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的投資協定談判在北京正緊張地進行。美方一再抱怨中方的“負面清單”太長,施壓中國更多地讓步、更多地按照美國的意志行事。這次談判的意義甚于WTO,對于中國而言,以確立自身核心利益為主軸的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正在成為整個談判的基本方略。同時,有見地的中國戰略專家們主張用全球戰略思維,積極進取,求新求變,而非被動地構筑防御工事。
中國電影是這輪談判的重要內容之一,最終結果將對中國電影的產業政策產生極大影響。因此,制定應對戰略,組建新的統一陣線,對電影產業而言,事關重要。
中國電影界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利益。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本能地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國電影產業的核心利益是什么?是中國的國產影片必須擁有5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非沒有原則地任由外國電影長驅直入。
自由經濟論者可能對此不以為然。但現在一味糾纏于此,于事無補,因為現在雙方不是在討論,而是在談判,在競爭。中美投資協定談判的關鍵在于了解彼此的核心利益和保證自己的核心利益。對美國而言,核心利益就是要讓美國的電影能夠長驅直入地占領中國市場。
筆者在此必須強調,我非常喜歡優秀的美國電影,我所供職的院線一直把美國大片當作重要的市場資源。但任何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事情,筆者會毫不猶豫地站在國家利益一邊。毫無疑問,中國電影界的立場就是要確保中國電影占有50%以上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們不提倡單純的底線思維,而是積極進取的思維。
比如,我們要強調核心利益,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高揚中國電影產業和世界電影產業是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旗幟。過去20年的事實證明,中國電影市場的成長令美國電影獲益。這種共同利益表明,中美電影界是命運共同體。
美國人不習慣和別人討論命運共同體,只有利益的攫取——你們已經到美國來買走整條院線,為什么不就能讓我們在中國發行電影?這其實是要求兩個完全不在同一個對層面的對手以同等條件出牌,這是倚強凌弱。
為傳播好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我們需要主動參與話題設計,打破美國單方面設計談判話題的慣性。美國慣用的伎倆就是施壓,而我們反而應強調相互依賴、加強合作、承認存在、互利共贏。誰設計話題誰就掌握話語權和主動權。我們應通過對發展中國電影產業的政策創新、戰略創新、組織創新、機制創新等進行探討,制定出產業深化改革的系統策略,創造更有利于中國電影創新的時代語境。
中國院線事實上已經結成了扶持國產影片的強大聯盟,并圍繞大的檔期自發舉行影片推介暨市場研討會,其意義在于中國電影人上中下游一條心,形成了事實上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院線可以做影城管理,可以做影片發行,甚至深度介入制片。一旦國內幾大龍頭制片企業與中國院線聯手制片,中國電影產業的鋼鐵長城就會堅不可摧。中國電影產業的勝利就一定屬于我們。這不是零和游戲的勝利,而是共贏的勝利。是世界優秀電影和中國優秀電影,在中國市場上組成命運共同體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