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君
摘要:贛榆縣擁有16個省市級課程基地建設項目。實施這些項目的成功經驗是:精選項目,讓優勢更優;加大投入,使硬件過硬;豐富內涵,把課程激活。實踐啟示我們,在課程基地建設中,要克服標簽化、形式化、封閉化的不良傾向,從而使課程基地體現實質性、實用性、實效性。
關鍵詞:課程基地建設;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3-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1-0056-03
贛榆縣位于江蘇省東北部,現有實施小學教育學校101所,其中省級實驗小學18所;實施初中教育學校30所,其中省級現代化示范初中7所;實施普通高中教育學校9所,其中四星級普高4所;中等專業學校2所,均為四星級職高。2011年,該縣順利通過了江蘇省基本教育現代化縣的驗收評估。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加之有效的內涵發展策略,使教育成為贛榆縣的一個品牌,一張名片。
省市部署實施課程基地建設以來,贛榆縣中小學及時抓住契機,因校制宜,早上快上,繼海頭高中“海洋文化”成為江蘇省首批普通高中課程基地之后,又有贛榆高中的語文、贛榆一中的通用技術、贛馬高中的文峰文化、城南高中的藝術特色、外國語初中和黑林中學的語文、柘汪二中的仁愛教育、實驗小學的語文、青口小學的英語、海頭小學的“雅”文化和數學、柘汪二小的科學探索、沙河二小的農家文化、實驗幼兒園的幼兒禮儀教育等紛紛躋身于省市級課程基地行列。筆者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觀察,并引發了深深的思考。
優勢項目形成引力
現象:精選項目,讓優勢更優
省市關于課程基地建設的文件下發后,該縣各校認真吃透文件精神,立足學校實際,認清自身優勢,研究課程基地建設方案,并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實施。海頭高中早在2006年就圍繞“海”字做文章,精心打造“海洋文化”特色。適逢省普高課程基地建設良機,該校進一步充實“海洋文化”內涵,建設“海洋文化”課程基地因此而水到渠成,搭上了全省的“頭班車”。贛榆高中師資力量雄厚,語文學科組尤為突出,在該學科組走出來的特級教師就達8人之多,形成了罕見的“贛中語文組現象”。贛榆高中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建成了省級高中語文課程基地。柘汪二中教師義務護送學生放學回家的“愛心車隊”,13年來,車輪滾滾,延綿不絕。這為該校放大“愛心車隊”教育效應、建設仁愛教育課程基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海頭小學教學樓群與廣場、長廊、牌樓、亭臺等意趣呼應,渾然一體,渲染出了既莊重典雅又童真爛漫的濃厚氛圍,加之學科教學的有機滲透和校本課程的有效開發,“雅”文化課程基地也就呼之即出了。
思考:去標簽化,求實質性
王安石曾說過:“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馬諫議書》)無疑,課程基地需要有一個名稱,需要貼一個標簽,但是,絕不能僅僅停留在一個標簽上。不少學校挖空心思地致力于標簽“建設”上,導致的結果往往有兩個,一個是有名無實,一個是名不副實。試想,一個人炫耀他的“牡丹”,但他的炫耀之物沒有牡丹的富麗、嬌艷和芬芳,誰會相信那就是牡丹呢?請記住:“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僅僅貼一個標簽,不能成為課程基地;課程基地必須有實質。海頭高中等學校正是抓住了自身的優勢項目,賦予了課程基地建設的“培優”功能,從而形成了強大的牽引力,拉動課程基地建設這條大船揚帆起航,使得課程基地有名有實。
有效載體展示實力
現象:加大投入,使硬件過硬
贛榆縣各學校努力開源節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課程基地建設的這個“刀刃”上,較好地實現了課程基地的“物化”。據不完全統計,該縣被省市立項的16個課程基地,目前專項投資規模已超過2000萬元。贛榆一中適應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的需要,建成了礦產資源與石文化探究室、植物標本制作及體驗室、無土栽培育苗溫室、無土栽培實踐室、船模與航模制作室、模型展示室、機器人操控探究室、家電原理與維修實訓室、服裝設計與加工坊、觀賞魚養殖基地、通用技術圖書資料室,以及專家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山水智慧”科技節主題活動展室等。贛馬高中建成的頗具文物價值的碑廊,展示了“文峰文化”的獨特魅力。黑林中學以建設“班級閱覽室”“開放式書吧”“留守兒童書吧”“班級愛心書架”等項目,創設具有鮮明特色的語文教育環境;以建設促進自主學習的“語文主題學習館”“語文實驗室”“金銀花文化展室”“學生社團中心建設工程”等場館,開發豐富而有特色的語文課程資源。外國語初中改建或新建了“兩館一苑”,即和悅館、和賢館、和慧苑,為語文課程基地提供硬件支撐。柘汪二小著眼于小學生科學探究,精心打造“一苑三基地”,分別是行知苑,繡針河校外研究基地、百果園研究基地和氣象觀測研究基地。沙河二小重新裝修升級了農家故院并新添置了織布機、紡線機等農家用具,同時在學校勞動實踐基地先后建設了蔬菜種植、家畜養殖、作物耕作等主題基地。
思考:去形式化,求實用性
課程基地是硬件與“軟件”的有機結合體,其豐富的內在品質需要優越的外在條件來承載,需要具體的形式來呈現。但是,熱衷于搞形式,弄得花里胡哨、熱熱鬧鬧,一深究才知道是花拳繡腿,疲軟無力。這樣的“課程基地”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游》)課程基地與課程的關系恰如這水與舟一樣。實現課程基地建設的初衷,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合理統籌課程資源,形成不為形式而形式的實力強勁的載體。贛榆一中等學校的實踐表明,加大資金投入,優化課程實施條件,實現課程基地的“物化”而非形式化,這是課程基地建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深厚內涵孕育魅力
現象:豐富內涵,把課程激活
海頭高中彰顯“顛倒認知過程的存在空間”這一課程基地建設核心理念,密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教室內,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鞏固與提升,實現知識內化即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而新知識的獲取讓學生在課外通過閱讀、網上學習、調查訪問等方式獲得,即課外自主學習完成。這顛倒了傳統認知過程的存在空間,徹底改變了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改變了重知識輕能力、重書本輕實踐的現象。城南高中突出核心教學內容的模型建構,將課程內容特別是教學的重點、難點等核心內容,通過物質建構等方式,以直觀體驗、動態生成的形態呈現,增強學生對抽象教學內容的形象理解和現實感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能。實驗小學注重構建“表現本位”的教學思想、探索關注言語生命的教學范式、開發促進言語表現的校本教材、建設研究性學習網絡支持平臺、豐富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為小學語文課程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青口小學的英語課堂以愉快教學為主,實現教學過程情境化;采用角色扮演法和全身動作反應法,實現教學過程游戲化;靜態媒體和動態媒體合理運用,實現教學過程媒體化。實驗幼兒園社會教學從以往主要以圖片、說教為主,變成了利用聲音、圖像、動畫、視屏、網絡等等多元化的資源,幼兒從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觀察、思考、實踐,在自主操作中學習禮儀、在輕松玩耍中踐行禮儀、在愉快的表演中宣傳禮儀,禮儀教育變成了師幼雙贏、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其他課程基地項目學校也不斷豐富課程內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通過自主認知、合作探究、實踐體驗等方式,將課程實施轉化為育人成果。
思考:去封閉化,求實效性
課程基地建設不是游離于學校課程體系的孤立封閉的項目,而是處于課程整體建設中的有著引領作用的最活躍的要素之一。那種為著課程基地而課程基地的企圖,是不能建成真正意義上的課程基地的。要賦予課程基地的融入功能,使之既獨具特色又與整個課程體系渾然一體。要賦予課程基地的示范功能,以其“教學做合一”的新境界獨樹一幟。要賦予課程基地的輻射功能,為學校課程改革發揮理念上引領、實踐上影響的拉動作用。這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為整個課程體系建設的生力軍,課程基地才會大見實效。海頭高中等學校由于抓住了豐富內涵、融會貫通這個課程基地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務課程之本,行創新之實,才使得課程基地項目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異彩紛呈的魅力。
兩年多以來,贛榆縣課程基地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各校課程基地建設相關成果獲市以上表彰達30余項,師生取得的相關成果獲市以上表彰280多人次。其中,贛榆高中有3名學生分獲省第十二屆高中生作文大賽特等獎、一等獎和省“中學生與社會”作文大賽第一名;海頭高中的綜合實踐課程與地方海洋文化相結合被省教科院擬定為經典案例,該校還被命名為市建構式生態課堂領航學校;贛榆一中通過了省科技示范校評審,成功承辦了全省通用技術教學賽課活動;實驗小學被評為全國作文教學先進單位、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省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CCTV-11《快樂戲園》欄目組錄制并播放了該校的京劇節目;海頭小學被評為江蘇省廉政文化示范點、江蘇省詩教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國際數棋技能展示活動特色學校;沙河二小獲得省第四屆“快樂科學”校園電視競技活動團體亞軍。
責任編輯:丁偉紅
Observation of and Reflection 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Base Construction in Ganyu County
LI Jia-jun
(Ganyu Bureau of Education, Ganyu 222100, China)
Abstract: Ganyu County has 16 projects of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curriculum base construction. After having implemented those projects, we have summarized the follow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selection of projects to optimize advantages, more investment to make hardwares better, and enrichment of connotation to activate curriculum. Practice shows us that curriculum base construction needs to overcome such negative influences as labelledness, formalization and close-endedness to make curriculum base more essential, pragmatic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curriculum base construction;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