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脾氣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發脾氣也是孩子對父母要求的一種反應方式。國外有心理學家把孩子發脾氣區分為兩種類型:操作性發脾氣和氣質性發脾氣。
操作性發脾氣是指孩子通過發脾氣來讓父母給他們想要的東西。比如,到超市購物,自己想要玩具沒有得到滿足,有些孩子就會倒地耍賴,希望得到玩具。
氣質性發脾氣是指孩子氣質中的某方面受到侵犯,所以做出強烈的憤怒反應。比如,出去玩的時候,事先說好的行程安排突然改變,適應力差的孩子就可能會發脾氣;對某些面料敏感的孩子,就可能會因為穿衣服的事情爆發情緒。
哭鬧威脅不能遷就
操作性發脾氣,孩子大多都有明顯的意圖和目的,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就會采用發脾氣的方式來逼迫父母滿足自己的要求。表面上是在哭鬧,實質上是在威脅。遇到這種類型的發脾氣,如果父母一味地遷就孩子,無止境地滿足孩子,就會讓孩子意識到只有通過發脾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久而久之,除了發脾氣,孩子就無法學會通過其他方式合理表達自己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堅定地拒絕孩子的要求。同時,也要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不再糾結于自己想要得到而父母不允許的東西。
對發脾氣的冷處理
如果孩子雙手亂舞,跺腳蹦跳,出言不遜,可以冷處理,認真冷靜地傾聽他們訴說心中的不滿甚至憤怒,不要過多地進行干預,更不要針鋒相對地給以回擊。如果孩子有傷害自己或家人以及毀物行為時,一定要及時制止,同時注意保護孩子和自己。可以抓住孩子的雙手,嚴肅地大聲說:“我不想讓你傷害自己和別人,我不想看著你干傻事,你會后悔的。”孩子很可能會拼命掙扎,但一定不能松手。總之,要把破壞程度降到最低限度。孩子在叫喊掙扎的過程中,會開始發抖、出汗,直到漸漸平靜下來。一旦平靜下來,孩子意識到自己剛才傷害了別人及自己,或毀壞物品,會非常懊悔。父母則應幫他分析自己行為的失當之處。
給難過的孩子一個擁抱
氣質性發脾氣,很多時候并沒有明顯的目的和企圖,他們發脾氣就是在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和不安。這種情況下的哭鬧,與其說是憤怒的情緒,倒不如說是難過的心情。遇到這種類型的發脾氣,父母就要學會溫柔地接納孩子的這種情緒,多安撫他,最好的做法就是先給哭鬧的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同時,也需要耐心引導,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但最好是能提前預估到孩子的情緒,通過提前溝通,可以舒緩或釋放孩子的情緒,甚至可以避免孩子的無理取鬧。
此外,家長也需要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經常對別人亂發脾氣。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無論好壞,都可以在家長身上看到影子。一個亂發脾氣的孩子,家中一般都能找到一個“榜樣”。因此,我們在家里要以身作則,用態度和行動堅定地給孩子做好榜樣,學會克制自己和調節情緒,這樣你的孩子也會漸漸學會如何冷靜地處理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