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8日,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主辦,《影視制作》雜志承辦的“4K·3D影視技術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探討了4K和3D技術發展與應用的未來趨勢。從現場各位演講嘉賓的發言中可以看出,無論采用何種手段,在電視屏幕上呈現更高質感的畫面,都是電視領域永遠不變的需求和目標。
4K是超高清分辨率3840*2160的縮寫。相較于目前主流的高清電視1920*1080的分辨率(即1080P),4K電視的分辨率提高了4倍,能夠給觀眾帶來更為清晰細膩的畫質體驗,滿足真實感和臨場感要求。據市場研究機構奧維咨詢統計,2014年1-3月,國內市場4K電視銷量為81.1萬臺,市場滲透率達7.4%,預計全年4K電視銷量超過300萬臺,占國內彩電市場份額一成左右。
國際3D與先進影像協會總裁Jim Chabin在“4K·3D影視技術研討會”上表示,到2016年4K電視將會成為標配,十年后4K一定會主宰市場。
電視臺蓄力
內容匱乏一直是4K電視發展的短板,也是消費者購買4K電視機時的最大顧慮。進入2014年,內容制作市場開始出現一些積極變化。央視、北京、江蘇等電視臺和搜狐、樂視、芒果TV等視頻網站紛紛宣稱將大力投入4K內容制作,歌華有線推出的高速寬帶產品,更是號稱“帶寬破百 4K來襲”。
作為客廳霸主的傳統電視臺,長期以來一直在積極發力儲備4K內容。央視紀錄頻道、科教頻道、大型節目中心從2013年7月以來使用4K設備拍攝了《舌尖上的中國2》《春晚又一年》《園林》《牦牛》《我們的中國夢》《茶》《自然的力量》《東方帝王谷》等多套節目。今年巴西世界杯,央視也將針對部分節目使用4K技術制作播出。
具備制作播出15套自辦節目和HDTV高清電視能力的北京電視臺,在4年前承擔的“天安門大屏幕顯示內容”項目中就開始運用4K技術。近日,其拍攝的《光/城——北京電視臺35周年序》獲得了索尼“4K杯”優秀影視作品。
“追求更清晰的視覺體驗毫無疑問是未來內容制作技術的發展方向,但目前我們的4K市場尚處于醞釀期,我們正在考慮是否開始提供這項服務。正所謂學習不如練習,討論不如實踐,只有積極開展4K的技術準備和積累,才能在有巨大需求時與市場順利對接。”北京電視臺技術發展與規劃部高級工程師趙宏偉表示。
江蘇電視臺于2013年成立項目組探索超高清領域,培養超高清人才。江蘇廣播電視總臺主任工程師李世萍透露,江蘇電視臺于2014年起從臺內知名節目開始開展4K節目制作實踐,同時跟蹤轉播平臺建設,并將于2015年對4K超高清節目面向IPTV、網絡電視、院線全業務流的分發渠道進行探索。
天津電視臺制作部副主任張凱表示,隨著4K電視硬件的迅速發展,天津電視臺對超高清內容的制作也已經提上日程。
視頻網站搶跑
與此同時,近年來不斷涉足節目制作領域的視頻網站,也立志要在4K市場分得一杯羹。
4月9日,不再滿足于小成本制作情景劇和網絡短劇的搜狐視頻與燦星制作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制作長劇《匆匆那年》。“這將是視頻行業首個電視臺級別的長劇,也將是使用4K技術打造的劇集,力求從技術和制作內容規格上呈現高品質。”
對于制作4K內容面對的困難,搜狐視頻COO鄧曄表示,4K拍攝不僅增加了自制劇的難度,制作成本也是一般高清內容拍攝成本的數倍——4K拍攝要求毫無破綻的演員妝容和更精致的布景;4K更適合于在電視和大銀幕呈現,目前PC和移動終端對4K的支持并不理想。
相比搜狐視頻的小試牛刀,樂視網可謂大張旗鼓。同樣是4月9日,一貫扮演“價格屠夫”角色的樂視以2999元的低價殺入4K電視市場。此外,據樂視TV高級副總裁梁軍介紹,未來一年,樂視將投入2個億用于4K內容的制作,另外投入約1個億用于4K電視劇的采購,還會推出專門的4K頻道,內容包括影視、音樂、體育以及紀錄片等多種形式。
“隨著4K電視硬件產品銷售持續升溫,市場對于更高品質內容的追求也不斷提高,4K內容制作必然相應提速。”梁軍認為,4K內容一直以來匱乏的核心原因是賺不到錢,而樂視依托“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有能力制作、引入高品質的4K內容。
樂視TV基于樂視生態打造出的Le4K,覆蓋拍攝、制作、云上傳、云存儲、云轉碼、云傳輸、云播放、終端整個產業鏈上下游。梁軍表示,樂視超級電視的模式寄望于大規模量產壓縮生產成本,未來毛利是從供應鏈降低成本而出,內容和應用付費收入、廣告收入是主要發展方向。而為了培養用戶付費習慣,此次推出的4K電視需打包兩年服務費,共計980元。
據介紹,樂視首部4K網絡自制劇《北京騷客》將于7月上線。《北京騷客》使用4K機器拍攝,后期通過4K技術處理。從《北京騷客》起,樂視自制劇將全部由4K機器拍攝,今年預計推出《整垮EX》《PMAM》第二三季、《拐個皇帝回現代改造》《光環之后第二季》等近10部劇。此外,樂視影業還將推出張藝謀執導的《歸來》等近10部4K大片,樂視旗下花兒影視也將推出鄭小龍導演的4K電視劇《羋月傳》,每集預算將會超過180萬元。
在互聯網公司紛紛涉足4K電視之后,有線運營商也開始積極布局。歌華有線近日宣布,從5月1日起推出家庭高速寬帶產品,同時與百視通合作推出4K極清寬帶電視,首批試點為北京石景山區和海淀區。歌華有線市場部副主任陳鋒介紹,以110M的高速寬帶產品為例,套餐價格為3280元/年,其中包含一臺價值700元的4K盒子以及多套付費高清節目等。
挑戰與機遇
4K內容市場的熱鬧景象或許會給你一種錯覺:如今只要買一臺4K電視就可以在家里享受到超高清的視覺盛宴。
實則不然。在電視上觀看4K節目并非容易的事情,它意味著從節目拍攝制作、播出、傳輸、終端接收、直到呈現在電視畫面上的整個流程,都必須升級到4K級別。業內人士坦言,僅有4K電視機和4K攝像機是遠遠不夠的。
“從制作角度看,4K需要更高端的拍攝設備、更完善的攝影場景、更久的后期制作周期;從傳輸網絡看,網絡帶寬還不能很好地支持4K內容在線播放;從商業模式看,電影院還不支持4K電影的播放,藍光光碟發行渠道因容量的限制也難以承載4K電影。”湖南衛視芒果TV事業部總經理成洪榮表示,“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和商業模式尚未建立是造成目前4K內容不足的主要原因。未來4K電視的普及,需要硬件、帶寬、內容、商業模式等全面支持。對于內容提供商來說升級換代所資不菲,包括4K拍攝設備、電視臺播出設備、高帶寬網絡、4K機頂盒等諸多設備的投入,動輒數千億元的投資。而除了消費者自行購買4K電視機外,其他設備都需要電視臺、視頻網站等內容制作播出機構或者有線運營商買單。
與高清媒體內容制作相比,4K電視對攝像設備、存儲編輯設備、拍攝技術、拍攝人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K時代不僅在光感、服裝、化妝、道具、置景上要求更高,在后期制作和數據管理上也帶來新的挑戰,必然需要更加嚴格的工作流程,這使得4K節目制作成本高昂、制作周期漫長。
另一個問題是網絡帶寬。相較于高清節目,4K節目數據處理和傳輸量是后者的8倍甚至16倍——在網絡點播已經成為電視主流功能的今天,家庭網絡的速度是否能夠跟上4K所需,還要打上個問號。
對于有線電視來說,還涉及機頂盒的更換問題。現有的高清(不少地方仍是標清)機頂盒顯然不能滿足超高清電視的需求。有線運營商已經因為在數字電視整轉中配送機頂盒的巨大負擔而焦頭爛額了,更換4K機頂盒的費用由誰來買單,顯然是個問題。而在國外,Jim Chabin在“4K·3D影視技術研討會”上透露,美國有線公司宣布在未來7年內將把所有的機頂盒全部更換掉,下一代將全部支持4K內容播放。
此外,高清到4K的升級還要帶來很多技術問題。比如要有4K視頻處理能力的電視芯片,要有支持4K視頻傳輸的接口技術,要有壓縮效率更高的視頻編碼技術等。這方面的研究和推廣應用都還需要相當的過程。
不過,雖然距離最終實現播出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現在開始參與4K制作對于未來的發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如今好萊塢和很多國家的影視機構都已經在用4K技術拍攝,有大量的節目積累,雖然目前還是用高清方式播出,但是一旦有合適的機會就能立馬推向市場。”Jim Chabin表示。
韓國首個超高清頻道UMAX運營公司總裁崔正釣表示,“雖然目前市場狀況是4K片源不足和4K技術上遇到難題,但只有在播出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當然,4K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和終端產業的支持和配合,更離不開其他方方面面的支持。”他認為,2014年是4K內容的先導期,2015年是成長期,2016年則是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