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曉
摘 要:小學生自制體育器材主要是因為在經濟以及材料購置上的客觀限制,但是自制體育器材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加強體育鍛煉,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在自制體育器材的過程中培養很多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自制;體育器材;重點
自制體育器材對于小學生來說能夠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實現思維的鍛煉,當然在制作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幾個重點問題,一是加強體育器材的安全性;二是實現體育器材的科學性;三是體現自制體育器材的環保理念。
一、自制體育器材的意義
小學生自制體育器材是一個完整的動手實踐應用的過程,因此,在學生面對自制體育器材的過程中,老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實踐學習,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這樣在學生進入社會之后能力的呈現不僅僅是局限于理論上。因此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學生在自制體育器材的過程中,實現實踐動手能力的加強,在這有限的可能中,老師要將每一次自制體育器材當做重點來對待,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
例如,在一次自制體育器材實踐的過程中,老師要在前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整個實踐準備;然后將學生分為幾組依次進行實踐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借用共同的思考來不斷地提出新的觀點和想法,這個過程將更為直接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思維方式,對于學生認識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是一個重要的鍛煉過程;在自制體育器材結束之后老師要求學生對于每一次實踐進行歸納總結,在不斷的訓練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歸納與總結不斷加強,這個過程就是實現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提升;自制體育器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結合老師的指導不斷完善自制體育器材的進化,完成體育器材制作中的各項要求,學生也能夠通過這一活動來實現想象力的拓展,能夠在動手制作中發揮學生的想象,才能夠真正地實現自制教育的目的性。最后一點就是學生適應能力的培養,整個實踐的過程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培養學生與團隊合作的適應能力等。因此,在自制體育器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需要老師充分的準備和最大化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自制體育器材的重點
1.保證安全性
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身心發展,通過學生自制體育器材來實現學生全面化的發展。當然在制作的過程中注重器材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因為自制器材在應用的過程中能夠保證學生操作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保證安全性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體育器材安全使用的提升,當然在制作的過程中老師給予學生安全性指導是十分有必要的。
2.體現環保性
自制體育器材的過程中,老師要指導學生盡量地使用廢舊的物品,這樣一方面能夠體現環保教育,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制作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舊報紙、易拉罐、塑料袋等來當作原材料,這樣學生也能夠養成收集廢舊物品的習慣,減少了浪費的同時體現變廢為寶的理念,在小學生制作體育器材的過程中加深這一理念的灌輸,能夠幫助學生更早地建立保護環境的思想。
3.完善多用性
自制體育器材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避免用一次就無法使用的可能,因此在制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多用型的思考,或者是可以稍加改進能夠實現再次利用的可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制體育器材的有效性,同時能夠提高學生多次思考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中實現自制體育器材的過程中首先要加強自制體育器材重點問題的思考,同時能夠在自制體育器材的過程中體現自制的意義,能夠幫助學生在動手制作過程中培養什么樣的能力才是關鍵。
參考文獻:
穆乃國,呂紀霞.自制體育器材方法三則[J].中國學校體育,2012(04).
(作者單位 浙江省樂清市翁垟第三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