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強國
摘 要:從榜樣示范、制度約束、強化訓練、個別談話與因材施教、自我教育、懲罰不良行為和重視表揚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中學生;行為習慣;培養分析
養成教育是中小學教育永恒的主題,在中小學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養成教育就是通過有效地培養和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尤其在中學階段,這個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錯過這個年齡段,再加以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往往事倍功半,難以奏效。因此,我們要扎扎實實地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對于初中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一、榜樣示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示范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優異成就教育影響受教育者的一種方法。榜樣示范包括教師的言傳身教、優秀學生的榜樣效應以及英雄的楷模激勵。此外,教育者的言傳身教作用也不可低估,身教重于言教是長期以來教育實踐所得出的至理名言,由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朝夕相處,再加上教育者的威信影響,教育者的言行舉止很容易成為受教育者模仿的對象。因此,教育者要時時處處注重言行、舉止、儀態,使之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二、制度約束
制度約束指通過執行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規章制度使學生受到鍛煉。依據學生活動的情況,可相應制訂和執行學校規章制度、班級集體制度等。各種規章制度要切合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要善于抓住某段時期學生行為存在的共同問題,提出相應的要求。如,我們班上有四位學生沉湎于上網,怎么說都不行,甚至寫過保證書都沒用。這時,班級制度可制訂出對進網吧有一定限制的規定,對違反規定的行為要提出批評和懲戒。只有長期持久地執行制度,學生才會不斷矯正錯誤和不良的行為習慣,依據正確行為導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強化訓練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內容上、宣傳上,更重要的是落實到行動上。“百說不如一練”,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訓練。要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反復進行行為訓練。班主任應從頭抓起,從小事抓起。根據學生的實際,充分利用班會加強對學生行為的訓練。
四、個別談話,因材施教
在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過程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存在差距的。對于習慣較差的學生,可以采用個別談話的方法,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了解學生的困難,幫助學生盡快形成好習慣。如,我們班的董×對做作業要“認真、及時、正確完成作業”這個要求總是達不到,他告訴我,很難做到。我根據具體情況,把這個目標化為三級具體的小目標,第一階段為認真完成作業,等他達到后,我請他認真、按時完成作業,到第三階段為認真、及時、正確完成作業。
五、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因素對于成才有著重大作用,過去一直被人們所忽視。自我教育是指人通過認識自我、要求自我、調控自我和評價自我,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遺傳基礎上,在環境和他人教育的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但它一旦形成,就積極地發生作用,極大地影響著個人的成長,而且隨著人的成長,它的作用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最終,它在人成才的各種因素中成為最重要的因素。
六、懲罰不良行為
對個別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恰如其分地懲罰,也是一種行為訓練的方式。比如,“要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有個別學生通過教育仍然是抄襲他人的作業,自己總是懶得思考。這時,就要在進一步教育、講道理的基礎上,進行行為懲罰。如,讓學生自己重做一次作業,或者讓他把書上所學過的知識全部抄一遍。這樣,學生就會長記性,知道不能抄作業了。所以,通過行為懲罰也可以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七、重視表揚
對學生要堅持表揚為主,鼓勵是一種積極的強化手段,是良好行為的強化物,是一種有利的教育方法。當一個以前經常違反班規的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都可以遵守班規時,教師千萬不能吝嗇表揚。表揚可以是口頭表揚,也可以是實物獎勵(如,一些文具)。比如,我們班上的汪×平時上課總是喜歡插嘴或是做小動作或是講私話,從來都不認真聽課。有一天要大家寫作文,發現他寫得有點創新,雖然錯誤很多,但經過修改后,我還是拿到班上表揚并把它念出來給大家欣賞。一開始他剛聽到自己的名字時感到很驚訝,后來我發現他上課時的很多壞毛病都改了,上課也會認真聽了。所以,通過表揚一些人,同樣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不斷努力,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各種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抓好它。這樣,才能使學生懂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從而自覺養成守規范的好習慣。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3]GHB0
254。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黎家灣中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