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波
摘 要:選擇什么樣的主題是上班會課之前面臨的第一個重要問題,選擇好主題決定了這堂班隊會課的方向,也影響著選擇什么樣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
關鍵詞:班會主題;班會形式;班會總結
很多農村學校班會課開展較早,但相對其他學科來說真正重視起來比較晚,有很多地方都是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地把班會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以往班會大至分為三個部分:(1)三分之一時間宣讀上級文件精神;(2)三分之一時間總結一下班級一周內發生的事情或布置一周任務;(3)剩余三分之一時間上自習、做作業。那么,班會課到底如何去上,如何上好、上得學生愿意參與呢?下面是我個人看法:
一、選擇好主題是成功的開始
選擇什么樣的主題是上班會課之前面臨的第一個重要問題,選擇好主題決定了這堂班會課的方向,也影響著選擇什么樣的組織形式和活動內容,總的來說,選題不要太大,不能面面俱到,越具體,越有針對性、實效性。
二、班會的形式
1.訪談式
就某一個問題,在教師帶領下,走出學校,先到社會上調查訪問,之后回到班上匯報結果,暢談感受。這種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社會實踐能力。
2.會議式
以集合會議形式舉行的班會,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模式,如,故事會、演講會等也可多種形式并用。
3.體驗式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活動中可以師生共同參與,玩中易智,玩中明理。
三、形式活潑,益趣并施
1.準備階段
學生圍繞主題收集材料,準備一些圍繞主題的文藝節目,并配以音樂。
2.開會階段
學生自己組織,自己討論,自己表演(選好主持人很關鍵)。
3.總結反饋,激勵提高
一節班會結束,班主任要多發表激勵性總結,充分肯定成績,委婉道出不足。
四、上好班會課要做到“五要”
1.要設計好活動方案
設計方案要做到明確主題內容,明確教育目的,明確師生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2.要處理好師生關系
處理好師生關系,即在班會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貫徹自主性原則。低年級限于學生心理發展和認識水平,教師要多選擇或創設一些比較直觀、形象、具體的生活實例和教育情境,引導學生去討論、去評判,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形成并發展道德認識。
3.要突出主題,強調內化
做到一課一主題,同時要具有針對性,教育過程中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把抽象的道德認識寓于生動的教育形式中,引起學生情感上共鳴,促進內化。這里提到的“針對性”不僅僅是主題,還包括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
4.要形式多樣活潑,益趣并施
例,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就要先讓學生辨識交通標志,然后小組比賽讀,比比誰先記住,結合拍手、打節奏,學生也不會覺得這是負擔。穿插學兒歌、背兒歌,把有關知識加以強化,對于小學生來說,必要的知識很重要。
5.要總結反饋,激勵提高
一節班會結束,班主任要發表激勵性總結講話:充分肯定成績,從教育主題、教育內容、活動形式、教育效果等方面予以充分肯定;委婉道出不足,班主任要用精辟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總結、闡述本節班會的主題,幫助學生挖掘、領會內容和形式中所蘊含的深刻的教育意義,使班會的教育性更明確,教育效果更明顯,班主任這一部分總結,應是本節班會的點睛之筆;最后班主任要熱誠地鼓勵學生,提出殷切希望,把這節課所獲得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轉化成道德意志,落實到行動中去,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相統一。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富裕縣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