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斌 姜延浩
摘要 利用龍口大監站近30年(1981~2010年)的氣象觀測資料,結合當地葡萄種植區域的地形特征、各葡萄品種受凍害情況,分析凍害的形成原因、防治及補救措施,并提出指導性意見,為凍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為果農增收提供科學保障。
關鍵詞 葡萄;凍害;形成原因;防治;補救
中圖分類號 S6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3-03957-02
葡萄是龍口市重要的水果品種,其種植面廣,產量大,是廣大農民創收增收的一條主要渠道。確保葡萄增產增收除了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科學的田間管理之外,各種氣象災害的防治也至關重要。凍害是影響龍口市葡萄種植的最主要的氣象災害。近些年來,由于冬春氣溫低且持續時間長,龍口市幾乎每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2013年影響更為嚴重,部分葡萄園出現嚴重凍害,嚴重影響葡萄產量和果農的收入。為避免凍害的繼續發生,促進當地葡萄種植業的健康發展,筆者采用龍口大監站近3年葡萄凍害形成各關鍵月份的氣溫、地溫與近30年(1981~2010年)同期氣溫、地溫的平均值進行對比分析,統計出各級別氣溫持續的天數和極端最低氣溫出現的時間,并結合當地葡萄種植區域的地形特征和各葡萄品種不同部位受凍害情況的調查,分析出葡萄生長的各時期階段所能耐受的低溫極限,最后根據多年來農技人員的研究和葡萄種植戶的生產經驗,總結出葡萄凍害的預防和補救措施,供廣大果農參考,使果農在葡萄種植過程中可以根據天氣預報的最低溫度來科學管理做好相關預防工作,為凍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也為果農增收提供科學保障。
1 葡萄凍害形成原因分析
1.1 利用氣象觀測資料分析葡萄凍害形成原因
1.1.1
近3年冬春季及形成凍害各關鍵月份氣溫、地溫分析。根據對凍害情況的調查和一些園主的走訪了解,大部分凍害發生在2011年1月、2011年冬季、2012年冬季。結合龍口大監站氣象資料對凍害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結果(表1~2)發現,2011年1月份平均氣溫-4.3 ℃,較常年同期偏低2.6 ℃,氣溫明顯偏低,1月份極端最低氣溫-11.9 ℃,出現在17日;2011年冬季(2011年12月~2012年2月)平均氣溫均偏低-0.2~-1.3 ℃,2012年2月份氣溫偏低更為明顯,平均氣溫-1.3 ℃,較常年同期偏低1.3 ℃,極端最低氣溫-9.3 ℃,出現在2月3日;2012年春季平均氣溫為12.5 ℃,較常年同期偏高0.5 ℃,整個春季氣溫看起來是略偏高,但氣溫起伏比較大,各月分布極不均勻,3月份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低1.4 ℃,5月份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2.1 ℃;2012年冬季平均氣溫-1.3 ℃,較常年同期偏低1.1 ℃,2012年11月~2013年2月各月平均氣溫均比常年同期偏低1~2 ℃,2012年12月份偏低更為明顯,極端最低氣溫達-11.5 ℃,總之2012年從初冬開始到整個冬季結束,氣溫一直持續偏低,這在當地屬于一個真正意義上寒冷的冬季;2013年春季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0.5 ℃,4月份平均氣溫10.2 ℃,較常年同期偏低2.3 ℃,氣溫明顯偏低,出現了明顯的倒春寒天氣。2011年1月份最低氣溫低于0 ℃的有31 d,低于-3 ℃的有26 d,低于-5 ℃的有8 d,1月14~18日連續5 d最低氣溫低于-5 ℃;2012年2月份最低氣溫低于0 ℃的有20 d,低于-3 ℃的有10 d,低于-5 ℃的有3 d;2012年12月份最低氣溫低于0 ℃的有20 d,低于-3 ℃的有5 d,低于-5 ℃的有3 d。
1.1.2
各葡萄品種不同部位受凍害情況的調查分析。葡萄在新梢生長期間,只能耐0 ℃以上的低溫,而這3年的春天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倒春寒天氣,且溫度變化劇烈,所以對新梢很容易凍壞。2012年11月份是歷年同期比較冷的,且氣溫變化劇烈,而此時葡萄生理期正處于抗寒鍛煉階段,需要氣溫緩慢下降,才能依次完成“細胞脫水”、“胞間分離”、“質壁分離”3個階段,這樣抗寒鍛煉基本完成。如果氣溫變化劇烈,致使“細胞脫水”階段還沒有完成,導致胞內結冰,形成凍害。根據對2013年4個葡萄品種的凍害率和凍害表現分析(表3)可見,葡萄樹體抗凍能力由低到高依次為根系、芽眼、一年生枝蔓、多年生枝蔓,因此如果芽體凍害較輕,就只有主芽受凍,而副芽和芽墊層還是綠色(芽體不容易揭掉);芽體受凍較重,芽體比較容易揭掉,芽墊層也變褐;枝蔓輕度受凍后,髓部和木質部變褐,而如果受凍嚴重,則形成層也變成褐色。通常根系只能忍受-5~-6 ℃的低溫[1]。近3年冬季的氣溫均是持續偏低的,龍口市大部分葡萄園分布在丘陵地帶,根據龍口市區域站的觀測資料分析,丘陵地帶的白天溫度比大監站的溫度高,夜間的溫度比大監站的低,晝夜溫差更大,氣溫低于葡萄本身所能忍受界限,不同組織器官就會受凍,甚至全部死亡。
1.2 葡萄凍害形成的其他原因
1.2.1
葡萄園施肥不合理。磷、鉀肥施用量少,氮肥過多,這種情況會造成葡萄植株、枝條旺長、徒長,葡萄生長不充實,植株體內自由水含量過高,容易結冰受凍。
1.2.2
葡萄植株管理不當。如扦插苗木根系分布淺,大多在土壤0~20 cm處,20~40 cm處分布較少,在遇到極限低溫時,倘若管理不當,極易發生根系受凍現象。此外,部分品種過于晚采、遲采,也會造成樹體養分積累少、抗寒能力差。
1.2.3
病蟲害的影響。特別是霜霉病,近幾年發病迅速,危害嚴重,受此病危害的葡萄極易受凍害。受蟲害的新梢,特別是受葡萄天蛾危害的,或當年死亡,不死的也極不耐寒[1]。
2 葡萄凍害的預防及補救措施
2.1 葡萄凍害的預防
2.1.1
克服麻痹思想,堅持埋土防寒。對葡萄冬季凍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克服困難,年年堅持下架埋土。最好進行枝蔓下架埋土,對不能下架埋土的葡萄要增加埋土的高度和厚度,確保留足生產用芽。
2.1.2
加強肥水管理,限產栽培。
無論鮮食還是釀酒品種,要根據品種特性合理負載。留足更新枝和葉片,及時疏穗,保證單蔓單穗,確保葡萄枝條充實飽滿,秋季采果后施足有機肥和其他肥料,提高葡萄抗寒能力[2]。
2.1.3
培育利于下架埋土的樹形 。根據果園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有利于葡萄下架埋土的樹形。
2.1.4
設施栽培。有條件的果農可以搞設施栽培,冬季葡萄覆膜提高溫度,避免葡萄凍害。
2.2 葡萄遭受凍害后的補救措施
2.2.1
對受凍較輕的葡萄樹體的補救。
對受凍較輕的樹體,不要急于剪除受凍部分,使其自然萌發恢復,并采用根部加大水肥管理,促使受凍葡萄的基部及多年生枝蔓上的副芽、隱芽萌發[3]。對新萌發的枝條,要區別對待,有花序的新梢,要盡量保留彌補損失,對無花序的枝條,可在發芽后35~40 d留6~8片進行摘心,去除夏芽副梢,逼發冬芽利用二次結果增加產量,減少損失。為提高二次果的質量和促進充分成熟,要嚴格控制負載量,掛果過多,會延遲成熟和果品質量。
2.2.2
對受凍嚴重的葡萄樹體的補救。對受凍嚴重、抽干的幼樹枝蔓應及早回縮到已萌芽的部位或基部,減少枝干水分蒸發,促進萌發新梢。為避免萌發的新梢徒長,可同時留2~3個新梢,以分散養分,緩和生長勢,并在新梢長30 cm時進行摘心,控制生長,促進成熟[3]。對受凍結果樹主干的回縮,應視主干和芽眼受凍情況而分別處理,若主干受凍(形成層、木質部變黑),應及早回縮到主干基部,以減少枝干水分蒸發;若主干完好,僅芽眼受凍(從芽眼縱剖面看綠色部分褐變,則主芽死亡,若芽墊層變褐則整個芽眼死亡),因預備芽和芽墊層萌發較遲,回縮主干不可操之過急,可通過加強肥水管理,待其自然萌發恢復。
2.2.3
加強對受凍害葡萄園的管理。對受凍害葡萄園,要加強管理。 及時修剪,防止因修剪過晚,葡萄出現傷流現象,從而進一步削弱樹勢。
參考文獻
[1] 常麗娜,沈加奇,孟慶元.巨峰葡萄遭受凍害原因及補救措施[J].北方果樹,2002(1):40-41.
[2] 高文勝.葡萄凍害的發生、預防與補救[J].果農之友,2006(1):30.
[3] 趙寶龍,王明江,楊北勤,等.葡萄凍害的預防及補救措施[J].新疆農業科技,2003(Z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