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活動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學活動應以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的教與學也應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可采取合作性學習、情境性學習、解剖性學習和依托性學習“四性”學習方法及“實踐導向法” 的教學過程。
【關鍵詞】建構主義;模擬電子技術;“四性”學習方法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是我校五年制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性質的課程,這門學科知識容量大,其理論較抽象且還有一定的理科基礎和較強的實驗操作能力,而構建主義的應用則很好地推動了《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開展,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也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就研究性學習中應采取的“四性”學習方法作一闡述。
一、情境性學習方法
情境性學習方法是指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應不斷地創設問題情景的問題空間,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達到新知識意義建構的過程。這種方法應讓學習在類似現實情境的情境中發生,以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學習的內容要選擇真實,不能對其做過于簡單的處理。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只能由學生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而構建起來,它取決于特定情境下的學習歷程。這樣學習能利用自己原有的結構中的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新知識,引起“順應”過程,對原認知結構進行改造與重組,從而達到新知識意義的建構,而同化和順應離不開原有知識結構中的知識、經驗與表象,情境創設則為提取很長時間記憶中的這些知識、經驗與表象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社會性學習方法
社會性學習方法即合作學習,是指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對新學知識的社會性建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主動搜集、分析、處理、利用、有關信息和資料;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遷移問題,從而把問題引向深入。一方面使學生能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另一方面又能開發學習潛能,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其具體學習步驟如下:
1.確定研究課題
課題確定要以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為基點,參考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對同一內容盡可能要提供多角度的若干個課題,讓學生根據各小組成員的具體情況,共同協商選定具體的課題。
2.分小組展開課題研究活動
小組成員圍繞主題,落實分工職責,如設計方案,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等。最后分析、綜合,得出結論。在這過程應指導學生學會查閱書刊雜志、上網等獲取資料的方法,考慮到有些學生剛開始嘗試這種學習方法,所以可提供一些圖書和網址,并指導學生學會判別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及整理、歸納與課題有重要關聯的有價資料和得出結論等方法。
3.撰寫研究報告
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各組在成員的共同協作下將整理歸納的資料和分析、推導得出的結論總結、提煉,撰寫成報告、論文。
4.成果展示與總結評比
在展示中,學生通過互相評比觀摩,各持已見,在觀摩評比中,起到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各種資源起到了共享的作用。
三、解剖性學習方法
解剖性學習方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先提出整體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的自己嘗試將整體任務分解為各個局部的子任務,然后自主地發現完成各個局部的子任務所需的相應知識技能,并通過自主思考或小組探究,使問題得以解決、整體任務得以完成的學習過程。在教學實踐中,由于職高學生理解問題的局限性和背景知識的不完全性,帶來學習任務分解困難。所以教師應成為學生的協作者和指導者,且隨時、隨機進行引導為學生成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依托性學習方法
依托性學習方法是指研究性學習中通過支架的依托(教師的幫助)使學習任務這一重擔逐漸地自然地實現過渡,最后撤去支架成功地遷移給學生主體的過程。是以維果斯基“輔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在問題解決中學習”的一種學習方法。在實踐中教師作為文化的代表引導著教學,使學生掌握和內化那些讓其從事更高認知活動的技能。這種技能一旦獲得,便可以在更多的學習中進行自我調節。所以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功夫,重在引導,而不是包辦代替,而要充分發揮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與主體作用。
五、“實踐導向法”的教學過程
“實踐導向法”的教學過程,首先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學生“想學”的基礎上而開展教學活動;二要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和道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要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和中心,是學習的主角,教師起著啟發、幫助和引導的作用。教師的導,應把精力放在設計“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的過程上。
1.準備階段(設計項目、設計問題)
教師首先要研究教材內容,考慮怎樣才能更有效地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及使到學生真正吸收新知識。根據教學所涉及的知識,查閱資料,找出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聯的趣味電子小制作實驗,經過分析、試驗、調試成功。如振蕩器電路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內容,而閃光雙音電子門鈴、光控閃爍的路標燈、節日彩燈控制器、發出警笛聲的裝置等趣味小制作中,都是利用三極管振蕩電路完成的;在每一個項目中,提供電路的功能、原理圖、工作原理、安裝說明、注意事項等。另外,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多問為什么會這樣或那樣,讓學生從始至終都帶著問題學習,這一步至關重要,然后,讓學生根據愛好及用途自愿選擇若干個項目。
2.項目完成階段(學生動手,教師指導)
由學生個人購買實驗元件或由學校統一配備,學生根據自選項目的原理圖獨立設計印刷線路板,參照線路圖或裝配說明獨立完成整個制作及調試過程。從中,學生會出現或發現很多問題,如為什么會成功,為什么能實現這樣的功能,改變參數后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不成功,問題出在何處等一系列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學要適當給以指導,解決一些問題,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
3.教學實現階段(解決問題)
學生都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在實踐中遇到的相關問題進入課堂,克服課堂學習的盲目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老師講到相關的內容時,學生會特別認真聽,以求解開心中的疑難問題,很快明白實踐中的原理及存在問題的可能性,很容易吸收教學內容,一點就明,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知識量。
4.課后鞏固階段(探索新知識)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所學知識及原來制作的基礎上,對電路進行研究,進一步改進其功能及效果。發揮想象力,應用到其它方面,以探索新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是當今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應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研究性學習進入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積極參與、相互交流合作,讓他們真正成為知識意義的建構者,使他們的思維、表達、實踐和合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發揮,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都有很大的好處。
作者簡介:李強(1977—),男,江蘇江陰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電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