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果


Q:《新營銷》 A:孫為民(蘇寧副董事長)
Q:與以往相比,蘇寧有什么變化?
A:第一個十年我們只做了一件事情,銷售空調。第二個十年,我們擴大規模、降低價格,擴大了市場。新的十年我們面臨互聯網帶來的社會轉型問題,信息和IT技術滲透到個人和家庭生活,IT應用變成每個人的生活科技和時尚科技,手機變成了一個云終端,消費節奏更快。消費者進入云服務時代,這給各行各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到今天為止,中國互聯網的最大盈利來自游戲,其次是廣告,這說明互聯網進入各個領域不深、不專。傳統企業轉型面對兩個挑戰,一個是知識、專業、技能、人才的挑戰,另一個是資本的挑戰。
蘇寧轉型走得快,是兩個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一是信息化,我們走在中國零售行業的前列。近兩年我們引進的互聯網技術人才,超過了20年的總和,我們在美國設立研究院,從市場制高點吸納人才。另一個是資本層面,我們做了超前布局,在轉型的過程中知道挑戰在哪,怎么應對。
我們提出要擁抱互聯網,但不能被互聯網綁架,就是說一定要把互聯網工具牢牢地掌握、運用,不能按照所謂的互聯網思維看待零售,而是要按照零售的本質運用互聯網技術。零售的本質永遠是商品經營和顧客服務。商品經營方面,過去我們的方式就是規模與價格的循環邏輯。互聯網時代出現了商品經營新模式,基于大數據分析,形成C2B2C驅動,實現長尾商品規模化。由于互聯網扁平化,企業面向廣域市場,直接面對消費者大數據,對整個市場會有一個總量的預估和把握。相比較而言,過去服務業和零售業都與顧客有直接的人際互動,而互聯網時代不一定非得有人際面對面的互動,實體店的人際互動不一定就是最佳的方式。互聯網時代人的心智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企業要站在消費者體驗的維度,從資訊獲取、購物流程到商品接納、服務保障等角度考慮。商品經營和顧客經營是本質的東西,借用了互聯網的工具以后發生了某種微妙的變化,其中有很大的變化,比如渠道形態、經營模式、管理方式等。所以我們要擁抱互聯網,但不能被它妖魔化。這是我們堅定執行的理念。
Q:蘇寧轉型互聯網有哪些經驗?
A:營銷的核心其實是影響消費者和經營消費者。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接受影響的方式變了,企業要用新的營銷手段和方式與消費者互動。實體店時代,我們對消費者的影響是很簡單的幾板斧就能奏效的。開店,做廣告,推出特價機,價格勁爆,形成一定的傳播,就OK了。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做法有時不奏效。線下是一個自然的流量入口。而互聯網離不開引流,非常容易盲目,甚至變成燒錢。互聯網傳播,要有打動消費者的事件、故事,這其實是在互聯網上埋下各種各樣的入口,對網站引流,這就是互聯網營銷。
現在我們按照互聯網方式做營銷,做了很多營銷創新,搞的都是一些小動作,但是產生大手筆的效益,于無聲處聽驚雷,效應很好。比如免費貼膜,貼一個膜成本一兩毛,就能吸引一個消費者。而在互聯網上發展一個注冊用戶,投入是150塊錢。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經營發展用戶,獲取規模和利潤。我們通過APP下載,吸引流量,尋找消費者的需求點,也叫消費者的痛點、癢點,然后高聚焦營銷。這個營銷過程就是先提煉一個互聯網產品,作為引流產品,形成客戶積聚,最后達成銷售和服務。形成一定的積累,平臺就會進入良性循環,流量大的商品和商戶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黏性也越來越強,引流產品等營銷成本越來越低,回饋消費者的空間越來越大,甚至平臺本身就是一個引流平臺,真正變成一個購物門戶和購物自媒體。
Q:門店在蘇寧的轉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線下資源是我們的優勢,使我們的互聯網營銷在轉型過程中有更多的落地支撐。傳統的互聯網企業對線下資源的渴求非常強烈,比如物流資源、線下體驗。對蘇寧來講,我們要轉換視角,把線下資源按照互聯網營銷方式,進行格式化,比如有人需要商品體驗,有人需要商家提供生活場景,有人需要物流自提服務,有人需要售后維修服務等等。線下資源越豐富,對消費者便利性越強。
未來,我們會對實體店進行優化和調整,但數量一定會更多,不僅是為了銷售,更是為了與消費者互動,提供相應的服務,包括商品展示。這是我們在互聯網時代的營銷,是O2O融合,包括流程融合、商品融合、服務融合、體驗融合的整個過程。當蘇寧真正成為一個互聯網零售公司,不管是線上和線下,都要按照互聯網的方式運作。
Q:今年蘇寧“8·18”大促銷的規模和聲勢是史無前例的,除了周年慶,是否有其他想法?
A:營銷是一個常態的事情,尤其對實體的零售來講更應該是一個均衡的過程。互聯網有一個優勢,就是網店瞬間吸納顧客,空間可以幾十倍、上百倍增加,但網店的物流能力要想比平時放大幾十倍、上百倍是不可能的。我們的“8·18”促銷,花大力氣是為了兩個目的,第一個是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另一個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檢驗我們的系統,對于一個互聯網企業來講,這種運作方式要變成一個節點性的常態,我們要給自己找點麻煩。
Q:蘇寧如何衡量“8·18”大促銷的成效?
A:蘇寧要做一個互聯網零售企業,追求利潤和業績之外,還要考慮其他一些指標,包括會員數量、每天的流量、顧客訪問的頁面、PV、用戶活躍度和APP下載。如果沒有這些指標的穩步提升,銷售和利潤就不穩定。同時還要考慮,通過什么方式引流?是通過廣告投入還是引導用戶下載?是通過用戶直接輸入還是通過其他途徑?這些指標非常關鍵,關系到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對蘇寧來講,零售業只要始終堅持面向市場,永遠是朝陽行業,問題是能否抓住消費者的需求。零售行業沒什么周期性,或者周期性不那么明顯。我們不是簡單看銷售、利潤,還要通過豐富的商品增加顧客流量和增強黏性,通過服務體驗優化提高顧客活躍度,通過售后服務和物流保障形成顧客忠誠度。只有把這些事情做好了,利潤就是營銷的結果,先有“營”,后要“銷”,不把“營”的布局做好,光想著“銷”解決不了問題。
中國零售市場是一個海量市場,尤其是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全品類經營、開放平臺運營的時代。對蘇寧來講,我們首先在轉型的過程中,牢牢把互聯網零售兩個核心的東西——商品和顧客,牢牢把新工具、新技能掌握好,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盡可能把市場份額做大。我們把零售當做終身的事業對待,我們就是自己的投資者。
Q:蘇寧怎么看待互聯網時代的價格戰?
A: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我們的流量現在非常穩定。不像前些年,非得殺低價,流量上來一點,黃牛多了一點。這就錯了,殺低價就來人,沒低價就不來人,那營銷就失敗了。我們要搞流量產品,而且流量產品必須變成海量產品,不怕消費者搶購。流量產品不能變成釣魚產品,那樣做是不負責任的。要做流量產品,就得把價格殺透,殺到底,想怎么買怎么買。想討便宜沒關系,就讓你討個夠,滿意了再來。
今后我們會不斷推出流量產品。現在我們的做法,互聯網營銷的色彩越來越濃。我們的注冊用戶數是1.4億,當然還有線下用戶。關鍵是把這些用戶變成日常的活躍用戶,這就需要好商品、好服務和有競爭力的價格。蘇寧向互聯網轉型,到今天為止我們是淡定的。我們已經找到正確的方向,找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會不斷創新,剩下的就是怎么越用越熟,越用越精。
Q:打造流量產品,供應商怎么參與?
A:比如我們“8·18”大促銷的“大聚惠”,就是調動商戶的資源,他們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和產品來參與,目的是吸引消費者進入他們的商鋪,產生小范圍的流量。我們給供應商的政策非常好,只要把價格有競爭力、數量有保障的商品拿過來就OK了。
Q:在O2O營銷過程中,蘇寧如何鼓勵營銷創新?
:蘇寧把今年叫做互聯網執行年,執行不是上面讓怎么做下面就怎么做。在互聯網營銷時代,不能完全聽上面的指令,因為現在企業和消費者短兵相接,直接面對面。誰最先感知消費者呢?是一線。但一線營銷人員不能天天指望領導看顧客投訴和吐槽。所以我們讓那些傾聽到消費者聲音的人,直接響應消費者,為此我們提出了一些理念,在一些基礎的機制上面做配套變革。比如“三效法則”,一切以響應顧客的體驗為出發點,所有管理都是以效率為核心。有了效益,大家就知道為什么會出現互聯網營銷產品,因為只有互聯網營銷產品,效率最快、最高、最好。我們要逐漸對集團進行事業部公司化核算,形成專業平臺+產業專業線+地區這樣的細分組織、團隊。比如項目小團隊,就是一段時間搞一個產品,搞完了這個小團隊就沒了。這就是項目公司制。
我們采取小團隊、事業部公司化等措施,是簡政放權。首先是以市場為導向,提供組織保障。其次,我們提出“先開槍,后瞄準”,找不到目標先打一槍,目標就有了,問題就暴露了。有時候摸著石頭過河,找不到正確的道路,那么排除錯誤的道路,正確道路的概率就提高了。還有其他激勵機制,比如投入1000萬設立互聯網創新基金,投入2000萬設立人才發展基金,以及員工持股計劃等配套措施,推動創新的靈活性和高效率。
Q:蘇寧如何整合價值鏈?平臺開放到了哪個階段?如何給零售創業者提供機會?
A:我們的開放平臺肯定是有階段性的,品類要不斷豐富,現階段我們是抓大放小,做重點品類、重點品牌。從長遠看,抓住重點品類、重點品牌之后,我們一定要發展長尾,為中小企業甚至個人,提供創業機會。但前提很明確,這些人一定是和重點品類、重點品牌錯位的,我們希望通過他們做窄眾,做個性化,做長尾,我們給他們提供物流支持、供應鏈支持、資金支持等。恰恰是這些東西,黏性是更強的,因為這種長尾不是一個兩個,是上百萬個。想想看,上百萬稀奇古怪的東西到你這里來了,那個流量自然而然的就會上去,這才是互聯網的營銷魅力。
Q:蘇寧轉型,還將面對哪些不確定性的因素?
A:現在我們的發展方向、路徑,都是確定的。未來蘇寧發展有幾個方向是永恒的,首先是做好店面互聯網化轉型,這需要大量的基礎投入,店面的Wifi覆蓋改造,以及互聯網的各種應用設計,比如購物流程、商品展示等,這些基礎性的變革分階段性,一個店一個店實施。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實現兩個業務的互動和互補。互聯網營銷是知識營銷和創意營銷,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能力,所謂的不確定性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