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標
摘 要:講述了在支教前、支教中、支教后的一些體會和感受。
關鍵詞:尚美大愛;支教;行動實踐
為響應中央五部委文件精神,為宣傳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2013年3月4日我接受永川教委的派遣,到彭水支教了。
一、支教前的思考——尚美大愛的問題研究
支教需要做些什么?能為支教做些什么?支教需要什么結果?我對支教能產生什么效果?秉持什么理念去支教?連續三個晚上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出發前支教思路清晰了。
支教主旨:尚美大愛——行走在道上。
兩個“一”:一個理念:尚美教育。一個愿景:教育即改變——促使學生向善、向美。
兩處“美”:美在課堂——審美解讀文本;美在課外——行動影響學生的品行。
三個“影響”:“益智”“贈欲”“怡情”。
1.美是什么
“美”是見之使人悅目爽心,讀之使人怡情增趣,用之使人啟智增慧的東西;美既可是有形之物,以外像表現出來,也可是無形之物,以內質素養讓我們感知;美既可存在于言語行動中,也可存在于精神產物里。
對于“情”理解不囿于古人的“喜怒哀樂悲厭惡”七情,人們更傾向于從“情商”“情懷”來理解它。它強調做人要有悲憫情懷,同情弱小,強調對人的態度:多一些寬容少一點苛求;多一點仁愛少一點指責;多一些奉獻拒絕索取;多一點感恩少一點抱怨;多一點關愛呵護。強調對待生活的態度必須積極、昂揚進取,多一點灑脫多一點達觀,多一點淡定超然。
對于“智”的理解側重于“智商”“智慧”的概念,不滿足于學習的智慧,更不局限于解決習題獲得優異考試成績的能力,強調生活的智慧,與人合作的智慧,諸如與人交流溝通的策略,為人處世之道,以及應對急事之智。
2.“道”是什么
“道“即路也,也指原則和方法,“行走在道上”就是教師在教學生涯中為完成教學使命所持有的教學觀念教育思想以及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教師的行為既要對國家、對社會負責,也要對人民特別是對學生的終身負責,對自己負責,教師既要完成對學生的培養,又要促進自身的成長并最終獲得成功?,F在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具體認識。
(1)為人之道:做一個善良的人
心中充盈著人性的光輝,讓它時刻照耀著我們行動的靈魂;心中有他人的位置,愛人如己。與人相處,待人好一點,真情多一點,要求少一點,主動多一點,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聆聽,多一點寬容;辦事認真仔細,注重細節,把行為變成習慣,把細節發揮到極致,成就完美。
(2)為師之道:做一個高尚的人
用自己的才華、愛心、真誠、氣場影響學生,講責任,有愛心,講奉獻,固守作為一名教師純潔而善良的本性,維護著教師高尚而清潔心靈。心系學生,愛生如子,把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一生的追求,甘心把自己的青春獻給花季少年、祖國的明天,兢兢業業,樂于奉獻,不計得失,無怨無悔。
(3)育人之道:潛移默化,如春風化雨
多一點積極暗示,多講正能量,正面引導,多給善舉找理由,違心違理之事不找借口。教書育人講方法,有策略,讓自己的教育中充滿人性、美好、善良等字眼,把話說到學生心坎上,讓學生感受我真摯的愛。
(4)生活之道:健康即幸福、和睦為幸福、簡單就是幸福
欲望少一點,思想單純一些,計較少一點,戶外活動多一些,熱心工作不能忘了自己,關愛他人也要愛護自己。
二、走進彭水,行走在彭水的道上——尚美大愛的行動實踐
1.美好的形象——為我支教行動拋錨
(1)為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讓自己的外在形象青春些、年輕些,我理了一個精神的發型,穿了一件得體的修身西裝,臉上始終掛著自信、和藹的微笑。這樣,我瞬間就贏得了學生的好感。
(2)用華美的言語展示才華,用真誠的愿望暗示對學生愛的期待,用服務的思想表達支教的目的,用尚美大愛的觀念表達對學生的關愛。把話說到學生的心坎上,打動學生,贏得學生的信任;讓學生相信順著老師的引領,就能學好語文,就能不斷完善自我。
(3)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是一場快樂的審美游戲”——引領學生,讓學生明白只要方法得當,學習是快樂的事;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最終要促使自己向善、向美!
2.捐書——大愛揚起啟航的風帆
3月5日到彭水第一周,積極了解彭水學生的閱讀情況,得知學生沒有課外書閱讀的情況下,3月9日(第一個周末),回到家就把家里近三年的雜志和到新買的幾套國學經典叢書共計120本背到彭水一中于11日送到了學生的手上。
在3月9日晚上我就在網上聯系到民進永川會員廖婷婷贊助了300元的書費,3月13日晚上在網上聯系到重慶一中一位家長贊助了300元書費,自己出資300元,立即在當當網上購買了900元的新書,于3月20日下午,在彭水一中高2014級年級主任趙新林老師的主持下,在彭水一中致遠樓二樓把這些書送到了學生的手上,隨后我做了“閱讀擴大視野,閱讀滋潤心靈”的演講。
3.走進課堂——尚美——讓美成為學生課堂的美餐
(1)課前,用美文、故事去美麗學生的課堂,開闊著學生的視野,潤澤學生的心靈
小故事大智慧,為了讓學生體悟更多的東西,我每天都會瀏覽大渝網頁,去發現一些最新的故事或美文,講給學生聽,讀給學生聽,一學期下來,在聽了上百個故事后,學生的學習態度或生活品質或仰望星空的思想或對真善美的態度真的有了很大的改觀。
(2)課中,審美解讀,“益智”“贈欲”“怡情”
從促使學生向善向美的目的出發,我一改傳統的“知識型課堂”為“審美型課堂”“生活的課堂”,備課時聯系生活去深刻解讀文本,剖析出文本與生活相關聯的真善美的因素,有意挖掘文本中那些與成功有關的性格、氣質、品行等因素,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強調在“生活中”“情境中”去體驗、感悟,把課堂變成生活的課堂,變成生命的課堂,變成學生成長的課堂,把課堂變成知識的超市,變成生命的狂歡的課堂。
①挖掘教材中影響成功的品質因素,引領培養學生各種優秀的品質。如,教學鮑照的《擬行路難》時,在講到鮑照對待命運的態度時,啟示學生,在追求學業事業成功的過程中,沒有一帆風順,總會遇到磕磕碰碰,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如成長的小樹,不管風雨多大,決不能向風雨低頭。不管前途多么艱險,我們唯一的選擇只能向前,向前,直到挺拔,直到長成參天大樹。
②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活的各種煩惱。如,教學陸游的《書憤》時,針對學生學不懂,考不好,認為對不起父母,心理負擔很重,整天處于深深的自責中而對學習失去了熱情和信心的情況,從陸游在“世事艱”前“氣如山”的沖天豪情,引導學生在艱難坎坷的學業面前學習陸游,像他那般激情滿懷。我告訴學生,目前的煩惱是成長中的煩惱,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必在意。又告訴他們:“父母愛你,對你付出的心血是希望你們過得開心,生活幸福,不是真的在乎成績這個表象的東西。如果你因為享受了父母的愛而成績不好就整天郁郁寡歡,就違背了父母愛的初衷,他們知道了會著急傷心,讓父母傷心才是真正對不起父母?,F在報答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都全身心投入,把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學習運動,經歷就是財富,經歷就有收獲。”
③挖掘教材中的家庭生活等教育因素,引領孩子個性發展。如,教《種樹郭橐駝傳》時,和學生一起探討了怎樣教育管理孩子的事,引領學生認識到只有從個性出發,尊重個性,挖掘、發展孩子的個性才能培養出社會全面需要的人才來。人是“社會”的“群居”體,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培養必須按照“社會的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現在很多家長對個性、健康的理解出現了誤區,他們教育管理孩子僅僅由著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喜歡什么、需要什么、想做什么都滿足孩子的需要,根本沒想到孩子的很多想法多半是由生活的簡單環境決定的,不屬于孩子的個性特長。其實僅僅由著孩子自身的想法去管理教育孩子,到了一定的時間,孩子的個性發展就可能與社會的需要相違背,往往發生家長要不想看到的結果。
④挖掘高考試卷中尚美因素,引導學生向善向美。如,教學劉心武的《掐辮子》時,當讀到大媽告訴她廢棄的辮子是奶奶編制的,但不阻止奶奶繼續編織,希望奶奶幸福生活的語句時,引導學生怎樣和家人相處,學會珍惜家長的勞動成果。希望學生向文本中的大媽學習,理解老人,善待老人,孝敬老人,珍惜爸媽的勞動成果。用了父母的錢就應該努力學習。講解叔伯毅首陰山舍身成仁的故事時,挖掘了文本中的盡孝因素,勉勵學生努力學習及時盡孝,不要有“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遺憾。
4.走出課堂——家訪——大愛行動在課外
利用教材,充分挖掘審美因素,守住課堂,讓課堂教學走進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這是我在彭水支教的主陣地,另外,我還走出課堂,在課外采取其他形式加強和學生的交流和溝通,關愛學生、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1)活動,讓我和學生的心貼得更近,讓我教學理念更容易施行
我堅信活動是行為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活動也是培養學生能力與品質的最好手段。來彭水一中的第一周就舉行了“經典文學”的捐贈活動以及“閱讀改變我們人生”的演講活動。通過活動我讓學生見證了大愛精神,通過演講真實生動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了奉獻、大愛所蘊藏的偉大品質和偉大意義,讓他們明白了閱讀將對一個人一生發展的重大作用。接下來的幾個周末,我邀請了部分學生陪我參加了登山活動,這讓我很快了解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更了解了班上學生的思想狀態,同時還融洽了我與學生間的情感,拉近了我和學生的關系,為我以后的教學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2)家訪,我變成了學生家中的一員
為了全面了解一些特別需要關注的學生,特別是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及家庭情況,以及了解彭水的基礎教育狀況,家訪成為我來彭水支教最重要的課外生活。第一學期每個月每個周末我都是在家訪中度過的。迄今為止,我走了彭水多數偏遠的鄉鎮,家訪了三十多個學生。家訪途中友好親切的交流,不知不覺就激發起了學生仰望星空的理想,激發了他們出去闖世界的愿望,每到學生家,我都和學生家長做真誠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了解當地的經濟情況,了解他們對兒子孫子的期待以及他們的困惑。家長們把學生的前途都寄托在老師身上,我更明白了肩上的責任的重大。我給了他們很多建議,給了他們很多期望。
因為我的大愛行動,這里的學生特喜歡我,每次回家就會有學生短信問我什么時候回學校,有很多學生在QQ里叫我“爸爸”。并常對我說喜歡我,對我產生了依賴,他們說:“愛是可以傳遞的,老師,您愛我們,我們也愛您!您就是我們家的一員?!敝两癯S屑议L電話給我,希望我把他的孩子當作我自己的孩子,愛護他們,關心他們。
5.講座——大愛行動在延伸
受所任教的兩個班學生變化的影響,彭水高2014級9班、18班的班主任分別邀請我去做了“學習改變我們的命運”的講座。
為了讓我的審美教學理念引領一中的老師,每周語文教研課,我都做了點評引導他們怎樣去審美挖掘文本,為了讓一中所有老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盡快成長起來幫助他們樹立教育即改變——促使學生向善、向美的教育愿景。我給彭水一中全校老師做了一個“行走在道上,做一個快樂成功的老師”的講座,勉勵一中年輕的老師做一個研究型教師,引導他們如何在道上行走,呼吁他們促使教學生成功的同時也要讓自己成功。
三、支教結束之際——感動、反思與探索
全國兒童作家民進永川主委永川區政協副主席鐘代華先生率隊來看望我,并在彭水一中舉行了古今中外名著的捐贈活動以及演講活動,我深刻領悟到了鐘主委情系教育的大愛精神,感受到了鐘主委情系會員的滾燙的心。
重慶市北山中學校長吳良平老師帶領干部們來慰問我,吳校長在座談會上關于“尚美大愛”的發言深深的啟發著我,教育需要尚美引領學生的發展,用大愛撐起教育的藍天。
彭水的學生情感上像依賴父親一樣依賴著我,不希望我離開,每天都會拉著我的手和我談心,好多學生都邀請我去他家做客。我舍不得他們,愛他們!
支教快結束了,我的擔心和歉疚也產生了,彭水一中還缺那么多的老師,哪怕是新老師也缺,誰來幫助這些學生!支教結束之際我的焦慮不減,目前彭水縣還有1200多待轉正鄉村教師,他們大多只有初中文化,甚至小學文化,極少高中文化,他們和前幾年轉正的老師一樣,目前還不能退出彭水的教育舞臺,他們還得堅守在彭水縣的各個小學甚至初中的課堂里。想著想著,以下的文字從筆端緩緩流出:
1.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時時是生活。語文課應該回歸生活,我們的語文教育要為學生的生活服務。
2.愛心育人,教師要樹立為學生、為家長服務的意識,把學生視作自己的親人,心存善念,心貯愛心,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他們的成長服務。
3.教書育人,育人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培養學生仰望星空的思想比強迫坐在教室更重要。
4.牢記教育愿景,培養學生向善、向美的品質。教、學是一場快樂的審美游戲,讓學生自愿參與到游戲中來,到活動中享受快樂,吸取知識,習得能力,教師審美引領,為學生的美好人生導航,教師教書,對學生的影響,不只影響三年,而是要影響學生一輩子。
5.教師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良好的教學習慣,有美好的德行,生活學習工作都要做好表率,愛心是可以傳遞的,美好的品性是可以傳染他人的。
6.做一個閱讀型教師,做一個研究型、探索型教師,做一個行動型教師,用閱讀豐富自己的教學生命,用大愛的行動書寫教師的風采,借研究探索提高我們教學實踐的高度。
7.教師在幫助引領學生進步、成功的同時,還要使自己進步、自己成功。
(作者單位 重慶市永川北山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