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將主宰多久:東方為什么會落后,西方為什么會崛起》

【美】伊恩·莫里斯 著 錢峰 譯
中信出版社
2014年4月版
一般而言,科學家總是習慣以與“史”不同的方式去勾勒全新的未來,歷史學家則總是努力從過去的歷程中梳理人類發展的普遍軌跡。或基于這樣的職業習慣,本書中,身為著名歷史學家、斯坦福大學歷史學和古典文學教授的伊恩·莫里斯試圖從歷史中解答兩大命題:為什么西方得以統治世界?未來將發生什么?
一開始,莫里斯便“庖丁解?!笔降貙⑹澜绶指顬椤皷|方”、“西方”兩大陣營,站在長達5萬年的人類發展史上,指出西方的長久統治地位既非長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他同時堅決反對基因決定論,認為東西方的這種歷史性差別,本質上是地理因素決定了世界各國社會發展的腳步,社會發展又反過來改變了地理的意義。
莫里斯的“東方”對象相對固定即以中國為中心,包括日本等少數東亞國家,而“西方”概念則過于寬泛,囊括古羅馬、古希臘、伊斯蘭世界等一切區別于“東方”的西半球各種文明。為佐證自己提出的“地理決定發展”的觀點,莫里斯綜合能量獲取、社會組織、戰爭能力和信息技術四大因素設置了社會發展指數,并列表證明,“西方”之所以能夠長期領先或統治全球,關鍵就在于西方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因為有了地中海,所以“西方”的水上貿易成本更低也更為方便。莫里斯認為,雖然明朝帝國的鄭和曾7次下西洋,遠至萬里之外的非洲,但太平洋有大西洋兩個那么寬,限于技術實力,當時的“東方”人不可能遠渡太平洋率先發現美洲新大陸。也正因發現了美洲,所以才會有“西方”而不是“東方”的“工業革命”。
作者學識淵博,對許多趣味橫生的世界歷史細節信手拈來。但對歷史的理解似乎暗合一個宿命式命題——自打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基于地球地理環境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客觀事實,那是否意味人類發展軌跡早就“命中注定”呢?如此,今天的人類是否只是走在某條早就被地理因素決定的發展道路上呢?如此,科學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對于世界未來的發展,莫里斯作出了較為樂觀的展望,認為在國際交流合作愈加密切的作用下,21世紀,“財富和力量將不可避免地從西方轉到東方”,“幾乎可以肯定是在2040年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會超過美國”。而在更遠的未來將會出現“東西交匯”。有趣的是,在這里,“地理決定論”又悄然讓位于 “東方”的后發優勢。顯而易見,“地理決定論”也許可以解釋“西方”長久的領先,但未必可以成為“東方”崛起的合理注腳。
歷史的發展真的只受像地理這樣的個別主要因素所左右嗎?同樣是討論興衰,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指出,大國往往“衰于國際生產力重心轉移,過度侵略擴張并造成經濟和科技相對衰退落后”。又如提出“文明沖突論”的塞繆爾·亨廷頓就沒有莫里斯這么樂觀,他認為不同的文明可能成為未來矛盾沖突的“沃土”。近年來的局部戰爭與反恐戰爭,事實上以槍炮和鮮血進一步驗證了亨廷頓的忠告。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地理因素肯定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甚至在一些關鍵的歷史時期有過極其重要的影響,但歷史的發展更像是社會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總和?,斞盼拿饕欢瘸蔀闀r代文明翹楚,如果不是遭遇連年干旱,瑪雅人沒準會改寫世界歷史敘事。歷史真正的唯一性在于沒有太多的如果,具有不可逆性。歷史當然可以成為未來發展的有力鏡鑒,但這種經驗支撐似不足以佐證宿命式發展理論。
《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著 常紹民 馮棠 張文英 王明毅 譯
中信出版社
2014年5月版
法國著名史學家布羅代爾獨力撰寫的一部簡明世界通史。以《地中海史》等鴻篇巨制蜚聲世界的布羅代爾力圖借這部“最短”的作品,讓年輕人對歷史和現實產生興趣,讓他們“在理解歷史的同時,直面他們即將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野火集:30周年紀念版》
龍應臺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年5月版
從1984年開始,龍應臺以一篇《中國人,你為什么不生氣》開始,文字以燎原之勢,迅速波及臺灣、香港、 大陸乃至整個華人世界?!耙盎稹彼鶡模安坏墙鋰荔w制下各種管制的辦法和心態,更是每個人在具體生活中對自己的無能”。
《蕭紅全集》
蕭紅 著 章海寧 主編
北京燕山版社
2014年4月版
蕭紅 (1911~1942),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生于黑龍江呼蘭河畔,去世于香港。她留下近70萬字的創作,包括受到魯迅激賞的成名作《生死場》與晚期杰作《呼蘭河傳》,被夏志清稱為“20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