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香
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就高考地理中選修課的做法和想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考地理;選修課;做法和想法
選修課開設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審美觀念。但新課程下學生為了參加高考,開設選修課的目的和意義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尤其是選修課的內容多、繁、難,而高考地理的分值只有10分,怎樣處理新課程下高考地理與選修課的關系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注重高考
既然選修課作為高考考查的部分,哪怕是再少的分,平時選修教學中也要圍繞高考精心準備,學生的訓練和練習與高考接軌,認真研究課標,歸納分析其他省選修高考題異同點,特別關注寧夏的高考,總結選修考試的規律、命題方式、考查的方向等。
二、選修內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小
按課標的要求,每完成一個模塊需要36學時,這樣會對高三的總復習受到影響,因此,我想各學校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地壓縮課時(注:我校僅用了20個學時),盡快完成選修模塊的教學內容,為復習區域地理留出時間,這樣既保證完成選修課,又為以后的復習保證時間。
三、既然選修課作為高考考查的部分,授課方式就應該靈活多樣
我想“環境保護”模塊穿插式到必修二第四章的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中,講授人地關系和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表現,把資源利用和保護穿插到必修三區域對地理環境影響中,也就是把選修內容作為必修內容拓展,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還可以節省時間。“自然災害”和“旅游地理”模塊在必修里涉及的較少,講授時作為必修課的選修進行詳細全面的學習,授課方面設想先構建知識結構體系,形成學習的思維模式,建立學習模型,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到高三復習時鞏固加強。
四、選修教學任務重、內容多、課時少、活動多,很難保證教學質量
新課程提倡探究式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但在具體實踐中我發現活動時間難以把握。我想,在以后教學中嘗試按章備課,把每一節的內容和活動適當刪減、統籌安排。在教學中,對教材內容可做刪減、補充、改寫或重新整合,尤其要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多渠道收集素材,編寫新穎而典型的案例,增加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使教材內容更適合高考要求,更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
通過教學與考試的實踐,新課程下高考地理選修課的研究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在新課程地理高考中,如何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效地提高選修課在高考地理中分值,促進學生應試能力和知識能力的發展,是一個值得繼續探索的問題。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六中)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