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語影人的“電影夢”
吳宇森:我想通過《太平輪》讓大家知道,我不止會拍兄弟情,也能拍愛情。這部電影會表現中國人對家庭的重視、對祖國的熱愛。《太平輪》之后,我想嘗試用新技術拍一部真正屬于自己的武俠片,一了多年夙愿。
焦雄屏:我都這么老了,好像不適合做夢了(笑)。三年之內我會監制十部影片,主要是大陸和臺灣的電影項目,大中小都有。現在的華語影壇,整體是蓬勃發展,但仍然有階段性亂相。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負起責任,不要只是去指責哪個導演、哪個公司沒做好,要有建設性意見。
安曉芬:這次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公布了大盛國際未來三年的計劃,有女性題材、合拍題材、魔幻題材,這代表了我個人的興趣以及對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的判斷。我沒有考慮太多“夢想”,就是喜歡埋頭做事,希望《鐘馗伏魔》給大家帶來驚喜、《飛虎月亮花》的籌備進展順利。
黃真真:導演不同于投資人,投資人要賺錢,什么類型賣錢就做什么類型。但導演應該努力建立自己的風格,不應該追趕潮流。我的下部戲很可能是科幻片。我跟著自己的感覺拍戲,拍戲要有熱情,我希望保持這種熱情,這就是我的夢想。
陳正道:我喜歡嘗試不同的類型,《催眠大師》是一個未經過成功證明的類型,我反而很感興趣。我今年要拍一個青春奇幻片,講述一個老奶奶重返24歲,明年將推出“大師系列”的第二部《記憶大師》。
束煥:《港》劇本目前已經創作得差不多了,這次還是和徐崢一起完成的,正在籌備拍攝。我現在正在寫一個明星薈萃的大制作,是一個當代題材的高概念電影,非常好看,今年會完成劇本,相信你們都會喜歡。
王景光:我執導的《伊犁河》在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發布,這是一部民族題材電影。最近,我正在和西藏電影人談合作,打算再做一部民族題材電影。在我看來,民族題材電影要用國際視野來架構,深入發掘人性,應當把民族團結等符號化的東西寫得更有故事性和藝術性。
他們眼中的北京國際電影節
焦雄屏:北京國際電影節還很年輕,我對它的未來很有期待。第四屆就做成這樣,已經很了不得。前幾年過來,覺得電影是電影、活動是活動、觀眾是觀眾,沒有融為一體。這次來,前幾天我都在和年輕的創作者一起討論劇本和制作,發現他們都在排片冊上畫圈圈,準備去看電影,這就是積極的變化。北京國際電影節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大家要給予良性的建議。
吳宇森:我最注重的是電影里的人性價值和人文精神。有時候我們的電影拍得很華麗,但欠缺動人的力量。所以這次“天壇獎”,我和其他評委都非常注重電影的情懷。這屆的入圍影片質素都很高,我也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跟我喜歡的同行們一起探討電影。
讓·雷諾:北京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我很高興受邀來到這里。北京國際電影節為全球電影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是連接全球電影制作人的橋梁和紐帶。
阿方索·卡隆:我喜歡開幕式的演出,非常美麗。電影節是一個重要的業界溝通平臺。通過幾天的參與和交流,我認識了很多同行,搭建起新的合作橋梁,并且幫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國,這些都是很好的體驗。
外國影人的“中國夢”
阿方索·卡隆:我四五年才拍一部電影,進度很慢,也不知道下一部電影會是什么。我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想拍一部關于中國的當代電影,通過它去提出一些問題。我也希望有某種方式能幫助我理解中國文化,再把我的個人視角融入這個文化。我以后會看更多中國電影,也會讀相關書籍。我對中國文化非常好奇,而不僅僅將其視作交易的機會。
奧利弗·斯通:我在美國看到過不少中國影片的DVD,比如《中國合伙人》、《一代宗師》等都很不錯。我喜歡功夫片,尤其是《葉問》,甄子丹表演的打斗場面看上去很有真實感,但是代表中國電影的不應該還是功夫片,也不能還是張藝謀、陳凱歌,你們的新生代影人值得關注。中國語言非常精妙,但是很多外國觀眾領會不了,要想辦法通過翻譯克服這個障礙。每個國家的導演都應該關注自己國家的歷史,用電影記錄下來,留給子孫后代。中國的故事很復雜,有無數優秀的電影題材。我近期在中國推廣我的最新作品《不為人知的歷史》系列紀錄片,我想把學校里學不到的歷史知識傳給下一代,希望他們保持質疑的態度。
讓·雅克·阿諾:中國有太多故事令人著迷。我為了拍《狼圖騰》,在中國待了四五年,現在我除了不會講中文,其他都很像中國人了。我在這里很愉快,每天都很開心。我覺得中國電影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而對國際電影界來說,從中國獲取靈感也非常重要。因為在很多歐美國家,電影的潛力其實已被耗盡,但中國還有很多可待挖掘的內容。所以說,現在對中國電影有益的也就是對電影本身有益的。
葆拉·瓦格納:從《碟中諜3》開始,我就想來中國拍一部完整的電影。現在參與《飛虎月亮花》的制作,我終于又來了。中國電影市場生機勃勃。一方面,中國觀眾能接觸到更多元的國外優秀小成本影片,另一方面,中外電影合作的層次會不斷加深。我相信,只要電影講的是一個好故事,它一定能吸引全球電影人。
費利普·彌勒:大家都相信三五年之內,中國市場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市場,所以很多制片人都在琢磨如何在電影中加入中國元素。但我認為要拍中國電影,必須來中國,否則無法了解和展現真實的中國。
拉庫馬·希拉尼:我非常喜歡中國電影,中國的電影市場很廣闊,我這次離開中國時要帶25部中國最值得看的電影回去細細品味。現在電影市場正受到全球化影響,我相信未來中國的國際交流形式一定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