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長一段時間,華誼和博納都是穩居前兩位的民營電影公司。隨著光線、樂視、萬達等的加入,市場開始新一輪洗牌。博納影業以發行和制作香港電影為主,自CEPA出臺以后,博納跟港片的合作已經十年。隨著香港電影近年來逐漸陷于創意匱乏、水土不服的瓶頸,博納電影的市場份額也略微走低。2013年,博納影業共發行14部電影,票房總收入約合人民幣12億元,占國產片票房市場的10%,低于華誼和光線。
去年,博納影業搭建了資本金融平臺,聯手諾亞控股、紅杉資本(中國)共同發起的中國第一支影視專業投資基金——博納諾亞影視基金,首期募集高達10億元人民幣。同時博納影業集團還獲得復星集團2080萬美金投資,民生銀行2億人民幣及浦發銀行8000萬人民幣貸款,為博納影業全產業鏈運營模式的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博納也加大了對電影院建設的投入。但于冬在接受訪問時,談得最多的還是港產片的突破和創新。
《綜藝》:今年博納影業的新片計劃是什么?
于冬:今年強片云集。我們在5月30日端午假期會推出《竊聽風云3》,這是今年博納的拳頭產品。年底我們還有徐克導演的《林海雪原》,一個耳熟能詳的中國故事。3D戰爭片,是再加上徐克的品牌,我相信這部電影會成為焦點。《澳門風云2》即將在明年春節大年初一公映,原班人馬正在緊鑼密鼓地做劇本策劃,預計6月份開機。
《綜藝》:業界普遍認為《澳門風云》放在大年初一有點吃虧,你卻再一次把續集檔期定在春節,是怎么考慮的?
于冬:我不這么認為?!栋拈T風云》一定是春節檔的電影。雖然受到《爸爸去哪兒》的意外沖擊,但是因為我們賀歲檔品牌,有明星,制作精良,加上適合這個檔期,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五億多元票房對王晶電影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目前香港導演里能過五億元的,只有四個人,周星弛、徐克、陳可辛、王晶。
《綜藝》:博納的主要業務是引進港片或者制作合拍片,但現在整個香港電影市場走低,博納怎么調整戰略?
于冬:香港片是博納的一個傳統優勢。有兩種方式去繼承和發揚:一個是率領香港導演拍內地故事,比如徐克拍《林海雪原》;林超賢拍警匪片《湄公河》,該片根據去年的“湄公河慘案”真實事件改編。拍大陸警察故事,是非常有意識地突破香港電影的局限,用他們的商業電影的經驗和成熟的制作經驗來拍內地故事。這是博納對行業的一大貢獻。第二是用年輕導演、編劇、故事,請香港導演來監制,跨越式地實現商業電影的轉型。這兩步走是博納未來的策略。
《綜藝》:現在香港電影題材上還是比較受限。多半是警匪、愛情,尤其古裝片陷入了低潮。你怎么看未來題材上的突破?
于冬:拍武俠動作片,博納是最強的,因為我們有徐克。他拍完《林海雪原》之后,還會監制一些武俠動作片、警匪片。內地警匪片會受到一定審查局限,很多題材拍不了?!陡`聽風云》寫的是香港金融犯罪,但這個故事搬到內地來未必能通過。我們嘗試把港片的人物關系放到內地更廣闊的市場里,來塑造中國警察的國際形象。博納希望通過《湄公河》《莫斯科任務》,改變警匪類型片的套路?!朵毓印纺壳罢趧”倦A段。今年年底會投拍。
《綜藝》:除了一貫的港片優勢,博納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還有哪些戰略調整?
于冬:主要調整有兩個:一是用香港導演來監制內地題材;二是就是通過跟好萊塢的合拍,來加強國際合作。這是兩個側面,一個是內地原創,一個是國際合拍,甚至是英文的合拍電影。具體項目現在還不方便透露。
《綜藝》:很多大公司今年都開始和好萊塢合作,博納采取了怎樣的方式?
于冬:什么方式都好,最重要的是融入好萊塢的創作中去,而不是被動地增加投資、增加個把配角、承包發行。我們要在好萊塢的創作中融入中國故事,中國情感,中國人物。
《綜藝》:你對現在中國電影市場大的格局如何判斷?現在主要的市場機會是什么?
于冬:中國電影處在非常黃金的發展時期,需要我們快速地制造出有本土特色、有質量的電影產品。未來的競爭一定是內容競爭,必須把產品打磨好,不能粗制濫造,否則就是把巨幕廳、IMAX廳拱手讓給好萊塢電影。所以我們在整個制作環節要跟上,吸納好萊塢的經驗、人才,甚至用他們的人才來培訓我們的人才,服務于中國電影。
從技術上講,中國電影和美國電影沒那么大差距,無非就是花多少錢的事。關鍵在于技術所服務的故事,是中文電影還是英文電影。英文電影有廣闊的發行市場,所以它成本高,收益也高。中文電影只有中國市場加東南亞市場,有很大局限。所以我們要做英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