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正確理解新課改,從教師角度出發,在更新觀念、使用文本、非智力因素培養等方面給予論述,以取得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經驗。
關鍵詞:理念;文本;非智力因素;課堂環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進入深化階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已經頒布,不論是文本,還是教學模式,抑或是教學思想,都有了新的氣象。作為教學環節中的主導角色——語文教師,要在這個新環境下,認真學習新課標,領會其意義和精神,并努力在教學中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突出語文的人文性、審美性和情感性,取得新課改中課堂教學的科學成果。
一、要有新的教學理念
教學觀是具體教學的主線和把握者,而教師又是這個思想的掌控者,有什么樣的教師思潮,就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首先,教師要更新觀念,要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準確理解,并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
1.對全新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認識
徹底轉變本本主義。尤其對語文來講,教學資源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非常寬泛。作為時代感很強的語文教師,要有自我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意識和方法,比如學習字詞,在讓學生掌握課本專門字詞的基礎上,主動搜集和理解具有時代意義的詞匯,要做到既不失去傳統字詞的內涵和影響,又能跟上時代節奏,如網絡用語、時尚流行語,要為學生把關,正確篩選。
2.重新認識語文教學
要一改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為整體教學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樹立正確的師生地位觀念,保障學生的主角地位。在對話師生溝通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也是獨立的,是重要的合作者,而不是駕馭和被駕馭者。如,在講授作文時,不能如以往那樣,把落腳點放在作文的結構、文體上,更不是向學生灌輸作文思想,行文方式,而是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然后形成寫作意識,如果有可能最后形成作文成果。
二、準確把握文本,合理使用新教材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文本包括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是主要的教學資源。在新課程改革中,教材改變很多,主方向是逐漸讓學生有更多的主動權,能有更多的空間,也讓學生突出個性,所以,盡量讓教材多元化、廣泛化是大勢所趨。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提倡語文工具性的同時也更注重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使用新教材,首先就要求教師走出應試教育的框架桎梏,將教學的目標定位于對學生心靈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語文的教化和審美功能。另外,新教材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篇目比較多,這就要求教師有能對教材進行刪減整合的能力。就如以前所講,有的教師把教材越教越厚,那是指對知識思想的積累越來越多,有的教師則越教越薄,是說教師對教材的總結越來越精致、越到位,兩者并不矛盾,都是一個好教師的表現。比如在課文欣賞中,我們可以主導學生學習指定篇目,也可以倡導學生讀相應的文章。
三、要有較高的德育等非智能素質
中學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比較強的系統工程,培養的目標不是知識,而是培養人發展的活動,我們早期教育所提倡的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也是從這方面出發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也是整個育人的執行者,所以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只有身體力行,為人師表,才能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去影響學生,激發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同時,學生思想道德、社會價值觀等都處于敏感時期,教師的正確引導非常重要。除了思想道德,教師對學生的創新意識、意志力和學習習慣的形成都有促進作用。在學習課文時,課文的思想性很強,如學習古代詩文時,除了將字詞用法給學生交代清楚外,也要把作者的思想背景、愛國情懷傳遞給學生。
四、努力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改的新要求。合作意識是一個人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能力,過去,我們并沒重視這方面的發展,現今的學生更需要這種學習方式。所謂探究性學習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去思考,去找答案。比如,在講解修辭方法時,教師不能完全把文本的修辭句式拿出來給學生,而是講其代表,深刻講解,然后舉一反三,徹底掌握修辭手法。合作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小組學習,如在字詞學習中可以分組討論、競爭學習,在美文賞析中可以讓小組共同學習一篇課外閱讀,一起分析,共同成長。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知識遷移能力。
五、合理設計課堂環節,增強生動性
課堂教學依然是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必須有能力設計出新穎的、生動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識、新思想。首先,要大力提倡使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如多媒體設備、課件等,以增強課堂的可觀性。另外,要設計吸引學生的情境,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教師先讓學生欣賞一段文章配樂朗讀,然后讓學生模仿朗讀,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興趣盎然,動力十足。
教師永遠是課堂的主導力量,不論是在哪種教育環境中,教師都要提高自身素養,擁有先進理念,認真研究課堂教學,以達到現代教育教學的目的。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九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