有表情因素的高音區弦樂織體,使音樂色彩較古典時期更為濃重;也創作了許多主題發展的絕妙范例,并獨創了“幻想變奏”手法。在樂隊編制上,勃拉姆斯沒有用十分龐大、管樂器突出的規模,而是管弦樂器保持平衡。在整個交響樂中,強烈對比的應用、復調和主調織體的結合手法以及旋律、節奏和和聲等方面,都使人感到他接近先輩的痕跡,同時也反映了他豐富又簡潔的藝術特征。
第二、三、四樂章的主要曲調,勃拉姆斯選擇民間音樂素材和具有民族風格的曲調進行衍展,也有直接引用民歌曲調的部分,如:圓號吹出的曲調就是一首直接引用阿爾卑斯山牧民的號角音調。另外,勃拉姆斯創造性的運用民間音樂中調式調性的變化、旋律和節奏類型,曲體結構的等原則進行創作,從而使我們很明顯的感受到《第一交響曲》中強烈的民族精神。
最后樂章的主題與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主題非常相似。這與勃拉姆斯對貝多芬的崇拜有著密切的聯系,或許正是這樣的一種崇拜與敬意,激勵著他無限的創作動力,也使他的音樂中日益表現出對現實生活的沉重和生命的價值。
交響曲從第一樂章的矛盾不安、掙扎搏斗,經過二、三樂章的悲痛、幻想和期待,到終曲樂章的勝利和歡呼,流露出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整個構思中所顯示出的探求理想、擺脫苦痛、走向光明的思想,和巴赫創作中那種從苦難到解脫及貝多芬交響樂中矛盾斗爭的辯證發展是一脈相承的。然而,在浪漫主義音樂思潮的熏陶中,他也開始不斷追求新的變化。因此,他不是一味復古和模仿,而是把這種繼承進行了獨具特色的革新。
三、評價與總結
作為德國19世紀后期最偉大的作曲家,勃拉姆斯被譽為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具代表的復古主義踐行者。他信奉古典樂派,嚴格按照古典主義音樂形式寫作的浪漫主義音樂作曲家,音樂風格受巴赫和貝多芬的影響,采用無標題音樂形式,保持莊重、傳統的曲式結構。然而,生活在浪漫主義的氛圍中,他的作品必定受浪漫主義音樂思潮的影響。他的作品也同樣具有氣息寬廣的旋律,具有內在張力的節奏以及突破大小調界限的調式等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特征。在采用古典主義音樂形式的外殼下,充實著浪漫主義素材的內容,在追求古典主義形式的同時,又不失浪漫主義詩情與幻想的特點。可以說,勃拉姆斯的創作是將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與浪漫主義音樂自我特點的緊密結合。所以才有人這樣評價他:“他緩緩走來,站在古典作曲家行列中,成為德國古典作曲家中的最后一人。然后,背負著十九世紀后半葉復雜而沉重的時代重荷,開始了他的不凡的創作生涯。”依筆者看來,的確是這樣。
因此,勃拉姆斯不是單純地模仿貝多芬等古典大師,而是在古典主義創作原則上進行了突破與創新。可以說,勃拉姆斯是憑借自己的獨特的“古典浪漫”相結合的創作道路,在音樂史上贏得了屬于自己的榮譽。我們可以把勃拉姆斯視為一個生活在浪漫主義時代的“復古作曲家”,一個勇敢的“逆行者”,也正是這樣一位與時代“格格不入”的執拗大師,讓后世的眾多音樂人都對他肅然起敬。
參考文獻:
[1]李伯年.從第一交響曲看勃拉姆斯和德奧古典傳統的聯系[J].人民音樂,1982,(07).
[2]田璟華.淺論勃拉姆斯音樂的浪漫主義特征[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3]張洪島.歐洲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