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現在查辦的腐敗案件,通常的結果是‘家破人亡’。可以這么說,在腐敗官員背后,幾乎很難找出一個完全清白的家庭。
中央黨校政法部教授林喆稱,從中紀委一位負責人口中得知如此情況。
到目前為止成功的國家或地區的產業政策是蒙對的。
—經濟學家林毅夫稱成功的產業背后有共通的理論,要努力讓政府明白什么樣的干預是對的,什么樣的干預是錯誤的。
離開苦難之后,大概都庸俗了吧。
—張藝謀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從《活著》獲得了戛納的評審團大獎之后,大環境都變了,個人沒有那么大的能量去開辟一個新天地。
下一個也許就是自己,會憂慮,畢竟我也是企業家中的一員。
—王石受訪時表示自己這些年走訪了很多獄中的企業家,有此感懷。
互聯網這一代都是一樣的,這批人從來不談歷史,他們只相信未來。
—財經作家吳曉波接受訪談時表示,像馬云、馬化騰這一代企業家對于社科類的閱讀累積少,對公共話題的關注度不夠。
他們在政治上有些幼稚,個人性格中還有些傲慢,這使得他們對時代潮流的看法出現偏差。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撰文稱,“死磕派”律師有局限性,不可政治上自我高估。
第一,不要打仗,有個和平的環境;第二,不要太窮,窮得老師都沒飯吃;第三,不要管得太死。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對記者關于“中國大學需要怎樣的條件,才能步入世界一流”的提問如是作答。
出差一般賓館不想住,公交地鐵不想搭,衣服不是名牌不想穿,下鄉冬天怕冷、夏天怕熱、風天怕沙。
—河南蘭考縣長周辰良在縣委常委班子召開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哽咽著進行自我批評。
一般來說得找能體現中國人性格的故事,人要長得周正點,眼神真誠,但我們也拍過眼神比較閃爍的人,最后就壓縮片段只有食物沒有人。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總導演陳曉卿談《舌尖2》選擇拍攝對象的標準。
現在很多人可以靠稿費維持生活,這樣一個純文學作家在英國法國根本不可能……我有一個很好的法國朋友,做夢都想變成中國人,他要打兩份工,看到中國居然還有專業作家制度,感到不可思議。
—作家格非如是說。
在長期資源匱乏的狀態下,注意力會被稀缺資源過分占據,以至于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也就是說,當你特別窮或特別沒時間的時候,你的智力和判斷力都會全面下降,導致進一步失敗。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團隊公布一項研究結果稱,長期太累太窮,人會變傻。
那是害人的位置,不要害我。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對于外界建議其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事宜回應稱,那是臺灣最不能做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