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虹子
摘要:聲樂教學多年來一直延續著重實踐、輕理論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學生進行聲樂理論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人體樂器的構造和歌唱發聲的科學原理,樹立正確、科學的聲音訓練理念以及培養良好的歌唱心理等。
關鍵詞:聲樂 理論學習 意義
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聲樂對于演唱者各個歌唱器官的協調配合具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對于聲樂學科的學習,還必須掌握生理學、心理學、美學、聲學、音響學、文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學習者不僅要關注歌唱發聲技巧的練習,還要注重對于聲樂相關理論知識的了解與認識。筆者所在的滁州學院音樂學院,近幾年為大學本科三年級的學生開設了《聲樂理論課》。筆者作為授課教師,深刻體會到對于聲樂理論的學習可以起到幫助學生在發聲技術與音樂表現上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的作用。學生有能力從理論的角度認識自己的演唱,并反過來指導自己的歌唱實踐。學生可以逐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成為學習的主體,對于今后走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再學習、再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歸納起來,學習聲樂理論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了解人體樂器的構造和歌唱發聲的科學原理
任何一種藝術門類都要有其表現的工具。美術的表現工具是色彩和畫筆,器樂的表現工具是其演奏的樂器。這些都可以通過購買和挑選來獲得。而歌唱者的表現工具是演唱者自身的各個歌唱器官,必須靠自己來塑造。聲樂學習的過程就是演唱者不斷塑造自身歌唱樂器的過程。試想如果不了解這件樂器的生理構造和發聲原理,如何進行科學的塑造呢?比如,歌唱時的科學呼吸方法是我們發聲訓練的重要內容,要求在歌唱中必須要有適度的氣息支持。那么就要求我們首先必須了解參與人體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工作原理是怎么樣的。這里所說的氣息支持實際是根據物理學當中的伯努利定律來進行的。我們在演唱時音越高,相反氣息的壓力就要越大,橫隔膜的擴張就要越明顯。再比如歌唱時要求要具有良好的共鳴效果,那肯定就要對參與歌唱的各個共鳴器官有所了解。空間共振的物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必須給予這些器官以足夠的空間才能獲得良好的共鳴。最后是語言器官,主要由唇、齒、舌、喉組成。歌唱的語言是藝術化了的吐字咬字過程。要根據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語言構成、發音規律來進行調節。上述的幾個部分都要求演唱者對于歌唱器官的生理構造、發聲原理以及語言的不同規律進行研究,同時,還要有整體歌唱的概念,各個歌唱器官必須是協調一致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還要互不干擾,方能取得理想的歌唱效果。
二、樹立正確、科學的聲音訓練理念
歌唱的基礎是要有科學的發聲方法和嫻熟的運用技巧,包括呼吸技巧、共鳴技巧、語音技巧以及表演技巧等。這些技巧的熟練掌握和運用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必須經過長期、細致、艱苦的學習、訓練以及思考才能獲得。著名聲樂教育家沈湘說過,聲樂的學習要經歷三個階段,即自然-不自然-自然。也就是從學唱前的無意識的自然狀態到學唱后的不自然狀態,再到有意識地具有科學規范的自然歌唱的過程。歌唱技巧的最終掌握是靠多年的反復練習、思考建立起來的肌肉的正確記憶形成的,也就是依靠高級神經系統的支持(指大腦皮層對歌唱思維、歌唱器官的控制和協調等因素)完成的。有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急于求成,對于基礎的訓練重視不夠,老想著唱大歌,結果反而適得其反,不良的發聲習慣有的甚至斷送了其藝術前途。通過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了解歌唱過程的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規律,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歌唱技術的一系列訓練步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從理解、掌握再到熟練的過程。樹立正確、科學的聲音訓練理念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路,為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
三、培養良好的歌唱心理
在聲樂學習和表演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歌唱者復雜的心理活動。歌唱雖然是由人體的各個發聲器官共同協作完成的,但所有這些運動最終都是受人的高級神經系統來支配的。可見,歌唱者的心理狀態對于歌唱學習和演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者既是在制造、調整自身的人體“樂器”,同時又是在學習如何駕馭這一“樂器”,以便充分發揮其性能。很多學生在平時學習和排練時都能夠正常發揮水平,但一到正規表演的舞臺上,就會精神緊張,平時所掌握的一些知識和技術不能很好地運用,嚴重影響演出效果,久之會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造成一定的打擊。歌唱心理與歌唱過程的感知,歌唱的想像,歌唱的思維,以及歌唱的意志與性格等都有關連。只有在良好積極的心理狀態下,才能創作出具有魅力和感染力的歌聲。在對學生進行聲音訓練的過程中,必須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將心理學的理念運用到聲樂教學當中來,培養學生在學習和表演時以冷靜、穩定、自信、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遇到的問題。只有嚴格遵循心理發展的科學規律,才能使聲樂學習和表演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才能使歌唱生涯具有可持續性。
以上所談到的只是聲樂理論中關于聲樂學習和演唱的基礎理論的主要部分。聲樂理論還應該包括歌唱的語言藝術、中外藝術歌曲流派、中外聲樂發展史、中外歌劇發展史、中國民族聲樂理論等內容。對于聲樂理論的學習能夠幫助我們將歌唱實踐當中的經驗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在歌唱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能夠把握正確的方向,使其按照科學的道路良性的、持續的發展。加強理論學習對于培養具有正確歌唱思維,科學發聲方法,以及良好歌唱心理的新時代歌唱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韓勛國.聲樂藝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3]石惟正.聲樂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