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批國產動畫電影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收益,梳理這些影片的制作者們對動畫藝術所做出的各種嘗試與努力的同時,能聽到關于“阿里云計算”“杜比全景聲”“微縮模型拍攝”等制作技術層面的點點探索,更有片方喊出“我們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然而,誰也不能忽視一部《瘋狂原始人》,以3.94億元的票房席卷了全國24%的動畫電影票房,不僅孩子為之“瘋狂”,就連家長也“瘋狂”起來,和很多國產動畫電影上映期間家長的冷淡態度形成鮮明對比。面對這種壯闊,必須追問:我們的技術為什么不能做出這樣的影片?技術,真的已經不落后了?
深圳華強文化數字動漫有限公司董事長丁亮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表示,任何一個新技術出現的時候都需要有一段被藝術家學習和消化的時間,往往第一部作品不會多么成功,都是在經歷了若干部作品的探索后,藝術家們充分掌握了這項技術,再結合豐富的鏡頭語言,才會使一部作品達到一個高峰。而中國目前還處于技術的消化階段。但丁亮認為技術并不是制約國產動畫電影的首要問題,而是國內動畫從業者的觀念問題,技術觀念、藝術觀念以及市場觀念都相對落后。
《神秘世界歷險記》導演王云飛就這一問題表示,技術觀念的落后與我國在動畫起步階段以給國外做代工為主要制作方向的經歷息息相關,“代工的基因很難將我們從短時間內下游拉到上游,我們積累的制作經驗都是基于外國已經設計好的模式,包括所有的前期設定、人物模型、綁定等核心技術,以及開發的程序和軟件?!薄段业睦掀攀侵回垺返闹谱鲗а堇罹V甚至覺得,正是這種長期的代工經驗,使很多從業者的思路僵化,很難再去做原創題材的開發與設計。
之后十幾年的時間里,這些動漫行業的從業者不斷嘗試動畫制作技術方面的革新。好萊塢一直是世界動畫電影的主陣營,也是長久以來國內主要學習和模仿的方向。尤其是三維制作技術方面,好萊塢的動畫分工精細而明確,在項目前期的研發和規劃過程中把片子可能會遇到的技術問題集中處理,制作中期重點通常集中在形象開發、細節刻畫等方面。好萊塢對于動畫片的制作和宣傳,帶有明確的類型色彩。以皮克斯、夢工廠、藍天、索尼的制作水準來衡量國產動畫電影,確實還存在很大差距。北京電影學院教師劉躍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像《功夫熊貓》這樣的影片,其強大的技術體現整體制片流程的高科技化與高度融合,以及相應三維動畫電影關鍵點的持續應用與提升。我國絕大部分團隊的整體制片流程的高科技化與高度融合方面與國外先進團隊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二維原畫設計與三維模型制作的統一性與效果提升方面尚存在較大問題。很多影片三維角色相比二維原畫整體效果非但沒有因為三維豐富的造型與質感技術而提升反而顯得越加喪失靈氣。美國大部分動畫電影團隊會針對每一部新的電影研發與眾不同的新技術,以表現其獨特的人物造型、動畫以及相關視覺效果,比如《功夫熊貓》中熊貓肚子的抖動這一細節的制作。
但是觀眾在實際觀影感受中并不會以具體技術參數來考量影片,觀眾對于影片最直觀的感受來自故事是否流暢、形象是否可愛、畫面是否絢麗多彩,情節是否有趣,音樂是否具有感染力,主題思想是否健康向上,他們關心的是整部影片的品相,通過品相去判斷影片的技術水準。
劉躍軍則認為,不應籠統地從觀眾的角度上去說明技術的差距:認為國產動畫技術水準不行的是非低幼觀眾群,針對低齡兒童拍攝的動畫電影,核心觀眾因為年齡過小不會關注影片的技術問題;在非低幼觀眾群體中,一部技術過關的影片,起碼應該鏡頭表現不出錯,敘事基本流暢,不出低級失誤;其次做到角色動作流暢、自然,表情基本到位;而角色與場景交互方面,光影、布料、毛發、煙火等制作應該基本正確,做到不穿幫。
2013年上映的26部影片,有9部都推出了3D版本。觀眾對于目前廣為動畫電影使用的3D技術并不買賬,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出現斜視等問題非常排斥3D影片。而丁亮認為大家對新生事物有一種由于陌生而產生的擔憂,“就像彩色電影和有聲電影剛出現的時候,也出現過反對的聲音,也許3D動畫技術成熟以后,也會成為一種基本的表現形式”。只是,國內目前的三維動畫和立體動畫的制作技術都還比較欠缺,“很可能是畫面效果做出來讓觀眾感覺不舒服,出現眼睛難受的情況,但并不能因此就說立體電影不可取,只是暴露了目前我們的3D制作技術還不過關?!?/p>
好萊塢提供了最佳的三維制作范本,而作為亞洲最早實現工業化的日本,發展幾十年來始終堅持二維的本土動畫制作,尤其是以動畫大師宮崎駿為代表的電影作品,為世界電影市場貢獻了獨具東方美學色彩的電影風格。在CG藝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宮崎駿動畫堅持手繪,在人物造型、場景設計、鏡頭運用和動作設計等方面,證明了二維動畫對于劇作結構、敘事方法及視聽語言等層面面相較三維技術更為成熟的創作理念。二維動畫在三維動畫的市場擠壓下,更需要在技術以外實現想象力和執行力的突破,尤其是無紙動畫實際上降低了二維動畫的制作門檻,低成本的二維影片也許會有新的生存空間。2013年上映的動畫影片中,《魁拔2》以寫實的風格、獨特的光影和體積感,開創性地做出了二維影片的立體化嘗試,令人耳目一新。
電影作為一種高科技的復合產業,整個拍攝、后期制作和剪輯的過程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尤其是對于目前的商業大片,離開技術,所有的特效都無法完成。技術對于整個產業而言,不僅是承載的平臺,更是一股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
所謂“技術不再落后”,更多指的是設備、資金等構成已經與國外水平相差無幾,國內關于三維動畫相關的布料、質感、毛發、動態捕捉等方面的技術體系已經相對完整,但不可否認,在熟練使用這些技術方面,國內依然落后于國際領先水平。這方面,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摸索與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