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一周年,一直沒有為聯盟想出個好記的名字,這次大家一致決定采用‘第一聯盟’的稱呼繼續更好地開展工作。”江蘇廣播電視臺節目采購部主任高王玨說。為應對衛視頻道及新媒體視頻網站的雙重夾擊,緩解地面頻道面臨的購劇難題,去年5月,江蘇電視臺節目采購部牽頭湖北廣播電視臺節目營銷中心、山東城市臺采購聯合體、浙江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成都市廣播電視臺節目中心、廣州市廣播電視臺節目購銷中心、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影視劇中心、上海廣播電視臺影視劇中心等共同成立了地面電視劇采購聯盟,形成了一個平臺互通、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采購聯合體——“第一電視劇采購聯盟”(以下簡稱“第一聯盟”),聯盟旨在以整合優勢獲得更多優質電視劇資源,并與影視制作公司共同探索和開拓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5月8日,來自全國八家電視臺地面頻道的電視劇采購人員及多家電視制作機構的代表,在江蘇舉行了“第一電視劇采購聯盟”一周年工作總結及座談會,在“一劇兩星”新政背景下,制播雙方探討了制作、發行、播出的思路轉變和應對策略。
機制完善,已簽9部劇
在運作的一年時間里,“第一聯盟”已搶占市場中眾多優質資源,取得了一些實際成效。目前,聯盟已集體審看劇本3部、集體審片30部、評估重點項目34部,各成員臺通過認真評估、公正表決、透明公示,全年共與公司談判、簽訂了9部電視劇采購協議,分別為:《鹿鼎記》《兄弟兄弟》《活法》等。“第一聯盟”各成員臺認為,這9部劇集從演員陣容、制作水準等各方面衡量均是市場爭奪的熱點資源。
一年時間即采購9部劇,“第一聯盟”運作可謂高效,這與聯盟成立之初制定的詳細的規章制度有關。去年“第一聯盟”成立后,迅速確立了組織平臺架構、投票機制、例會制度、推薦機制、價格評估體系等一系列運作制度,使得8家成員單位聯合評估、聯合決策、聯合談判、聯合購買的程序得以高效運轉。
在組織架構方面,“第一聯盟”設立秘書臺機制,江蘇電視臺作為秘書臺負責聯盟具體事務的總體統籌,各聯盟成員臺均設專門與“第一聯盟”對接的工作部門或負責人。據“第一聯盟”秘書長嚴謹介紹,“第一聯盟”成員臺之間平時互動頻繁,有集合各臺采購部主任的微信群,還有每周一次的微信工作例會,各成員臺推薦擬采購劇目,并提交上周評估劇目的意見。聯盟還有每月一次的見面例會,在例會上,各成員臺需要通報近期本臺電視劇播出、采購及重點工作情況。如果各家有共同推介的劇,則迅速啟動談判機制。
為使聯盟高效運轉,“第一聯盟”制定了約束機制,成員臺購劇采取“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一部劇如果絕大多數臺表決通過,則聯盟體各成員臺基本無條件服從。每部劇各臺分擔的價格比重在聯盟成立時就已表決通過并固定下來,避免日后聯盟內部因在價格上的“一劇一議”而影響整體購劇工作進展。
作為一個常態化運作的行業聯合體,“第一聯盟”在運作中逐漸確立了“開放、交流、共享、創新”的聯盟文化和“互助共贏”的核心價值。聯盟的機制也還在進一步完善中,據了解,“第一聯盟”還將搭建專屬微信平臺,通過該平臺常態發布聯盟集體采購劇目、相關播出情況,同時,對于品質高、播出效果好的劇目,聯盟將以頒獎盛典的形式進行嘉獎。
“新政”帶來發行新思路
隨著“一劇兩星”新政的出臺,地面頻道作為平臺方參與電視劇全產業鏈的熱情被激發。在周年工作總結會后,“第一聯盟”與影視公司代表就“一劇兩星”背景下“第一聯盟”的優勢以及雙方可能的新的合作模式展開了務實討論。
“一劇兩星”之后,有觀點認為衛視平臺可以消化更多的電視劇集,對年產15000多集的國產電視劇來說是一種庫存釋放,但江蘇藝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建認為,實行新政之后,衛視的劇集整體播出量未必能夠得到提高,“新政的關鍵問題不是‘一劇兩星’,而是限制黃金檔只播兩集,這與目前大多數衛視每晚三集的播出量相比,減少了三分之一,因此,新政未必在電視劇播出總量上多釋放多少。”
更有影視公司代表提出,無論“一劇幾星”,“從來沒有哪家影視公司敢拍胸脯說只發衛視,不發地面。對于全國幾千家影視公司來說,地面頻道仍是重要的播出平臺。”
但影視公司最為看重的還是價格。近幾年來,衛視購劇價格上漲迅猛,加上后起的新媒體平臺坐地起價,購劇價格和購劇總量幾年未有明顯增長的地面頻道購劇仍舊面臨邊緣化的境遇。高王玨表示,“第一聯盟”的成立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坐實價格優勢,我們要求每家成員臺都要拿出自己的最高價格來加入聯盟。這個價格比單獨采購高出多少?某聯盟成員代表告訴記者:“大致會比平常的采購均價高出15%左右。”據了解,“第一聯盟”八家成員臺的購劇總價最高可達到“一顆星”的購劇價格。
價格優勢連帶“一劇兩星”給地面頻道提供了新的拓展機會,這意味著在電視劇的發行市場上,“2+X”模式或將成為主流。“以前有些劇都不考慮發地面,現在很多制作公司的人都來跟我們談合作。”濟南廣播電視臺總編室主任袁冬霞說。新政之下,袁冬霞認為,“第一聯盟”一顆星的價格優勢其實為制作公司增加了一個選擇方案。
“第一聯盟”內部有三個臺是衛視地面采購在同一部門(湖北衛視、深圳衛視、東方衛視),“如果有可能的話,聯盟內部就可以整合衛視和地面頻道的發行,不屬于聯盟內部頻道的衛視我們也可以找他們合作,這種整盤操作降低了發行壓力和成本,對制作公司很有吸引力。”
探索新合作模式
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第一聯盟”力爭做出對全行業有影響力的探索,高王玨表示,這是一個重新制定規則的機會,電視劇的生產、播出、發行模式均有可能慢慢改變。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聯盟將介入產業鏈更前端的環節中去,與影視制作公司一起嘗試聯合定制、以投代購、提前預購等多種合作方式,打造聯盟內部“一到兩家上星+多家地面”的預購、定制模式。
對于這種前期介入,馮建認為,乙方投拍電視劇的目的是想賺錢,行業不缺錢,缺的是好項目,八個大臺合作完全有可能拿到好項目,因此電視臺可以從抓項目開始,找到乙方進行合作。高王玨則表示,通過發揮“第一聯盟”聯合評估、聯合決策等機制,可以做到對項目保持更高的敏銳度,“第一聯盟”可以和影視公司一起策劃項目,利用雙方對項目的判斷為影視作品的成功上雙保險。
蘇州福納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范小天比較贊成這種介入,他表示,拍戲是給觀眾看的,平臺提前幫我們看劇本就相當于為項目治病。“以前,人家不認真看,現在聯盟認真看,對影視公司來說是好事。”他希望播出機構對制作公司在劇的類型、成本控制等方面多提意見。
介入產業鏈前端后,如何與制作公司對接?“第一聯盟”此前在購劇方面已經形成較為規范的流程,參與到上游之后,聯盟將進一步完善操作流程。目前,如果影視公司有好的劇本或者創意,可以與“第一聯盟”秘書臺江蘇電視臺節目采購部聯系,聯盟成員將對項目作出評估和診斷,每一道流程均會由秘書長及時反饋結果。
(趙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