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是新時期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突出體現行業特點,發揮部門技術優勢,增強部門項目示范引導作用的支農行為。
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和糧食生產大省,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建設一直得到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2011—2012年累計完成農業開發部門項目建設131個,總投資5.1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95億元。項目涉及農業、林業、畜牧、水利、供銷、森工、國土共七個部門,這些部門項目的建設對于黑龍江省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工程建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產增收,發揮了重要的引導示范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
例如,部門項目對中型灌區進行節水配套改造彌補了水利部門只對大型灌區和小型灌區投資的空白,是目前國家對中型灌區唯一的投資渠道。2011—2012年黑龍江省共實施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13個,總投資1億元,初步解決了灌區多年工程不配套的問題,提高了灌區工程效益和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國家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又如,總投資1.8億元的40個黑土地治理水土保持項目累計完成治理面積735平方公里,構建起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三大體系為主的綜合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和合理開發利用的開發建設體系,使當地的水資源配置合理,提高了利用率,增強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經國家批復農委立項的9個良種繁育項目中,黑龍江省農科院五常水稻所“松粳號”優質水稻原種擴繁項目投資僅190萬元,就帶動適宜區域稻農種植“松粳號”400多萬畝,畝增收稻谷30公斤,為農民年增收2億多元。
一、做好部門項目工作的主要做法
部門項目是農發資金和項目管理的一種新模式。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注重效益,增強協調配合是搞好部門項目建設管理的重要基礎。
(一)加強組織領導,《辦法》執行到位。《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管理辦法》自2011年7月1日實施以來,黑龍江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結合實際修訂了《黑龍江省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部門項目管理實施細則》,從制度的層面上進一步加強對部門項目的管理,從而保證部門項目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一是強化組織領導。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在編制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批準成立了省農業開發辦部門項目處,專門加強對農口各部門項目管理。各地(市)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領導為組長,發改委、財政、農口部門領導任成員的部門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縣(市、區)也設立了項目協調組織或辦公室,重點是規劃的制定,任務的落實、指導、協調、督辦、檢查和考核,形成了“項目搭臺、政府導演、農口唱戲、農發報賬、社會監管”的齊抓共管工作局面。二是強化科學規劃。按照“大農業”、“大開發”理念,各地編制完成農業綜合開發 “十二五規劃”的同時,建立了黑龍江省部門項目庫,采取召開專題會議的辦法,對申報的部門項目逐一篩選后納入項目庫。三是強化責任落實。要求各地將部門項目管理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同時各級政府與項目實施部門負責人簽訂責任狀,把部門項目管理工作作為考核各級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部門項目同其他農業開發項目一樣對待,同步規劃、同步檢查、同步申報立項、同步檢查驗收。四是強化典型帶動。穆棱市是黑龍江省重點水土保持重點市,國家水利部松遼委、黑龍江省水利廳多次在該市組織召開現場會,推廣典型經驗。雞西市麻山區和北安市秸桿養畜項目建設標準高,效益好,示范作用強,省級驗收確定為優秀項目,在全省推廣典型經驗,并采取了連續扶持的獎勵措施,鼓勵項目區做大做強。
(二)嚴格縣級報賬,資金管理到位。農發機構在項目管理上借鑒世界銀行管理經驗,多年來已經形成了高效的項目資金管理模式,特別是在項目前期準備、項目建設、項目檢查驗收和建后移交等方面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一直指導我省的部門項目工作。黑龍江省農發部門按照財政部“財政同步監督”的要求,全過程參與部門項目的建設和管理,嚴格執行資金報賬制,有效杜絕了一些不合理開支,強化了支農資金管理,規范了程序,在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安全使用和項目的全面優質完成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加強溝通協調,項目銜接到位。要加強部門項目管理,保證財政資金安全、有效,與正常項目管理接軌,必須做到“三個同步”。一是同步評審。在每年年初項目立項時,以全省農業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以農民的意愿為著力點,以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為落腳點,堅持多中選優、好中選優的原則,統籌安排地方和部門項目,在資金上進行整合,打捆使用,形成合力。堅持“項目單位自愿申報,縣(市)級農發和農口部門共同考察、共同推薦,省級農發和農口部門共同受理評審”的申報程序,促進項目申報、評審工作的規范化。對由財政投資為主的大型工程進行招投標,保證了建設進度和質量。二是同步檢查。省農發辦每年與各農口部門組成聯合檢查驗收組,完成年度部門項目和地方項目的檢查驗收工作,對完善和提高部門項目建設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部門項目專項檢查、審計、驗收中,發現違規違紀問題,嚴格按照規定處理。三是同步監管。為適應新形勢下農發部門項目建設管理工作,各地在項目建設上普遍實行了項目建設公示制的辦法,對部門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項目投資、建設單位、管護單位等事項在項目區內予以公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增強項目實施的透明度,杜絕了暗箱操作等違規行為。同時引入競爭機制,體現優勝劣汰,重點推進財政同步監督、績效評價工作,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檢查管理,加強部門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的驗收考評工作,實行嚴格的激勵約束機制,使績效評價結果成為分配資金、確定項目、提高效益的重要依據。
(四)加強協作配合,分工合作到位。部門項目的管理在于發揮農發部門和農口各部門的特長齊抓共管,達到“1+1”大于2的效果。在實施部門項目的過程中,農發部門與農口各部門之間密切配合十分必要。農發機構和農口各部門分工不分家,到位不越位,既互相支持又嚴格執行農業綜合開發和相關行業各項規章制度,使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都能得到有效的監督和控制。
(五)提高思想認識,作用發揮到位。部門項目是經國家農發辦批準,由中央農口部門組織、地方農發機構參與建設和管理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有著示范作用強、涉及部門多、影響面廣的特點。因此,在部門項目的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各地要注重發揮部門項目的示范、服務和保障作用,落實項目法人制和資產管護責任制,以達到突破一點帶動全面的效應,進一步增強放大部門項目的示范引導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幾年來,黑龍江省農業開發部門項目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具體工作中也出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一)申報立項規定不統一。各農口部門項目與農業開發地方項目在申報材料形式上不一致,有的農口項目要求上報實施計劃,有的上報實施方案;有的國家部委有批復,有的不需要批復,不利于部門項目有序管理。更有甚者,存在多頭審查,重復勞動,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問題。
(二)農發部門項目投入標準偏低。從實施完成的農發水保項目看,單位面積投資標準低,經測算一般的項目區畝投入僅97元左右,加上現行人工費定額低(工程項目1.9元/小時,林草項目1.5元/小時),按計劃實施項目壓力非常大,致使治理效果差,示范作用大打折扣。
(三)農口部門之間投入不平衡。從黑龍江省情況看,農口項目水利占大頭,其他部門僅1000多萬元,少的幾百萬元,不但項目建成后在示范作用的發揮上有局限性,而且增加了管理成本。
(四)黑土區水土保持項目沒有占地補償和管護資金。黑土區水保項目是全省部門項目的重點,每年涉及十五六個縣,資金占部門項目的30%左右。水保項目有其自身特點,需要在耕地上建工程、生物設施,占用耕地面積較大,無償占地很難協調。
三、對策建議
根據黑龍江省的實際情況,以及在部門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進一步規范和加強部門項目管理:
(一)統一農口各部門立項程序及規定。國家辦與中央農口有關部門下發各類文件時,應同步聯合下發至省農發部門及農口相關部門,確保文件精神的時效性和一致性;申報材料統一以可研、擴初為主;在審批上以批復為主。計劃報國家開發辦,擴大初步設計由省級相關部門批復,報國家備案即可。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入標準。將黑土區水保項目畝投資標準由目前的97元/畝提高到300元/畝。解決單個農口部門投入少的局面,投資標準要統一,特別是土地治理類項目畝投資標準應向高標準農田靠近。
(三)解決黑土區水土保持項目應占地補償和管護資金問題。黑土區水保項目占用耕地的目的等同于退耕還林,因此應比照退耕還林操作及確定補償標準,安排的占地補償應在省級批復中列項,解決農民后顧之憂。在項目中設管護資金。
(四)提高農發干部對部門項目的認識。針對部門項目管理這一農發戰線的新課題,國家可通過召開部門項目管理研討會、項目管理培訓班,加強宣傳等有效形式,提高各級農發干部對部門項目的認識,統一思想,形成合力求發展,掌握項目建設與管理的方法,不斷研究在新形勢下部門項目可能出現的新問題,探討解決的辦法。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
責任編輯 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