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云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工作中應樹立母親、諍友、學者的多重形象。
關鍵詞:母親;諍友;學者
新形勢下,教師異口同聲地感慨:教師難當!那么,新形勢下教師怎樣當?筆者從多年的工作實踐中體會到,新形勢下的教師,要樹立母親、諍友、學者三種形象,順應教育規律,取得好效果。
一、母親的形象
這個形象的核心是一個“愛”字——無私的愛,深深的愛。甚至一種動物,都有享受愛,特別是母愛的欲望,這是一種天性,一種重要的精神需求。我們教師,如果滿足了學生這種精神需求,他們就會覺得溫暖,覺得愉快,近而產生積極的、熱烈的反應,給教師以美好的回報,即所謂“投桃報李”。特別是那些常看白眼、屢遭訓斥的差生,對愛的需求更加強烈。母親的形象,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消除隔閡,很好地溝通。母親的形象,要求教師用整個身心去關心、去溫暖每一個學生。
二、諍友的形象
諍友是能直言規勸的朋友,比一般的朋友高出一個層次。教育心理學認為,同樣的話,出自諍友之口,要比出自師長乃至教育家之口,力量大得多。我們往往有這樣的經驗:對醫生的忠告,或是沒聽進去,或是沒引起重視,而對并不懂多少醫道的朋友的忠告,卻聽得聲聲入耳,覺得“三五六七個毛孔無一不舒服”,從而改變了自己的某些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一旦成為他們的諍友,你表揚他們時,他們不認為你是在奉承、討好,而是實實在在地看到了自己的進步,產生成功的喜悅;當你批評他們時,他們不認為你在找他們的茬,和他們過不去,而是在關心、愛護他;不僅不怨恨,反而感謝你,并且批評得越嚴厲、越直接,他們就愈高興,雙方的關系越密切。建立了這種關系,還有什么樣的差生改造不好呢?
三、學者的形象
這種形象,要求教師既是博學家,又是教育家、心理學家。
教育心理學認為,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來越看重教師的知識水平,他們崇拜知識淵博的專家學者,愿意聽從他們的教導。實踐證明,知識淵博的教師,對學生有一種征服的力量,容易樹立威信,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母親、諍友、學者三種形象是本人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依照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則,結合對當前教師工作困惑的透視,提出的一管之見。要真正做好是相當不容易的。它需要對傳統的教育經驗、管理方式進行揚棄,以全新的理念透視、剖析新形勢下的教育現狀和教師工作,要求教師精通教育心理學,成為教育工作的行家,完成由經驗型向理論型的轉變,更要求教師有“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敬業、奉獻精神。這就是新形勢下對教師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
(作者單位 青海省互助縣哈拉直溝中心學校)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