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華誼兄弟產出票房累計30億元,相比去年21億元的票房成績,增幅達到40%以上;營收成績達到20億,以絕對優勢高居民營電影公司營收榜第一名,超過博納與光線的營收總和。其中,電影業務營收的增長達到76.4%,快于43%的總票房增長。2013年是華誼兄弟的“整合年”,進一步完善了內容、渠道、衍生品的“大娛樂公司”布局。但是作為以原創電影起步的民營公司,它始終以內容生產為核心。王中磊在接受《綜藝》采訪時,也反復強調了內容和人才的重要性。
《綜藝》:制作中小成本影片是華誼的一個新趨勢,這是否有違華誼最初的制片思路?
王中磊:不是改變而是補充。以前的大商業片思路還會繼續下去,因為大片在市場中的作用很大,受眾非常廣泛。但我們希望在增加影片數量的時候,并非不斷復制大片,而是增加一些中小影片的創作。畢竟大片制作周期很長,運作過程也很困難。
《綜藝》:華誼計劃一年推出幾部“狄仁杰”這種級別的續集大片?
王中磊:華誼標志性的商業大片,每年還會有兩三個系列,比如“狄仁杰”、馮小剛導演的影片、烏爾善的影片,還有我們新簽約的程耳導演的作品,以后每一年都會固定推出。
《綜藝》:華誼強調原創性,選項目時的原則和標準是什么?
王中磊:標準就是我的審美。一個公司的領導者應該要決定這個公司的電影特點。說到原則,首先還是安全。我們畢竟不是一個私人公司,有那么多的股東和關注者,我們很注意他們的感受;第二就是專業度,對好電影的判斷力。
《綜藝》:經過幾年發展之后,幾家比較大的民營電影公司制作的影片都有同質化傾向,你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王中磊: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初期,這是很正常的。現在我們還沒到樹立公司電影風格或者說文化的階段,還處于生存階段,先進行市場爭奪,然后慢慢找準定位。但是同時也要看到,美國電影這幾年的發展也反過來了。除了像迪士尼這樣的家庭電影文化深入骨髓的公司,其他諸如華納、索尼、派拉蒙,他們現在出品的影片也很同質化。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減少了片量,很難統一概念。現在這幾家大公司都同時縮減片量,都找最安全、最全球化的題材,比如奇幻、超級英雄。
但是美國電影所處的階段還是跟我們不一樣。除了發展階段的問題,還有一個誰都不能忽略的問題,就是審查系統,這也造成我們的創意取材相對狹窄。美國電影是會為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檔期拍電影。比如《驚聲尖叫》《美國派》《死神來了》就是為了暑假檔拍的,制作成本可能就兩三千萬美金,恐怖加上輕喜劇,給孩子們看。
中國電影市場還有一個短板:因為市場化時間非常短,人才也非常匱乏。我們的導演大都自己兼編劇,可獲取的素材少,視野也會相對狹窄。
《綜藝》:說到人才問題,華誼這兩年頻頻和新導演合作,你怎么看這撥新電影人和他們的創作?
王中磊:新人越來越多,八零、九零后已經進入到創作領域,但總體來說他們所受的訓練還比較少,積淀不夠。他們已經可以寫一些愛情喜劇,但電影還需要人文深度,比如類似《為奴十二年》這樣的電影。我最不愛聽的一句話就是“接地氣”。接地氣不就是種莊稼嗎?年輕人描寫自己的生活沒問題,但我覺得文化感總體比較差。所以,華誼還會跟資深影人合作。他們可能會遇到來自市場的挑戰,但他們保證了中國電影的豐富性。
《綜藝》:2013年華誼的財報是電影公司中的第一名,其中相當一部分收入來自保底發行,以后華誼在發行和制作這兩部分會如何平衡?
王中磊:華誼是以原創優勢進入電影業的。我們一直在獨立發行自己的影片,很少交給別的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的思路在未來會有一些變化。我們可能會在發行自己影片的同時,通過自己積累的發行經驗和資源,去幫助一些有個性的新電影公司。最近的《白日焰火》和《整容日記》,我們都參與了發行。我們希望發行業務能夠效仿美國幾大公司的方式。獨立制作公司還在創意階段時,我們就介入,不管投資、制作還是未來的營銷,都給予他們專業的意見。華誼現在已經跟六七家這樣的公司有了此類合作。
《綜藝》:華誼在影院建設上的規劃是怎樣的?
王中磊:華誼在影院建設上,這一兩年沒有特別大的推進,出于幾點考慮:一是市場競爭比較激烈,這兩年好一點,前幾年的發展速度已經超出常規了。第二,坦率地說,影院放映這個環節上,華誼還相對落后。因為我們進入得比較晚,專業性不夠強,所以其實是刻意放慢了影院建設的速度。而且我們也擔心未來是否會有出臺法律法規限制企業壟斷。
《綜藝》:去年是華誼的“整合年”,并購頻繁,引起很多討論。你怎么看影視企業并購的機遇和挑戰?
王中磊: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并購一定會持續存在。其實華誼的并購數量并不多,但它的每一個收購案例都比較成功。各個公司并購的目的不一樣,有些主要是為了業績的考慮,但華誼的并購主要是為“大娛樂公司”的格局打基礎,加強部門之間的聯動性。
我們在游戲方面,布局了幾年之后開始初見成效。我相信未來很多新板塊,新的“四輪”或者“八輪”驅動,會讓公眾對華誼的原始認識發生很大改變、對于普通民眾來說華誼就是一個電影公司,但是我們不會這么固步自封。
《綜藝》:今年是華誼的“國際年”。跟好萊塢合作有很多方式,為什么選擇直接參與投資美國的Studio8公司、制作英文片?
王中磊:華誼從1999年、2000年開始跟哥倫比亞公司合作,后來跟傳奇公司準備重新融資,建立新的拍攝體系,算上大電影工廠的片單投資,這些我們都嘗試過,并且進行過細致的研究。最終我們發現,最重要是人才,所以我們不如直接進入到這個體系里,利用他們的創意力跟強大的人脈資源,組建一個制作公司,用好萊塢的方式拍攝國際化的電影,我們認為這是華誼走向國際化最好的一個思路,華誼的品牌通過這些電影,在全世界進行傳播。將來這些電影所有的出品公司都會印上華誼兄弟的Logo。
《綜藝》:你對現在中國電影市場大格局怎么判斷?現在主要的機會是什么?
王中磊:大的格局就是它會越來越市場化,會出現龍頭電影公司。龍頭公司對于這個行業的穩定性、引導性、專業性非常有幫助。每一年,在娛樂行業里面進入的資金遠遠大于行業需求,幾百億全進來了,其實要么打水漂,要么迅速遠離這個行業,對這個行業傷害性很大。專注于這個行業的企業應該受到保護。
現在有兩個杠桿在決定這個行業的走向,一個是市場,一個是受眾。我們的內容生產者更多是在進行文化引導,決定讓觀眾看什么。所以接下來電影應該注重內容生產,加強與觀眾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