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燕
摘 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探究價值、參與演奏、參與表演等形式培養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興趣。同時,在傳承地方文化的過程中增強小學生熱愛本地文化與熱愛家鄉的情感。
關鍵詞:鄉土文化;校園;素質教育
音樂大綱中指出:為了弘揚民族優秀音樂文化,體驗各地區音樂教學的特色,各地可以自選鄉土教材,其比例可占教材的15%到20%??梢?,在新課程改革的今日,鄉土文化是課堂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土文化進校園”其宗旨就是弘揚鄉土文化,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作為一名小學專職音樂教師,努力挖掘優秀的鄉土文化作為鄉土教材,引進課堂教學,是義不容辭的職責。下面我來談談如何激發小學生對鄉土文化“黃沙獅子”的興趣教學體會。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應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托爾斯泰也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要想讓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就應該創設情境,激發其學習興趣?!薄包S沙獅子”在大部分小學生心中是比較陌生的,如何讓學生了解“黃沙獅子”,對“黃沙獅子”產生興趣呢?首先我在網絡里搜尋“黃沙獅子”在各地表演時拍下的照片,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那一張張精彩的圖片瞬間吸引與震撼著學生的心靈。在臺州市鄉土音樂進校園文藝會演中,白水洋中學學生表演的舞獅——“黃沙獅子”獲得一等獎。雖然中學生的表演不如成人表演精彩,但小學生與中學生年紀相仿,其中有他們熟悉的大哥哥大姐姐,學生看起來倍感親切。“黃沙獅子”是舞武合一、全國僅有的能上桌表演的獅子,學生為家鄉有這全國僅有的能上桌表演的“黃沙獅子”而自豪,此時我欣喜地感到學生幼小心靈里熱愛“黃沙獅子”與熱愛家鄉的種子正悄然萌芽。
二、探究價值,激發興趣
要傳承“黃沙獅子”,不是叫學生直接去拜師學藝,直接去學舞獅子,而是首先要讓學生從心里真正去了解“黃沙獅子”的價值與意義。只有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黃沙獅子”的保護價值與意義,學生才有興趣去保護與弘揚它。
首先,我讓學生去觀察現在各地的寺廟門口、古宅前、許多人的祖宗墳前是否設有石獅子?了解擺放的目的是什么?讓學生利用假日親自去觀察證實,使學生在實際事物中真正了解獅子在中國民間的作用:辟邪招福、鎮宅驅邪的象征。我再讓學生欣賞獅子漂亮的外形,那威武的身姿、王者般的力量和夢幻般的速度完美結合,獅子贏得了“百獸之王”的美譽,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在民間的“獅吼驅百魔”之說。學生一下子對獅子這吉祥的化身產生濃厚的興趣,悄然愛上吉祥的天使——獅子。
三、參與演奏,激發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欣賞舞獅子片段,啟發學生感受鑼鼓音樂與舞獅子動作的密切配合,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到打擊樂器在舞獅時的作用與重要性:不單是烘托氣氛,更是指揮舞獅者統一步伐的發令槍。樂器演奏有輕有重,有快有慢,抑揚頓挫,是根據實際情況來演奏的。不同場合演奏不同的音樂。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親身體驗音樂,參與演奏民族打擊樂器。我先讓學生認識舞獅子的伴奏樂器:鼓、小鑼、叫鑼、大撥,并講解演奏的姿勢,讓學生模仿,然后讓學生學習鑼鼓經典片段。把班級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學一件打擊樂器演奏的譜例:
鼓:得咚 | 嗆|咚 嗆|得咚 嗆|咚 嗆|……|嗆嗆 咚嗆|咚嗆 嗆
小鑼:0戚|鐺戚|鐺 戚|鐺 戚|……|鐺鐺 戚鐺|戚鐺 鐺
叫鑼:0戚|0戚|0戚|0戚|……|戚戚 0戚|0戚 戚
撥:0嗆|0嗆|0嗆|0嗆|……|嗆嗆 0嗆|0嗆 嗆
先分組自由學習,象聲詞念節奏,再一組一組檢查,及時糾正。最后合奏,教師指揮大家一起象聲詞書空合奏。每一組指名一個上來演奏樂器,其他學生在下面象聲詞合奏(多抽幾組學生上臺演奏)。學生人人參與演奏,學習熱情十分高漲。
四、參與表演,激發興趣
為了進一步激發興趣,我帶領學生參與表演,人人學做小獅子。我要學生做文明小獅子,一切行動聽指揮,否則腳步一亂,互相踩到腳就不禮貌了。在人人都會聆聽并演奏簡單的鑼鼓經的前提下,我選取簡單的舞獅動作:抓癢與抖毛。我讓學生仔細觀摩視頻中抖毛與抓癢的動作,學生很快就會模仿動作了,情不自禁地表演起來。特別是抓癢動作,學生還自編動作:一頭獅子自己抓癢,兩頭獅子互相抓癢,還有的好幾只小獅子間互相抓癢,玩得非常開心。為了動作一致,我就抽四個學生演奏獅子鑼鼓經,俗話說“鑼鼓響,腳底癢”。其他學生一聽鑼鼓一敲,馬上隨鑼鼓音樂模仿獅子舞起來。此時我強調動作與音樂節奏密切配合,讓學生全體參與表演,情景交融,推向高潮。潤物細無聲,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熱愛“黃沙獅子”的種子正在萌芽出土,我想將來肯定能茁壯成長的。
“黃沙獅子”不僅是臨海民間藝術的瑰寶,更是白水洋鎮文化的標志。白水洋的地方文化還有黃沙亂彈與黃沙道情等,我將繼續盡我的能力引導所有的學生來宣傳、保護與弘揚這些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步步去挖掘與欣賞這充滿鄉土氣息的音樂文化,讓白水洋這些優秀鄉土文化代代相傳,流芳百世,發揚光大。
參考資料:
[1]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楊建新.臨海黃沙獅子.浙江攝影出版社,2009-07.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臨海市白水洋鎮中心校)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