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冰冷可能是疾病征兆
【本刊記者】有這樣一種說法:每四名女性中就有一個患有手足冰冷癥的。一聽到“手足冰冷癥”,相信很多朋友第一反應就是這可能是一種疾病吧。
【胡教授】嚴格說來,手足冰冷不是病,只是一種癥狀,只要合理調養就能得以改善。但是,由于許多系統疾病的征兆就是手足冰冷,所以不能小視。
【本刊記者】那它都會是哪些疾病的征兆呢?
【胡教授】西醫認為,手足冰冷是血管調節功能出現障礙引起的一種癥狀。秋冬季節氣候多變,天氣寒冷時人的血管就會收縮,血液回流能力就會減弱,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的血液循環不暢,因而出現手足冰冷。此外,精神緊張、勞累和內分泌失調也會引發血管調節功能障礙。所以,西醫認為手腳冰冷是血液循環系統疾病的征兆,比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塞性動脈硬化癥、雷諾氏病、心血管疾病等。
各種厥癥,療法大不相同
【本刊記者】中醫對手足冰冷癥是如何認識的呢?
【胡教授】中醫稱手足冰冷癥為“厥逆”,病因是人體內的陰陽兩氣不能相接。在中醫看來,陽受氣于四肢,陰受氣于五臟,陰陽之氣相貫,如環無端;如果陰陽二氣不能順接,就會造成“厥”,癥狀就是手足冰冷。
因為造成陰陽二氣不相接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厥逆也有很多類型:比如,正氣不足、氣血兩虛、感受寒邪之后的“寒厥”;痰濕阻滯、胸陽不能宣發的“痰厥”;心情煩躁、氣機失調、陰陽之氣不相接的“燥厥”等等。除了手足冰冷這一共通性外,各種厥癥在外部表象上有很大差別,療法當然也不同。所以,不要認為手腳冰冷的人一定全都是陽虛,也不要盲目溫補大補。
【本刊記者】原來,手足冰冷癥有這么多種類型呀。那現在很多人習慣采用民間流傳的一些調養方法,比如泡腳、老醋泡姜片來緩解手足冰冷,這是不是也需要在辨明自己是哪種類型的“厥逆”后再使用呢?
【胡教授】是這樣的。因為這些大都是溫補之方,針對的也是陽虛體質和寒厥。但如果遇到熱厥、燥厥等其他類型,溫補之方不僅不會有效果,還會使病情加重。我給大家講個實例。幾年前,我接診過一個病人,三十多歲,已婚,患的就是手足冰冷癥。她告訴我,每年冬季都會四肢發冷,穿多少衣服都沒有用,找別的醫生看過,服用了很多大溫大補的中藥,但都沒有效果,反而更加嚴重了。我問她:“病發時有什么癥狀?”她說:“經常感覺口干、口臭,牙齦浮腫,有時候會便秘。”我又問:“是不是平時愛吃辛辣油炸食物,還動不動就發脾氣?”她說:“我是四川人,愛吃辣。我這人脾氣不太好,最近又特別煩躁。”我確診這位女病人是因為熱邪過盛引起的厥癥,誤服了溫補之藥,使病情加重。要想治療厥癥需要先清內熱,才能進補。我為她開了清熱之方。經過一個月的調理,她四肢就不再冰冷了。
“真熱假寒”者,可服四逆湯
【胡教授】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厥癥,還有一類患者,癥狀很特殊。雖然手足冰冷,身上卻有灼熱感,這在中醫上叫做“陽盛格陰”,也叫“真熱假寒”。對于這種癥狀,《傷寒論》中早有記述:“少陰病,下到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本刊記者】 這類病人該怎么治療呢?
【胡教授】 我曾經接診過這樣的病例。那是2004年夏天,一位中年女士找到我。那天非常悶熱,她卻穿一件厚厚的黑外套,里面穿秋衣秋褲,還戴著手套。從她哈腰縮肩的架勢來看,一副風寒之相。我問她哪里不舒服,她告訴我,這段時間四肢發冷,胸口卻悶熱得很,特別口渴,喜歡喝冷飲,晚上睡覺時卻又得蓋厚厚的被子。這幾天特別嚴重,都不敢讓家人開窗戶,這大熱的天,家里人都受不了,就催她上醫院查查。我仔細地察看這位病人,見她面色紅潤,精神也比較好,摸她的脈,六脈沉大有力;觀舌苔,紅苔黃燥。我問她:“大小便怎么樣?”她說:“這幾天一直沒有大便,小便黃赤,比較難聞。”我立刻明白了,這位病人是典型的真熱假寒癥,怕冷只是假象,真正的原因是熱邪閉郁在里,不能宣泄,致使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末端,因而四肢發冷。我為她開了通脈四逆湯,這種藥有急下、存陰、表里雙解的作用。第二天她就打來電話,說服藥后大便四五次,不再覺得冷和口渴了,家里人也都很高興。
【本刊記者】聽了胡教授的講解,我們對手足冰冷癥有了正確的認知。經常手腳發冷的朋友們趕快行動吧,讓專業的中醫師為自己量身打造一個暖身良方,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