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蓉 邢曉林 吳衛
【摘要】針對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探討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建設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途徑和實現過程,對專業課程體系開發提出了建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就業能力,提高了專業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系統化 課程體系 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研究”(項目編號:1202090,主持人程德蓉);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高職機械類專業基本技能實訓項目化教學內容開發與教學體系構建”(項目編號:112091,主持人邢曉林)。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228-01
一、引言
為了跟上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加速和全球化的加速的步伐,我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緊緊圍繞其作為中央財政支持的教學改革重點建設專業,以市級教學改革重點項目研究為契機,以培養市場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發展型的高級技術技能人才。
二、改革思路
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思路[1],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將職業的工作任務、要素、過程、工作技術要求融合到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中,采取“市場調研→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知識的解構與重構、學習領域轉換→教學內容序化、學習情境設計→教學實施→動態反饋”等措施和方法推進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2]。
三、改革實踐
(一)調研分析,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開展針對行業背景、企業人才需求狀況、畢業崗位、崗位工作任務、崗位職業能力、典型工作任務等多項內容的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對專業服務面向、專業培養目標、典型工作任務、崗位職業能力等進行分析,明確專業職業崗位(即:機電產品生產制造;機電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的裝調與維修;自動化生產線的運行管理和檢測維護;機電設備技術改造;機電產品的質量檢測及售后技術服務;車間班組、設備等的管理);確定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過程—職業能力”分析,歸納行動領域
通過對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的分析,歸納出9項專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每項典型工作任務的工作過程與職業能力;職業能力對應的行動領域與學習領域,詳見表一。
(三)重構專業學習領域,形成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
按照職業崗位和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將知識分散到完成工作任務的各個工作過程中。基于工作過程是對工作過程的理性轉化 [3],由此按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的邏輯關系重構與序化課程內容,引入行業標準,嵌入職業標準,要求課程內容基于工作過程而又高于工作過程,避免課程內容的交叉與重復。
(四)項目化學習情境設計
教學項目和學習情境項目既保證了學習情境內容能反映企業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和工作要求,便于學生掌握職業技能;學習情境項目設計的思路則是由分到總的過程,即一個單元對應一個子任務,由子任務組合成任務,任務組合成子項目,子項目最終組合成一個綜合項目[4]。
(五)職業化教學內容設計
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教學內容是將知識點解構后分散在不同任務環節中展示,因此須整理和歸納總結整個工作過程中涉及的知識點,重構與工作過程相關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取專業知識,從點到面,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
(六)創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
結合地區產業發展,與企業密切合作,形成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讓企業最大程度參與學生的培養,為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搭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改革平臺,為選定的載體(任務、項目等)承擔最大限度能力單元的教學目標提供保證,促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實現課程教學與企業真實工作的零接觸。
四、結束語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課程體系的人才培養過程是將在工作過程中學習和課堂學習相結合的過程,是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技術應用能力、技術改造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過程,是訓練教師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過程設計能力與實施能力提高的過程,這充分體現了高職教育的宗旨和特色,才能滿足現代職業教育的需要,提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姜大源. 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 2009(4)
[2]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10(1).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7.
[4]徐紅勤,馮志新.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思想在高職教材建設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 2012,(10).
作者簡介:
程德蓉(1974-),女,四川廣安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高職教育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