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要】我國基層法律隊伍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基層法律隊伍的構建中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基層法律工作者的特點研究,來探討怎樣培養中國基層法律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以便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關鍵詞】基層法律 服務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01-02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是適應改革開放和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需要而產生的,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維護基層穩定、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國家政策的調整,很多基層法律服務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應當引起重視,并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一、我國基層法律隊伍現狀
1.基層法律隊伍水平參差不齊。我們的法律服務基層性雖然定位明確,但是從事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據不完全統計調查,在基層從事法律工作的人員中法學科班出生的比例很低,多半來自街道村組干部、退伍士兵,有的甚至是初、高中畢業經過簡單培訓就上崗了;同時他們文化層次普遍偏低,不懂業務、缺乏管理經驗、也無法有效地開展工作。
2.法律服務目的性不清楚。很大一批基層法律工作人做事表面化,處理人民反應的問題不到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樣就會導致經常出現反復現象,從而導致司法資源的浪費;還有的人理解片面,只把問題簡單化,光是從現象入手,忽視事情的本質內涵,從而導致公民的維權不徹底;最嚴重的是有些基層法律人員人浮于事,對這份工作認識模糊,通俗點說就是認錢不認人,認人不認理,導致司法服務過程中毫無公平正義可言,因而導致維權過程中出現很多錯誤。
3.法律服務者服務性觀念淡薄。法律服務人員雖然不是國家工作人員,但其從事的是關乎公民利益的,平復公民心理傷害的一種神圣工作。但是現實中,一些法律服務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淡薄,全心全意忠誠人民的奉獻精神淡薄,形成了悶在科室不愿辦事,遇到困難不敢主動辦,坐在辦公室等事辦的消極怠工心態問題。更有甚者,在少數中產生了不愿去基層,不愿進社區,更不愿下農村的客觀事實。這就造成了在廣大的農村,這樣一個需要基層法律服務需求最大的地方,恰恰是其人員最缺失的地方。
4.法律服務所內部管理不規范?;鶎臃煞账闹埔院?,屬于自律性管理單位,司法行政機關對其內部管理權限削弱,致內部管理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學習流于形式,思想作風不踏實;制度執行不力,違紀違規現象時有發生;內部監督不到位,投訴等問題難以根除;收費不入帳、收費不辦案、辦案亂收費的問題時有發生;財務管理不夠規范等內部管理問題。法律服務競爭無序。
5.法律服務實用性不強。當前社會日新月異,改革飛速發展。這就要求法律工作者必須適應形勢,更新觀念。同時,要積極關注社會新現象、新法律問題,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搏,特別是對于國家有關機關、部門新出臺的法律法規,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要及時學習,反復深入學習理解,從而客觀有效地運用于司法實踐中,滿足人們的新需要。
二、基層法律工作出現問題的原因
1.公民法律服務要求高變高。首先,現在的中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城市化建設,農村也相應地進行新農村的建設,公民在千頭萬緒的社會生活中涉及的法律問題也普遍增多,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普遍增多,體現出偶發事故頻率高的特點;二是市場經濟中,公民在財產利益、權利利益等諸多方面受到侵犯,威脅,迫切要求得到司法公正。尤其是法律意識在鄉村逐漸普及的今天,迫切要求“接近正義”(access to justice )如果此時法律服務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會出現法律服務供不應求,不能滿足公民對法律服務高質量的要求。
2.社會轉型時期,解決公民法律問題難。一是轉型時期,基層矛盾集中爆發,尤其是涉及居民利益頭緒繁多,面對部門多,切實解決問題難;二是涉事人員素質偏低,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居多,胡攪蠻纏,不達到訴求目的不罷休,導致了法律工作疏導困難;三是對于一些老大難問題,雖然想盡辦法,費勁了口舌,即使依照法理和政策合理解決了,仍然會出現反復現象,留下的后遺癥問題很難解決。
3.公民維權意識增強。中國實行依法治國,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公民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意識逐漸增強。即在法制社會的背景下,公民的觀念更新了,在實際生活中明白了法律的道理。也知道請法律工作者為他們服務,通過法律途徑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并堅定了他們運用法律維權的決心。
4.基層法律服務的相對落后性。作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無論是單位和個人都跟時代的發展進程存在一定的差距,這是正?,F象。所以會造成公民階段糾紛的愿望得不到及時滿足從而導致沖突。怎么解決這個沖突呢?形式上必須拓展補充法律隊伍,盡量滿足老百姓的實際需要;內容上,必須加快法律隊伍的知識培訓,夯實他們的思想基礎,理論基礎,必須注重基層法律工作者的培訓,不斷地予以充電,以期實現法律思維與法律知識的更新。
三、基層法律工作的對策及思考
1.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針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的實際情況,基層法律服務隊伍建設應該遵循“嚴把入口,加強培訓,嚴格管理”的工作思路和總體要求,逐步形成基層法律隊伍的長效機制和良性循環。一是嚴把進人關,逢進必考,提高隊伍的基本素質。鑒于目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人員嚴重缺乏的情況,建議司法部盡快出臺對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招錄制度,定期組織資格考試,以解決基層法律工作者長期以來“只出不進,人員斷檔”的問題,補充和穩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隊伍。二是加強業務培訓。定期邀請法官、專家、知名律師針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業務需求進行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三是加強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紀律的教育和管理。強化宗旨意識、服務意識,加大對違規違紀行為的處罰力度,規范基層法律服務市場。
2.加強制度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制度,加強基層法律工作人員的管理。根據司法部《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司法行政部門加強管理;明確基層法律服務所(工作者)的權利義務;確立正常的資格考試、考核制度;確定工作的原則和方法;明確罰則和法律責任。同時,建立健全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考評機制,細化考評規則,優化考核方案,硬化考核措施。
3.加強基層法律服務所的保障,多方協調求發展。政府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做好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社會保障工作,對基層法律服務市場的發展給予適度扶持。對于部分自收困難、自支不足的基層法律服務所提供適度政策、資金扶持,確保其正常運轉,以保證人民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司法行政部門做好協調工作,使保障基層法律工作者權益的政策兌現,維護、實現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有的利益;要把好關口,對于不繳納社會保障經費的基層法律服務所,堅決不予注冊,并且向社會公布。各基層法律服務所要保證醫療、養老等基本保障金的繳納,從而解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后顧之憂,提高他們工作熱情,穩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隊伍,促進基層法律服務事業的健康發展。要加強法律援助硬件建設,將法律援助工作打造成一項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
4.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形成自覺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深入開展“法治進社區”活動,增強廣大居民學法用法意識,促進管理有序、文明和諧社區建設?!胺ㄖ芜M社區”要注意做到“三個結合”:一是普法工作與社區中新工作的有機結合,二是普法工作與“平安社區”建設有機結合,加強法制宣傳櫥窗、法律圖書角等普法陣地建設,在預防社區違法犯罪、化解民間矛盾糾紛、提供法律服務的過程中宣傳法律,促進社區法制建設;三是普法工作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大力倡導“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榮辱觀,推動和諧社區建設。 在這宣傳過程中形式可以多樣靈活,可以通過廣播、網絡等宣傳對象可以擴大到學校、機關、街道、村組。
5.加強法律服務領域拓展,為基層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一是積極開展法律服務進園區活動。隨著鄉鎮工業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的不斷深入,針對引資后新建企業對法律服務迫切需求,法律服務工作應及時向園區延伸。二是圍繞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大量法律服務需求,特別是幫助農民工追討欠薪、土地征用補償安置、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法律需求,及時有效地組織法律工作者跟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