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高考改革,分值調整。英語化學分值減少,語文分值增多。朋友酸兮兮地問我有什么看法。言外之意,語文教師揚眉吐氣了,我該歡呼雀躍才是。
我笑笑。我說,真沒有什么看法。該咋樣就咋樣,該咋教就咋教。無喜,亦無悲。
不是我假裝淡定。我覺得,這樣的改革,真會帶來些“好”的變化嗎?真會讓學生日子好過些,語文教師日子好過些嗎?
對此,我比較悲觀。
一是學生的負擔。我看多半減不了。北京動作不可謂不大。大前年殺“奧”,去年“京八條”……紅頭文件一個又一個。可結果如何?去年我小小興奮了一下,今年連興奮的熱情都沒有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至于外語分數(shù),不說它還是100分,就是只有50分了,中國家長和孩子還是會“錙銖必較分分必爭”。變化會有,但不會太大。
再說語文教師的地位價值待遇等,會提升嗎?我看也不容樂觀。
在古代,只考語文一科,也沒見得語文教師有多牛。考誰誰就牛?這是天真的想法。
我反而覺得,因為這180分,語文教師可能會活得更尷尬,更累。
一是社會期待值的提高。語文加分了,接連而來的會不會是語文加課?直接或者隱形的加課。這未必是好事。我明說,我不愿意多上課。現(xiàn)在語文課時已經(jīng)是所有學科中最多的了,加上天天都有的早自習,語文教師被拴在講臺上已經(jīng)太久了。沒有足夠多的自由,怎么能夠保證足夠多的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占有時間,任何專業(yè)發(fā)展都是空談。
分值提升了,如何考?現(xiàn)在還不得而知。為了那30分,領導的弦肯定繃緊了,家長對語文的關注度,也會畸形提升。分數(shù)這勞什子,幾乎具有左右所有中國人視線和心情的功力。而恰恰語文又是最不爭氣的學科。教育本就是慢的藝術,語文更是。所有拔苗助長的應試策略不能說完全沒有用,但清醒的語文人都知道,直接面對語文考試的教學一定會變味兒,一定會索然無趣。應試是一包炸藥。當我們舉著炸藥炸掉了考試這座碉堡之后,跟著一起被炸碎的,不僅有學生對語文的情愛,還有教師自己對語文的癡心。我很擔心,為了這多增加的30分,語文的戰(zhàn)車會在諸多應試型教師的駕馭下更加氣勢洶洶理直氣壯地殺向終點。
語文教師頭上的緊箍咒,不會因為多了30分而放松,更多的可能是更緊,更被權力掌握。
如果考試方式有什么變化呢?更著重于考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而不像以前一樣考得雞零狗碎,比如,就只考一篇作文……
我看,這更會讓一些語文教師難堪。
大家都在應試這個醬缸里熬得太久了。有些人是因為痛而麻木,還有更多人根本就是在享受這麻木。觀察周圍,這樣的享受應試、靠應試吃飯的語文教師實在太多太多了。如果不用那套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套路教學,很多教師根本就不知道該怎么教了!
拋掉教參,有多少語文教師能夠獨立備課?
走出教材,有多少語文教師有能力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
不讓學生做題了,有多少語文教師知道該如何設計學生的語文生活?
你敢寫下水作文嗎?
你自己熱愛學習嗎?
……
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事實上,語文教師自己的素養(yǎng)問題不解決,語文分值增加得越多,語文教師面對的考驗就越大,挑戰(zhàn)就越大,危機也就越多。
而一個語文素養(yǎng)比較好,本身就具有不錯的語文教學價值觀,路子本來就很正的語文教師,不管考試分值增加還是減少,都自會有自己的定力。任它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
語文教師的尊嚴永遠主要不是外界給予的,而是自己給自己的。自身不健康,沒有力量,當然外界一點兒風吹草動,就會打噴嚏感冒發(fā)燒甚至出現(xiàn)更為嚴重的病癥。
沒有人可以救我們,除了我們自己。
我覺得自己還算一個比較“健康”的語文教師,于是,我保持淡定。風雨不動安如山——任風來也,雨來也,花開也,花落也。該怎么教,還是怎么教。
推薦理由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中語文分值的提升,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博主對此冷眼靜看,認為:若不解決語文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問題,語文分值的提升可能會走向更深的應試誤區(qū)。不專注于怎么考好語文,而致力于怎么教好語文,這是每位語文教師面對語文分值提升應有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