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 馬慧麗 武志勇
[摘 要]運用熵權TOPSIS法對齊齊哈爾市18個行業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評價,依據評價得分將這些行業劃分為三類,并對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的差距測度分析。結果表明:18個行業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差距從整體上看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但三類行業之間呈現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水平逐步拉大的趨勢。建議齊齊哈爾市大中型工業企業應在創新意識、科技人才與資金投入等方面加以改進。
[關鍵詞]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熵權TOPSIS法
[中圖分類號]F06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1 — 0093 — 02
齊齊哈爾市是國家最早興建的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雄厚,素有“鋼鐵機械城”之稱,裝備制造、食品、化工是齊齊哈爾市具有支配地位的三大支柱產業,以中國一重、北滿特鋼集團公司、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等為代表的大中型工業企業為振興齊齊哈爾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隨著企業之間競爭的日益激烈,當前這些工業企業紛紛出現創新能力低、創新意識薄弱,創新后勁不足等困境。因此本文基于行業視角對齊齊哈爾市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測度,希望找出企業在創新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學者們在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如段婕等〔1〕對我國2009年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實證研究,結果發現我國裝備制造業存在創新資源投入不足、新產品開發能力弱、產品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等問題。柳歆等〔2〕對黑、吉、遼三省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發現,三省在創新資源投入和創新環境還存在許多問題。樊小霞等〔3〕對我國2009年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的結果顯示,各省市工業企業在創新效率、創新擴散、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方面發展不協調。張敏麗等〔4〕對我國2009年各省市大中型工業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了評價分析,結果發現,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經濟發達地區更加重視創新資源投入。相關研究中對某一年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的文獻較多,對不同年份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的文獻較少。因此本文將對2007~2011年間齊齊哈爾市不同行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評價。
本文借鑒段婕、柳歆、樊小霞、張振剛〔5〕等人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考慮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不同影響要素,兼顧數據的可獲性,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分解為創新投入能力(科技活動人員占企業從業人員的比重、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創新實施能力(單位人員科技開發項目數、企業科技開發集約化水平、全員勞動生產率)、創新產出能力(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新產品開發項目數)和創新環境(政府撥款占科技經費籌集總額的比重、企業自籌占科技經費籌集總額的比重、科技開發機構、科技開發項目),構建了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二、基于熵權TOPSIS法的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
1.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2008年至2012年的《齊齊哈爾經濟統計年鑒》,選取18個樣本行業進行調研。
2.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計算及結果分析
本文將熵權法和TOPSIS法相結合來計算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假設評價對象有m個,評價指標有n個。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第i個評價對象的指標值為,則
(4)計算待評單元的歐氏距離及相對接近度。
表2給出了齊齊哈爾市18個樣本行業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得分及排名,并根據平均得分的高低將這些行業分成三類(表3)。從行業技術創新能力排名的整體布局來看,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5年內行業排名遙遙領先,而塑料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家具制造業和造紙及紙制品業的行業排名卻比較靠后,表明齊齊哈爾市支柱行業技術創新能力較高,創新能力發展態勢良好,探究其原因可能是,第一,這些行業可以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成本分攤、融資渠道等優勢,為技術創新活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第二,這些行業能夠享受政府專項資金的扶持,這就為行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政策保障。
依據評價得分將這些行業劃分為三類,第Ⅰ類創新能力得分在〔0.30~0.45〕,創新等級較高,包括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第Ⅱ類創新能力得分在〔0.15~0.30〕,創新等級居中,包括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食品制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加工業及煉焦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飲料制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紡織業;第Ⅲ類創新能力得分在〔0.00~0.15〕,創新等級較低,包括家具制造業、塑料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
3.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差距測度
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差距對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本文利用變異系數來測度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差距,變異系數是用來衡量樣本觀測值離散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如果某行業某年度變異系數較高,說明該行業當年度的技術創新能力發展差距較大,反之較小。圖1中全行業及三類行業之間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趨勢表明:18個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差距整體上看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但是按照平均得分劃分的三類行之間呈現技術創新能力發展水平逐步拉大的趨勢。原因是:(1)第Ⅱ、Ⅲ類行業在企業規模、產品、技術、工藝、裝備等方面與第Ⅰ類行業之間存在顯著差距,而且這些工業企業創新意識薄弱,企業不愿承擔較大的創新投入成本與創新風險,因此不利于創新能力的提升;(2)第Ⅱ類行業以加工業和供應業為主,多數工業企業存在創新投入不足或創新投入模式不合理的情況,不僅造成創新資源的浪費,而且影響企業持續創新的積極性,不利于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3)第Ⅲ類行業以無貢獻行業為主,缺乏科技人才和創新資金,使得這些行業創新成本過高,因此它們不愿意開展創新活動,從長期看會逐步擴大與其他行業之間的發展差距。
三、對策建議
(1)提高企業創新意識,建立制度平臺
齊齊哈爾市多數工業企業競爭意識薄弱,創新動力不足,因此一方面,企業要不斷鼓勵員工進行創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設立專項獎勵基金、重獎科技發明等措施為企業營造一種良好的創新氛圍,另一方面,政府要為企業構建一個良好的制度平臺,從宏觀上加強對企業產學研結合工作的指導,確保各項科技減免稅政策落到實處,以鼓勵企業技術創新。
(2)加大科技人才和科研資金投入力度,發揮人才和資金效用
企業要不斷加強科技人才和科研資金的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科技人才在技術創新中的潛力,發揮研發資金的最大效用,增強創新動力,提高創新效率。另外,政府要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加強對工業企業創新資金的審查和監管,切實提高創新資金的使用效率,如可以出臺相關法律和政策加大對工業企業創新資金的監管力度。
(3)選擇正確的資源投入模式,保持人才和資金比例的合理增長
各行業需要根據本行業的發展特點選擇正確的資源投入模式,尤其是創新人才和創新資金投入模式,對于創新資金來說,應該保持經費支出的合理比例,提高資金使用的質量和效益,從而保障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穩定增長。另外,要逐步優化人才投入比例,根據行業發展特點和自身創新情況,抓住機遇,合理配置人才資源,保證人才既有量的優勢,又有質的提升,這樣有利于企業科技人才投入效率的提升,保證企業持續創新能力。
〔參 考 文 獻〕
〔1〕段婕,劉勇.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1,(20): 122-126.
〔2〕柳歆,孟衛東.黑龍江大中型工業企業創新能力比較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14-18.
〔3〕樊小霞,牛沖槐,王秀義.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12-16.
〔4〕張敏麗, 張雋. 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差異研究〔J〕. 企業經濟, 2012,(004):67-70.
〔5〕張振剛,鄭少賢.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以廣東省為例〔J〕.技術經濟,2012,(9):1-6.
〔責任編輯:杜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