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敏
摘要 [目的]篩選防治水稻紋枯病的藥劑。[方法]采用江蘇市場上常見的幾種藥劑,于水稻紋枯病始盛期和發病高峰期各用藥一次。[結果]40%嘧菌酯WP 150和225 g/hm2對水稻紋枯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建議用量為150、225 g/hm2左右,在水稻紋枯病發病初期使用,連用2~3次。[結論] 40%嘧菌酯WP 150、225 g/hm2為防治水稻紋枯病較理想的藥劑。
關鍵詞 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
中圖分類號 S4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3-03891-01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study drug screening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ice sheath blight. [Method] Using several common reagents in Jiangsu market , the drug was sprayed at a time on peak and the onset stage of rice sheath blight. [Result] Its bacteria ester 40% WP 150 and 225 g/hm2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 on rice sheath blight, and recommended dosage was about 150, 225 g/hm2, using at the beginning of rice sheath blight disease, amuse 2-3 times. [Conclusion] Its bacteria ester 40% WP 150 and 225 g/hm2 had better control effect on rice sheath blight.
Key words Dru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ice sheath blight
水稻紋枯病又稱云紋病,俗名花足稈、爛腳瘟、眉目斑。是由立枯絲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生。紋枯病是水稻上常見的一種病害,也是當前水稻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較多,粒重下降。如皋是江蘇省優質粳稻生產基地,常年水稻種植面積在5萬hm2左右。近年來,為控制水稻條紋葉枯病的流行,推廣種植武運粳24號、南粳5055和南粳44等易感紋枯病的品種,導致水稻紋枯病逐年加重,目前紋枯病已成為制約水稻生產的重大病害。近年來在如皋市上升為主要病害,目前普遍使用的藥劑為5%井崗霉素粉劑或水劑,近幾年來因其使用次數多、用藥量大,造成防效逐漸下降[1]。為探明目前江蘇市場上多種藥劑對水稻紋枯病田間的防治效果,為大面積示范推廣提供依據,筆者特開展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如皋市城南街道張八里社區,水稻品種為鎮稻11,水稻連片種植,長勢較好;肥水管理一致。試驗田地勢良好,質地為夾纏土。土壤pH 7.8,有機質含量14.35 g/kg。
1.2 試驗材料
24%井岡霉素A水劑(武漢科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嘧菌酯(南京惠宇農化公司),12.5%氟環唑(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江蘇豐登農業有限公司),5%井岡霉素(浙江錢江生物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8個處理:①24%井岡霉素A水劑450 g/hm2;②24%井岡霉素A水劑600 g/hm2;③40%嘧菌酯150 g/hm2;④40%嘧菌酯225 g/hm2;⑤12.5%氟環唑懸浮劑675 g/hm2;⑥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225 g/hm2;⑦5%井岡霉素水劑4 500 g/hm2;⑧清水對照(CK)。每個小區面積100 m2,不設重復。
于2013年8月14日水稻紋枯病始盛期和8月21日發病高峰期各用藥一次,06:00~08:30施藥,用水量900 kg/hm2,采用手動噴霧器噴霧。
1.4 調查項目與方法
1.4.1 安全性觀察。
藥后不定期觀察試驗藥劑對水稻的安全性。
3 結論
40%嘧菌酯WP對水稻紋枯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對水稻安全,可在今后水稻紋枯病防治中加以推廣使用。建議用量為150、225 g/hm2左右,在水稻紋枯病發病初期使用,連用2~3次。
參考文獻
[1] 袁小華,丁 旭,吳小兵,等.20%井岡·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防治水稻紋枯病藥效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24):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