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200-01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回顧過去的從教生涯,我對愛的理解及詮釋漸漸的發生著一些變化。
初為人師時,我滿腔熱情,意氣風發,帶著“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這一信念投入到教學中。認真地備課,講課,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試著去和學生做朋友,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幫助他們。
然而,那時的我把更多的愛給了學優生,對那些學習上有困難,行為存在偏差的學生我是敬而遠之的。因為不了解,我曾誤解過他們。
記得05年,我教的17班里有個學生,成績不好,紀律也差。一次,他向我借照片,說保證不做壞事。怎么可能不做壞事?!我當時就拒絕了他:“整天想些沒用的!有那功夫用在學習上!”可他就是鍥而不舍,五次三番的來找。拒絕幾次后實在是想不出別的借口了,更是因為受不了他那句:老師,你是不是因為我是差生才這樣對我啊?我才勉強把一張很難看的照片借給了他。中秋過后返校時,我的辦公桌上,放了兩個小盒子,下面壓了一張紙條:老師,我們知道您是外地的,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過節了,一個人在外面一定很孤單吧,這是我和管寬(也是一個差生)給您準備的節日禮物,祝您節日快樂!打開盒子,一個是一塊包裝精美的月餅,另一個是一塊人造水晶,我那丑丑的樣子就在里面。原來他費盡心機就是為了給我——一個身在異鄉的人準備一份節日禮物!……
現在的那個學生已經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了。而這件事情,卻讓我一直無法忘記。它時時的告誡著我,要摘掉有色眼鏡,那些我們眼中所謂的差生,同樣有自己的閃光點!也時時扣問著我:和學生相比,我們的心胸是否太狹窄了?!我們的愛又是否太少了?
年歲漸長,我對愛的理解也在改變,尤其當有了孩子之后,我更能體會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的含義,我明白了一個學生對于老師來講是幾十甚至幾百分之一,對家長來講卻是他們的全部,那是他們生命的延續和希望。我掂出了肩上擔子的沉重。我沒有理由不上好每一節課,沒有理由不對他們的人生道路負責。
于是,怒氣消了,抱怨少了。愛就像鳳眼蓮般迅速的蔓延開來。才發現,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個體,也恰恰是這些各自獨特的性格,志向,智慧,才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記得有人說“教師托起明天的太陽”。這個托字用的好。既不似母雞護著小雞,也不像飼養員馴養動物,這份愛是需要技巧的。正如泰戈爾說得:“鵝卵石的臻于完美,不是棒槌的擊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
愛不一定是厲聲栗色,言辭激烈,狂風暴雨,更應該是如沐春風,云淡風輕,潤物無聲。記得剛工作時,我也曾當著學生的面把沒收的雜書撕掉,把小鏡,梳子扔到垃圾桶里,甚至丟到窗外。可盡管自己怒不可遏,學生卻我行我素。因為這樣的愛是居高臨下的愛,沒有哪一種愛比尊重與信任更重要了!勸告別人時,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當遇到問題時,多想一下:“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怎么辦?于是,現在的我會和他們商量著解決,用作業,知識點,成績……來償還他們的過失,有時也討價還價,直到雙方都滿意為止。比如204班的陳坤,是個懶散,貪玩的孩子,幾次談話后,他不但按時交作業,還可以保證班級后三排的學生不在課上看雜書……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愛與被愛都是幸福的。讓我們帶著智慧的愛去“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做一名讓學生值得記憶并對他們產生影響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