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芳 朱世東 裴孝伯 宋江華
摘要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分析了園藝專業實驗平臺建設的必要性,針對實驗室建設的目標及思路,從建立激勵機制、建立師資隊伍、完善教學環境與條件、開展“科技創新設計”活動幾方面提出了實驗平臺的建設內容。
關鍵詞創新;創業;實驗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1-00311-02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項目(2013zdjy057)。
作者簡介甘德芳(1972-),女,安徽六安人,副教授,博士,從事園藝植物遺傳育種的教學與科研工作,Email:gandf@ahau.edu.cn。
收稿日期20131204隨著國際間競爭的加劇,人才的重要性日益顯現,自主創新已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標志[1]。高校是“雙創型”人才的培養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能夠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能夠主動適應、積極推進甚至引導一系列科技、經濟和社會變革的人才。這既是我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2-3]。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創新和創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4-5]。實驗教學是培養“雙創型”人才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學生就業質量、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必不可少的基礎。實驗室恰恰是培養雙創型人才的基地,是實施科技創新的搖籃和服務社會的窗口[6]。園藝專業是重視操作的實用性專業,實驗教學是培養“雙創型”人才(創新、創業)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學生就業質量、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必不可少的基礎[7]。因此,做好園藝專業實驗平臺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實驗室建設的必要性
1.1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基地安徽農業大學在獲批成立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以及堅持走“大別山道路”服務“三農”的宗旨下,為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適應高校協同創新的新舉措,提出了“創新體制、改革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舉措,把“雙創型”人才的培養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一個有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人才,不只是讀書和積累知識,而是要實踐、要實驗,而實驗室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另外,學校每年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園藝學院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實驗教學中心的建立和開放為學生提供了更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實驗室為大學生設計創業計劃,提供了各種創業機會及激勵學生參加各種技能大賽,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學院舉辦的平面壓花、花卉組合盆栽、插花藝術;果樹的修剪技術大賽,果菜類蔬菜的植株調整技術以及各種形式的職場模擬大賽等,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8]。
1.2實驗室是實施科技創新的搖籃目前,隨著學校及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增加,實驗室成為項目得以順利實施的搖籃,實驗室是科學研究、學科發展以及培育科技創新的重要基本條件,要建設一個較高水平的大學,必須投入相當一部分經費在儀器設備和實驗室建設上。通過先進、完備的實驗設備和精心設計的實驗課程,可使學生掌握基本實踐技能,培養綜合運用各種儀器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確保學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
1.3實驗室確保產學研結合的真正落實,是踐行社會服務的窗口[9]園藝專業多年來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實驗中心的建設和完善將會進一步確保產學研結合的順利進行。一些知名大學更看重實驗室和儀器設備以及運用這些儀器設備為社會服務的效果。很多高校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與場所,建立創新、創業實訓基地。與企業建立合作培養機制,利用學校的實驗條件為企業培養定向人才,同時利用企業的實驗條件或實踐基地,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讓校內外創業園區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孵化器”,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模式[10]。
2實驗室建設目標與思路
2.1建設目標在新的歷史時期,實驗教學中心將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深化實驗教學體系、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為適應“雙創型”人才培養的需要,結合園藝學人才培養方案及學校總體發展規劃,實驗中心將建設由園藝植物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園藝植物栽培生理與品質安全、設施園藝與環境調控三大功能模塊(包括園藝專業、設施工程專業及園藝教育專業)為一體的實驗中心平臺。始終貫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核心,把實驗中心建設成為實驗教學體系合理、開放共享、特色鮮明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2建設思路
2.2.1以園藝學重點學科為依托,使專業建設、學科建設與實驗室建設相協調。繼續堅持以“雙創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以學生為本,完善以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為核心,在實驗內容、實驗方法、實驗設備和實驗技術等方面緊密跟蹤學科發展前沿,不斷提高和完善。
2.2.2完善內部管理體系的改革工作。實驗中心實行“統一管理、統籌規劃、資源共享、有效利用”的運行機制。在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的同時,進一步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管理人員對實驗教學的認識和責任心,自覺或有創造性地完成本職工作,并設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建立更完善的監督機制和考核辦法。堅決杜絕單獨由研究生指導本科生實驗課的現象。
2.2.3以師資隊伍的建設為核心,加強人才建設力度。采取引進、進修培養、兼職等措施提高實驗教學隊伍的水平,建設一批教學思想先進、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善于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捕捉最新科技成果,并切實應用于教學實踐的實驗教學隊伍。
2.2.4深化實驗教學改革。進一步完善“分階段培養、多層次提升、全方位實訓”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的現代實驗教學體系,繼續探索實驗室彈性開放改革思路,加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探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與研究的路徑,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團隊合作精神。突出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和實驗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達到“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善創新、能創業、有特色”的培養目標。
3建設內容
3.1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學術氛圍根據實驗中心功能實驗室的特點及教師自身的研究專項,將學院教師分配到各功能實驗室,讓他們擁有專門的物理空間和相應的實驗臺柜,從事實驗教學及研究。同時,利用多方面資金(教學經費、學科建設經費及教師個人項目經費等)支持和鼓勵教師從事教學研究。每學期召開教學研討會,探討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適當資助教職工發表教學研究論文,支持教職工參加研討會、調研、培訓、進修等學術活動。
3.2建立高素質的實驗教師隊伍遵循“引進與培養并重,競爭與激勵兼顧”的教師隊伍建設原則,構建和諧的用人環境。提倡教師尤其是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開展實驗教學改革,鼓勵教師將科學前沿動態、最新科研成果和所承擔的科研項目融入到實驗教學當中,不斷開發新型實驗項目。堅持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并重,要求高水平的教師在從事理論教學的同時,必須從事實驗教學及改革工作。
3.3進一步改善實驗教學條件和環境加大投資力度,不斷更新實驗設備,改善實驗條件,充實教學資源,擴大教學覆蓋面,優化實驗項目,減少驗證性的實驗項目,增加設計性和綜合性的實驗項目。提高實驗設備的利用率和實驗資源的共享性。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采用現代信息化管理,包括網上預約實驗;進入實驗中心各實驗室的門禁制度;實驗臺及儀器的示教使用、操作示范等;設備使用情況的監控等。
3.4開展“科技創新設計”活動,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充分利用實驗中心的設備和技術優勢進行創新設計,將有創意的設計轉變為現實。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在本科階段得到科學研究和創新實踐訓練,并經常開展創新設計的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另外,實驗中心還為碩士研究生開出高層次的實驗課;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出各種不同的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眭依凡.大學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3-9.
[2] 許麗英.論高校教育模式創新與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農業教育,2005(2):15-17.
[3] 甄莉,楊煥民,鞠曉峰,等.地方高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基于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研究與實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33(4):79-80.
[4] 張陳,肖楠,郭維城.應用技能競賽反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10,6(3):404-406.
[5] 安俊學,董鳳麗,閆明.構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徑探析[J].高等農業教育,2009(1): 86-88.
[6] 徐斌,鄭宏兵,張利萍.以“雙創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2,30(5): 5-8.
[7] 崔保安.農科類院校“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8(5):3-5.
[8] 黎煊,高云.基于電子設計競賽的農業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研究——以華中農業大學為例[J].寧夏農林科技,2012,53(6):145-146.
[9] 姜振峰,劉志華,王振華.種子科學體系“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0(7):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