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建寧


【摘要】 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臨床教學中醫患溝通面臨的問題。結果表明的接受醫患溝通教育后有92. 9%實習生主動與病人溝通,85.8%實習生要做溝通前的準備,92%的實習生認為醫患溝通有助于臨床實習,理論知識和病人信任的缺乏是實習生開展醫患溝通的主要問題。因此,加強醫患溝通教育在醫學實習生臨床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 醫患溝通;臨床實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 - 0061( 2014) 12 - 00025 - 02
近些年醫療糾紛逐年增多,醫療糾紛是指基于醫療行為,在醫方與患方之間產生的醫療損害等糾紛。近幾年頻繁發生的傷醫事件令人痛心不已,但這些事件背后所隱含的深層次的內容,值得我們從深層面去研究其發生原因及杜絕和解決的辦法。根據第三方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提供的醫療糾紛數據統計,醫療糾紛80%以上為醫患溝通不到位引起,醫生除了滿足患者診治疾病的需求外,還要善于利用醫患溝通技巧,把握患者的內心世界和人格特征,盡量滿足其心理需求,努力去營造良好的醫患關系。醫學實習生更應當利用與患者解除的實習階段加強醫患溝通的學習,打好基礎,為將來進入臨床做好準備。
我院自2010年開始對實習生進行了醫患溝通培訓,提高了醫患交流溝通的能力,促進了學生與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和諧關系,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醫患溝通培訓促使實習生向醫生角色的轉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對象與方法
對2010年至2014年5年間來院實習的120名實習生,分別在實習一個月、實習結束后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40份,收回226份(僅回收全程完成實習學生問卷,中途轉實習人員問卷未統計在內,實習一個月113份,實習結束113份),回收率94.2%。設計分別涉及實習生醫患溝通的實施情況、對醫患溝通的認識等方面的問卷調查表,主要了解臨床實習中實習生如何進行醫患溝通,及他們在醫患溝通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二、結果
1.實習生進行醫患溝通的情況。見表1。
三、結論
1、醫患溝通是一門藝術,是醫務人員的必修課,是每一位醫務人員開展醫學服務工作的必備技能,但就目前的現行醫學教育模式來看,醫學生往往只重視醫學理論的學習,把醫學僅僅作為一種技術來掌握,甚至存在“以醫為尊”、“重病輕人”的想法,見病不見人,尤其是在臨床實習這個進一步加深基礎知識學習、掌握基本醫學技能的關鍵時刻,對疾病本身的重視程度會更高,更易忽視病人的情緒、病人所需要的人文關懷和情感交流,從我們的調查中發現有67. 3%的實習生不知道醫患溝通方式方法,這種現象必將導致醫學實習生不僅不能從與病人的交流中取得疾病的第一手資料,鞏固所學知識,也得不到病人的信任、理解和尊重,反而不利于臨床實習工作的開展。
另一方面,由于醫學發展本身有歷史局限性,現代醫療面對疾病仍然有尷尬情形存在,疑難、重危病例是放棄努力還是冒一定風險全力救治,在患方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的今天,醫生需要與病人共同承擔風險,這時候醫患溝通的能力與技巧即顯示出與醫療技術同等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實習期間人文知識、醫患溝通的教育與實踐,一旦畢業進入工作崗位,臨床經驗不足,缺乏溝通能力,會使自己施治困難,工作寸步難行。正如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福岡宣言》中指出:“所有醫生必須學會交流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缺少共鳴(同情)應該看作與技術一樣,是無能的表現。”因此,實習生應加強培養醫患交流的能力和意識,成為基本醫療技術與醫患溝通能力均合格的畢業生。
2、醫患溝通加快了實習生的培養。通過5年對實習生醫患溝通教育,我們發現,醫患溝通加快了實習生的培養。(1)醫患溝通有利于培養實習生的主動學習:在對臨床實習生的問卷調查中顯示,92.9%的實習生主動與病人溝通,85.8%的學生與病人溝通前要做相關的準備,包括查資料、看書、請教上級醫生等方式,這就促使學生自覺將臨床問題與基礎理論相聯系,培養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學習的主動者,92%的實習生認為有助于基礎知識與臨床結合。(2)醫患溝通的過程促進了實習生病史采集技巧的提高:83.2%的實習生認為醫患溝通有助于“三基”能力的培養。實習生經驗不足,在病史采集過程中難免有疏忽或遺漏,但與病人進行充分交流的過程中,病人詳細的陳述會起到很大的提醒作用,有助于實習生將理性的理論化為感性的認識,印象更為深刻。(3)醫患溝通有利于實習生良好醫德醫風的培養:通過與病人的溝通,感受病人的疾苦,了解病人的想法,使實習生樹立對病人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以及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4)加快了實習生社會角色的轉變,使其更早、更快地適應社會對醫師的要求:病人及其家屬法律意識的增強,會通過交流影響實習生,有助于實習生形成法制的行醫觀念,規范其醫療行為,從而避免一些差錯和事故的發生。
3、實習生的醫患溝通所面臨的問題。由于臨床經驗的缺乏,實習生在進行與病人的溝通中面臨幾個方面的問題。(1)實習生缺乏主動進行醫患溝通的意識:問卷調查發現,67.3%的實習生不知什么是醫患溝通,缺乏醫患溝通技巧的訓練,45.2%的實習生沒有為溝通做準備,實習生僅把醫患溝通作為一種形式,沒有認識到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醫患溝通已經成為醫生的一種訴求,這樣的實習生一旦畢業進入工作崗位,舉步維艱是顯而易見的。(2)實習生的專業水平不足:實習生的專業水平不足,在醫患溝通的過程中可能解決不了病人提出的某些問題,這會導致實習生在溝通中底氣不足,也會影響患方對其的信任度,更嚴重時可能帶來醫患矛盾。但我們的問卷調查發現,專業知識的不足不應成為拒絕與病人溝通的借口。(3)缺乏系統、規范的醫患溝通技巧的訓練:實習生往往不知如何進行醫患溝通,這樣的醫患溝通結果就是實習生僅僅成為上級醫師的傳令官。(4)患方的不信任:患方相信專家、權威,忽略實習生的溝通,是不可改變的事實,尤其是對實習生作用認識不清時,患方的不配合更容易發生,導致實習生的醫患溝通失敗。四、帶教教師在實習生醫患溝通中應起的作用
1.要重視教學意識轉變的重要性。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臨床實習階段必須在培養學生堅實理論的基礎上,重點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臨床實踐能力不僅包括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實際應用,更重要的是,醫學倫理、職業價值觀、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理解和醫患
溝通技能等的培養。教師在臨床帶教時就要突出這些能力的重要性,言傳身教,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維習慣,培養符合現代醫學發展要求的合格醫學人才。將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的教學目標貫徹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2.放手不放眼,要有風險防范意識。實習生在與病人進行溝通的同時,由于本身存在的醫學知識和溝通技巧的不足,有出現或加重醫患矛盾的可能。這就要求帶教醫生一方面要放手鼓勵實習生運用掌握的醫學知識與病人溝通,另一方面不能放眼,時時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掌握實習生醫患溝通的進行情況,一旦在醫患溝通不順利時,可以隨時介入。事先要檢查學生醫患溝通內容的準備情況,隨時提醒學生注意醫患溝通的時機和場合,讓學生在出現醫患溝通不協調時,隨時告之帶教醫生。對于潛在有醫患矛盾或已有醫患矛盾的病人,應該提前告之實習生,并預見到一些可能發生的問題及處理的方式,防止因實習生的醫患溝通不當而加重矛盾;必
要的時候要讓實習生回避與這種病人的溝通。
總之,臨床實習作為進入社會前的重要轉變過程,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實習生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倫理和交流溝通技能培養的重要階段。通過積極、合理地實施醫患溝通,幫助醫學生具備這些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重要素質與能力,是培養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轉變的合格醫學人才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陳曉慶,陳寧,李瑾,體驗教學在醫患溝通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雜志.2008(11)。
[2] 李玲,宋九林,楊詩源,廖邦華,黃進,醫學本科生醫患溝通教育滿意度調查[J]中國詢證醫學雜志2013 (4)。
[3] 郭偉,邱小建,王磊,張亞南,楊鐵城,培養醫學生以人文關懷為基礎的醫患溝通技能教學模式[J]西北醫學教育201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