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財政涉農資金和項目的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加強財政涉農資金監督管理,保障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保證財政干部和財政資金安全,是擺在各級財政部門面前的重要任務。近年來,安徽省各級財政部門在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各職能部門大力配合協作下,因地制宜,深化創新,積極探索涉農資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途徑,不斷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力和管理工作水平,積極預防和制止了涉農領域職務犯罪及各種違規違紀行為的發生,有效地促進黨和國家各項涉農政策的落實。
一、強化管理,著力提升涉農資金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各級政府大幅度增加涉農資金投入, 2013年安徽省“三農”資金達到1710.6億元,占全省財政總支出的39.3%,增長14.2%,無論是占比、相對數還是絕對數,都是很大的,給涉農資金監督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省財政廳黨組始終把財政涉農資金管理、監督放在重要的位置,廳長羅建國在開展全省涉農資金檢查前期,做出批示:“要建立長效機制,切實保障財政涉農資金的項目安全、資金安全、干部安全,不斷推動財政涉農資金管理科學化水平”。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建設。按照財政涉農資金覆蓋到哪里,管理制度就延伸哪里的原則,省財政加強制度“立、改、廢”工作,進一步清理和整合現行財政涉農資金制度和辦法,相繼出臺了美好鄉村建設、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農村社會保障、農業綜合開發、惠農補貼資金管理發放等方面資金監管制度及辦法,將涉農資金的使用范圍、分配、撥付、使用、管理、監督及農業財政支出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考評、監督管理等各環節以制度化的形式確定下來,確保涉農資金管理依法按章辦事。
二是制定管理工作流程。按照精簡流程、理清環節、分清責任、明確標準的要求,建立健全和優化財政涉農資金管理工作責任流程,省財政圍繞著涉農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等工作流程運行,在涉農資金管理方面制定了具體措施,特別是結合廉政風險防控,制定了單位、處室、個人的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個人崗位廉政風險防控點,圍繞權力事項,進一步做好清權確權;圍繞崗位職責,進一步推進風險排查;圍繞風險評估,進一步完善等級評定;圍繞制度配套,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圍繞防控措施,進一步加強工作創新,有效鞏固和擴大了廉政風險防控工作成果,形成財政部門之間上下互動、財政部門與部門之間橫向聯動,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科學管理機制。
三是健全管理責任體系。建立健全財政部門涉農資金管理和職能部門項目管理崗位責任制度,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配合。省財政廳與省發改委等六個廳局聯合下發關于惠農補貼資金管理發放工作職責,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真正形成“部門管事、財政管錢、金融管發、鄉鎮管冊”惠農補貼資金管理發放機制。2013年底,省財政廳聯合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監察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建立健全涉農資金監管長效機制的通知》,健全預算管理、資金使用、監控預警、一線監管、信息公開、績效評價、監督檢查責任追究等機制,提出了具體要求,進一步創新舉措、細化措施,加強和規范涉農資金管理。
四是注重管理方式創新。財政涉農資金管理緊緊圍繞著現代財政制度的目標和任務,不斷創新和改革。一是早編預算。2013年4月份啟動編制2014年預算,今年又提前一個月,3月份啟動編制2015年預算,提高預算工作的前瞻性,改變過去“追加一年、一年追加”,為實現“預算一年、一年預算”邁出堅實步伐,也為超前謀劃,科學合理地確定涉農部門預算安排的重點,細化預算編制,將功能科目、經濟科目編細、編實,從源頭上進一步加強財政涉農資金管理打下扎實的基礎。二是主動會商。建立財政部門與部門預算編制、執行定期會商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增強涉農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預算執行的高效性。今年1—6月份,省財政廳各處室單位共與預算單位會商1099次,同時,省財政廳18處室單位分別幫聯16個市和2個直管縣財政局,深入各地指導和督查工作,系統推進財政涉農資金監管工作全覆蓋、常態化。
二、強化監督,著力建立涉農資金監管長效機制
按照“全員參與、全程監控、全面覆蓋”的財政監督理念,著力構建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覆蓋所有財政涉農資金全過程的監督機制。
一是推行管理政務公開。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及時制定發布涉農項目立項指南,強化項目前期調研,在涉農資金項目管理上全面推進“九項制度”,即競爭立項制、專家評審制、招投標制、政府采購制、資金公示制、縣級報賬制、工程監理制、工程決算制、竣工驗收制,確保項目規范建設和管理。
二是實施績效考評管理。為提高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效率,省財政廳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對每一項涉農項目分別制定了具體的績效考評體系,對各項資金安排分配、使用管理、項目效益、項目管護責任的落實、涉農資金整合等情況進行全面考評。同時,強化對考評結果的運用,建立以考評結果為導向的資金分配管理機制。2013年,省財政出臺了《安徽省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績效評價辦法》、《安徽省惠農補貼資金績效評價辦法(試行)》,確定每年對上一年度資金監管、惠農資金發放實行縣自查評價、市核查評價、省檢查綜合評價,強化績效考核,落實縣鄉一體化監管。
三是開展專項監督檢查。2013年5月下旬至9月底,省財政廳組織開展了全省涉農資金檢查工作,對2010—2012年各級財政安排用于“三農”的各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疏理和檢查。成立了全省涉農資金檢查協調小組,制定了檢查工作方案,動員部署全省涉農資金檢查工作。各地結合省廳檢查方案和本地實際,制定了詳細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明確職責分工,層層分解任務,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和業務培訓。在檢查中堅持做到“四個結合”,即:專項梳理和分級檢查相結合,鄉鎮自查和縣級全面檢查相結合,檢查資料和實地走訪相結合,檢查和整改相結合。自查自糾階段,各縣(市、區)檢查鄉鎮面達到100%,深入3407個行政村,走訪了32370戶農戶,檢查了3843個涉農項目實施單位。各市在縣(市、區)自查自糾基礎上,采取分組包干縣區或分項目包干等多種方式,檢查縣級面達到100%,檢查296個鄉鎮,深入524個行政村,走訪農戶1902戶,檢查702個涉農項目實施單位。省財政廳組織8個檢查組,對全省16個市涉農資金進行了重點檢查,共檢查35個縣(市、區),深入55個鄉鎮和90個行政村,走訪134戶農戶,檢查75個項目實施單位。此次專項檢查進一步促進了財政涉農資金規范管理和使用。
三、深化改革,著力構建涉農資金安全網
今年,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部署,省財政積極推進了預算信息公開改革、清理專項轉移支付改革、加強存量資金管理改革、強化“三公經費”改革、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嚴格政府性債務管理改革等六項改革,這些改革舉措都與財政涉農資金管理改革密不可分,每項改革的背后必將進一步推動和加強涉農資金的管理。
一是深化財政涉農資金預算編制、執行改革。根據財政管理改革的要求,著力強化“整”、“實”、“細”、“嚴”。“整”: 創新財政涉農資金整合統籌機制,加大財政涉農專項資金整合力度,全面清理省級預算安排的涉農專項資金項目,歸并補助市縣支出項目。“實”:科學編制2015年省直農口部門預算,圍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三農”中心工作,編準編實,確保重點涉農項目支出并統籌列入預算,不留硬缺口。“細”: 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省級預算安排需要二次分配的,省財政會同相關農口部門統籌考慮并細化編制到具體市縣,減少預算執行中二次分配事項,提高預算執行率。“嚴”:嚴格執行中央和省里有關厲行節約的要求,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強省直農口部門“三公”經費管理。
二是深化財政涉農資金分配管理體制改革。按照“規劃引領、確定投向,因素分配、切塊下達,自主選項、省級備案,注重績效、加強監督”的原則,深入推進財政涉農資金分配使用機制改革創新。對中央財政安排的財政涉農專項轉移支付,如只明確使用方向沒有明確到具體項目,原則上采用因素法分配切塊到市、縣(區),由市、縣(區)根據有關管理規定自主確定項目并備案上報到省;對省級財政預算安排的有關重點支農項目,壓減和下放財政支農項目審批權限,減少二次分配資金規模,規范省對市、縣(區)財政分配關系。省財政將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項目資金的檢查、績效考評和監督,建立健全科學規范、公開透明的支農專項轉移支付制度。
三是深化財政涉農資金支持方式改革。堅持底線思維,將財政涉農資金重點向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美好鄉村建設、促進貧困地區脫貧減困、生態資源保護等基礎性、公益性領域傾斜。減少財政資金對企業的直接投入,推動財政涉農資金逐步從農業競爭領域退出。創新財政支持方式,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運用財政貼息、擔保、投資參股、信貸融資等手段,積極探索“以獎代補”、“購買服務”等方式,激活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內在活力和動力,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涉農領域發展。
四是深化財政支農項目績效評價改革。建立健全財政涉農資金績效評價機制,財政部門將選擇資金數額大、社會影響廣的省級涉農項目開展重點評價。引進第三機構評價等方式,逐步將績效評價制度覆蓋所有的財政涉農項目,將評價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取消無績效項目,調減低績效項目預算,不斷提高農業財政資金分配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五是深化財政涉農資金監督管理改革。一是通過現代信息手段加強監管。今年4月由我廳牽頭開發的省級涉農企業項目資金管理信息系統成功上線試運行,實現了財政與工商、質監、稅務、海關及項目主管部門的信息共享,克服和避免了企業多頭申報、重復申報,系統的建設和管理,更為提升財政涉農資金管理創造條件,增加了項目透明度,有力地保障了涉農資金在陽光下運行。二是創新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改革,省財政廳將積極會同監察廳、審計廳、農委等部門盡快建立管理制度,對村級財務進行全面性審計和經常性審計,強化村級財務監督。三是創新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機制,大力推廣金寨等地鄉鎮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試點經驗,推進財政涉農資金監管關口前移,監管重心下沉,形成資金監管合力,確保強農惠農政策有效落實。
(作者單位:安徽省財政廳)
責任編輯: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