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健
16世紀的人像一般是畫坐姿側面,達·芬奇的好多畫作也不例外。但他畫麗莎夫人時,可能喊了一聲“麗莎”,夫人轉過頭,麗莎的笑容就被畫家迅速捕捉到了畫板上,于是迷人的微笑傾倒了全世界。
瞬間的美麗,迅速判斷,迅速捕捉,迅速描摹,迅速定格。這是達·芬奇在做的事情,當然,也可以成為我們作文借鑒的方法。
一、瞬間成為永恒需要對美麗進行判斷
對美麗進行判斷的關鍵是需要我們建立美的模型。真實是美麗的翅膀,幫助美麗翱翔。大凡經得起時間淘洗的作品總是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作者的切身體會以及獨特思考。生活的真實是富商對妻子肖像畫的基本要求,難以想象,畫出來的富商妻子與原來迥異,而只是符合畫家的審美要求。寫作過程中,如果缺乏真事真情真想法,為文造情,為文造事,為文造思,信馬由韁,沒有邊際,也就鮮有生命力。我們的作文像繪畫一樣,也渴望真實。
善良也是美麗的翅膀,幫助美麗翱翔。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從蒙娜麗莎的眼睛里能夠讀得出。在我們的作品中也需要善良的因子?!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善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善良。善良是從自己做起,關心別人的想法,用實際行動去行善良之事。善良的物、景、人、事和瞬間都必然美麗。
美麗有了“真實”和“善良”這一對翅膀,定能自由翱翔。美的模型也就基本構成,對美進行判斷也就不難了。作文若有了對美麗進行判斷的能力,讓生活瞬間成為永恒也就有了重要的依托。
二、瞬間成為永恒需要更多人融會其中
畫作《蒙娜麗莎》中的微笑不僅是麗莎夫人的,據研究者考證,這里還有哺乳達·芬奇十八個月的母親的微笑,這微笑對身為私生子的達·芬奇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這里還有達·芬奇繼母的微笑,他的繼母非常愛他?!埃赡塞惿脑停┳靠走_夫人的笑容究竟是怎樣的?由另一個畫家畫來,會是什么樣子?是達·芬奇心目中的女人的神秘的笑酷似卓孔達夫人的笑呢?還是卓孔達夫人的笑酷似達·芬奇心目中的女人的神秘的笑呢?兩個笑容互相呼應、疊影、交融,不再能分得開?!保ㄐ鼙鳌犊疵赡塞惿础?,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第10頁)此語大抵也是在說這個道理。
優秀的作品總是融合了許多精彩的瞬間。很多人讀完《阿Q正傳》后,都有種被擊中要害的感覺,覺得魯迅是在借阿Q說讀者自己。張天翼說過:“自《阿Q正傳》以后的中國文學都在重寫阿Q?!笔欠窨梢赃@樣說,阿Q式的人物隨處可見,甚至可以說,我們自己就是阿Q。幾乎所有人都鄙視阿Q,瞧不起阿Q式的人物。但仔細想想,自己何嘗不是在自嘲呢?雖然阿Q艱難地畫完他的圓圈后就已離開了我們,但他真的走了嗎?若我們在蕓蕓眾生中尋找,隨處都可以見到,只不過是舊氈帽換成了高級禮帽或什么也不戴,破棉襖換成了西裝革履,但骨子里、血液里阿Q的遺傳基因一直在,有時還會忍不住跳出來吧?
這樣看來,藝術品可以描繪一個人,但其后僅是一個人就單薄了,應該是一群人,是集合。我們寫人時,如果從一個人往一群人上去思考,就有可能立體、豐富。
蒙娜麗莎是這樣,阿Q是這樣,偉大的作品都是這樣。
三、瞬間成為永恒需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研究者分析,當時麗莎夫人已經身懷六甲,可以從她的身體看出,從她微腫的雙手看出,也可以從孕婦特有放手的位置看出。達·芬奇是胚胎學的奠基人,他白天在畫室繪畫,晚上到醫院解剖。他善于畫胎兒發育的過程。麗莎夫人的身孕成為畫家通過瞬間向大家傳達豐富意蘊的載體。孕育的胎兒是生命的開始,可以想見生命的成長,生命的衰老,生命的消亡……這是孕婦麗莎給作者的啟示,也是作者想通過她來表達的啟示。這是從現象到本質的透視。畫家努力給欣賞者裝一架透視儀,好讓欣賞者看到有關生命的種種。
其實,我們的作文也是一樣的。眼前的梅花原可以自然開放和凋零,但如果被我們發現就有了豐富解讀的可能。花朵是美麗的,我們的生命也是美麗的;花朵需要綻放,我們的生命也該綻放;花朵是易逝的,我們的生命也是易逝的。我們還可以思考事物發展的原因。花朵綻放得如此美麗,什么原因使然?主觀原因中有綻放的激情,有明確的方向,有踏實的努力,一點一滴地不斷汲取養分,還有生命的本能,開花的渴望,等等??陀^原因中有物質基礎的支撐,泥土、陽光、雨露等,有園丁的辛勞……我們還可以預測事物未來的發展方向。花朵的未來方向是綻放之后的凋謝,思考“花朵要凋謝”會慢慢生發對綻放的珍惜和對生命本質的感悟;當生命真的逝去,如何面對生命的綻放和易逝,如何在綻放和易逝間把握一種穩定,達成一種平衡,這些都會激發我們進行更深刻的思考。
當然,瞬間成為永恒需要空間的無限廣闊??梢詫Ρ葦z影作品,它也能呈現出藝術效果,也可以融入攝影者的主觀感情,但是很難改變空間存在,更難擴大空間存在。而畫作可以將彼處風景挪移到此處,還可以將幾處風景加以疊加、轉換、合并等,無限空間開始形成。我們的作文也需要這種本領。空間的疊加、合并等終有窮盡的時候,何況畫板就這么大。《蒙娜麗莎》更為高妙的是將時間與空間進行組合,將事物發展的規律劃分成幾個部分進行典型局部呈現,依照時間,疊加空間,篩選典型。這就形成了我們眼前的名畫。
其實,作文跟畫畫有很多相同之處。向《蒙娜麗莎》學習關注瞬間,關注人物,關注時間,關注空間,更關注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