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方法錯誤也不行
隨著醫學知識的科普宣傳,很多人生病后知道要吃什么藥,但卻不留意怎么吃藥才是安全的。令人痛心的案例在臨床上比比皆是。
阿莫西林顆粒會產生類似青霉素的過敏癥狀,如果服用不當,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為安全起見,阿莫西林顆粒不宜用開水沖服,最好用不高于40℃的溫開水沖服,并且藥物沖化后要立即服用。相關數據稱,我國每年約有500萬人因服藥方法錯誤而住進醫院,其中20萬人因此喪命。
中西藥都有“三分毒”
純中藥制劑也不是人人適用,患者馮某,47歲,4年前因“慢性腎衰”入住醫院,2009年6月23日成功實施腎移植手術。術后第三天,馮某感覺頭痛,恰逢一位學醫的親戚來探望,便向他推薦了“丹珍頭痛膠囊”,馮某立即讓家人去藥店買回服用。醫生第二天查房時,馮某咨詢醫生:此時吃“丹珍頭痛膠囊”是否合適?
查房醫生大吃一驚,立即讓他停藥。原來,這種藥物的主要成分是細辛,細辛里含有大量馬兜鈴酸。現代醫學已經證明,馬兜鈴酸可導致急、慢性腎功能衰竭。馮某剛做完腎移植手術,腎功能尚未恢復,此時服用“丹珍頭痛膠囊”無疑是雪上加霜。也多虧了醫生的及時糾正,馮某這才躲過一劫。
人人都說“是藥三分毒”,但往往以為這個“藥”指的是西藥,所以覺得吃中藥或中藥制劑是安全的。事實上,“是藥三分毒”的觀念最早恰是源自對中藥的描述。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它都具有兩面性,能治病,也有不良反應。所以,同一種藥物并不適用于所有人。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選藥、吃藥,必須慎之又慎。
同時用藥應控制在四種以內
有的老年人,?;加卸喾N慢性病,為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用藥應控制在4種以內,減少合并使用類型、作用和不良反應相似的藥物。即便是突發急癥,應以重癥為主,優先用藥。例如,患有急性胃腸炎時,應優先治療急癥,暫停使用降血脂或軟化血管的藥物。
老年人患病史和治療史不同,用藥應根據每位老人的具體情況“量身定制”適合的藥物、劑量和給藥途徑。如激素類藥物可的松,需在肝臟代謝為氫化可的松才能發揮療效,所以患有肝臟疾病的老人不應使用可的松。用藥期間還應重視食物的營養選擇與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