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柳艷兵和易政勇勇奪歹徒刀器的消息傳遍大街小巷。幾乎每一年高考,都會出現見義勇為的考生被名校破格錄取的新聞。
危急情況下挺身而出固然值得褒獎,但這一次,名校的橄欖枝伸出得更加謹慎,對考生的嘉獎也更貼合實際。兩位見義勇為者不是“被躍進”名校,而是將會使用高考B卷進行單考單招??紤]到兩位同學的飛行員夢想,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認為“臨危不亂、敢于擔當、舍己為人”的兩人非常適合公共應急救援工作,希望公派他倆赴美參加直升機飛行訓練。這些后續安排顯得更加人性化,免去了許多對公平錄取的爭議。
有人認為,這些考生已完全達到“道德錄取”的條件,應該跟體育、藝術特長生一樣享受錄取政策。然而,道德加分雖可取,但也應該規范和合理化—難道沒有遇上突發情況的同學,就不能道德加分?更客觀全面的方法是,建立學生品行道德的監測記錄,在高考錄取時作為參考,而不能完全依靠突發情況下的反應。
其實一些知名高校也并沒有光看見義勇為的表現。2003年,新鄉市的張亞超在高考前見義勇為,成為清華大學普通高招破格錄取的第一人。據 《東方今報》報道,張亞超當年其實成績非常拔尖,曾在三??荚嚝@得新鄉市聯考第一名,本來就很有可能考上清華。
或許,我們還應該問一下:讓見義勇為的考生破格去知名高校讀書,真的好嗎?“破壞公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種破格可能反而會傷害到見義勇為的學生們。據《人民日報》報道,易政勇自己也認為,“單考單招更加公平一些,自己還是要到考場上,這才能衡量出自己的真正實力”。
該褒獎、鼓勵、幫助的,我們不能落下,但過多的贊譽和幫助或許并非良策。誠如江西宜春市教育局的表態:讓學生到一所適合學業水平的學校就讀,是對他們見義勇為精神最恰當的褒獎。 (戴玉)

高考結束后,許多學校都組織了別開生面的畢業典禮。6月10日,深圳市福田中學舉行高三畢業典禮與潑水節,校長一聲令下,主席臺上的老師、操場上的學生開始互相潑水。不少學生把自己的班主任扔進了水池,老師也紛紛拿起臉盆朝學生反擊。
人們拍的照片越多,他們感受和體驗的就越少,對拍照目標的細節也記得越模糊。心理學家認為,“按下快門的那刻,就好像是你把自己的記憶力外包給了相機。每當我們使用這些記憶設備時,就會減少自己的思想認知,從而不能幫助我們真正記住事物”。
只認準名牌標簽的女人。她們認為穿了名牌衣服自己就變成了更優秀的人,甚至非名牌不穿,堅信名牌的品味能提升自身的價值。她們往往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情感比較脆弱,借助物質自我安慰,自認高人一等,與眾不同,尋求名牌帶來的優越感。
指忙碌于各種交通工具之間奔波的上班族,也是一個出行方式比較低碳環保的族群。BMW,是英文Bus(公共汽車)、Metro(地鐵)和Walk(徒步)的縮寫。在大城市,很多上班族一般都是先乘坐公交車,到達最近的地鐵,出了地鐵后再步行一段才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