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是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讀與寫結合,綜合基礎積累和實踐訓練,通過對文本的細心感悟和閱讀背誦,通過語言重組、情景模擬、遷移模仿中的寫作訓練,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綜合性的提高,實現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讀與寫;閱讀;寫作;語言運用能力
一、多讀多背多積累
學生學習語文,是通過閱讀獲取新的語言信息,然后通過領悟儲存進自己的腦海里,等到需要交際的時候,就從自己的記憶倉庫中提取,用口頭或書面形式加以表達。因此,不斷地朗讀、感悟、背誦、積累是學生表達運用的前提。
1.閱讀中細心感悟。教師應當讓學生在記憶的最佳時期多讀一些美文佳句。例如教學一篇文章,特別是語言優美的文章,要讓學生感悟語言的優美與用詞的精妙,促進學生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領會,引起情感的共鳴。對課文的重點部分、關鍵詞句要咬文嚼字,引導學生細心品味,領會用詞、用句的精當。教學《葡萄溝》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葡萄溝中葡萄的錄像短片,學生有了自己的感悟:“葡萄溝的葡萄顏色十分美麗,在太陽的照射下還會閃閃發光。”很快就能理解“五光十色”一詞精確地寫出了葡萄的光澤,從而很好地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
2.背誦中增加積累。背誦是積累語言的方法之一,學習語言需要適當的記憶。學生的頭腦中積累了豐富的詞語和句群,乃至一篇篇精致的美文,會給他們打下堅實的語文功底。例如對課文《泉水》的背誦,這是一篇可以通過背誦積累語言的好文章,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可以初步感悟到課文中語言的精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他們有計劃地抓住關鍵句段背誦,以優美語句進行串聯,有意識地去積累語言素材和知識,充實自己的“語言倉庫”。
二、多說多寫巧運用
學生讀了教材,積累了語言,如果僅僅只是長期儲存,而沒有運用的機會,那么這些語言就會在孩子們的語言倉庫中退化為消極的語言。因此,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提供各種各樣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所學的語言經常得到運用。組織學生說的方式有復述課文、講故事等,指導學生寫的方式有仿寫、續寫等。
1. 在語言重組中說、寫。小學語文教材非常重視說寫能力的培養,從內容到形式為發展學生的語言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運用重新組合課文語言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說寫訓練。在教學《畫家和牧童》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道靈活運用課文語言填空的訓練題:“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一位商人稱贊道。一位道士也夸贊道:“ 。”連在場的縣官也不斷地贊揚說:“ 。”這樣的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發言的膽量,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在模擬情境中說、寫。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內容理解上,一定要在練習、運用上下功夫。教師要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把積累的語言運用到說寫上。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菜園里》里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變成蔬菜寶寶,進行情境說話練習。學生可以說:“我是茄子寶寶,我全身紫色的皮膚,頭戴一頂黑色的小帽子。我身體里有許多有益的物質,是小朋友們的好伙伴。”通過這樣口語式的介紹,學生既了解了茄子、胡蘿卜、黃瓜、冬瓜等蔬菜的外形特點,又學到了各式各樣的表達方式,教學生動而又有趣。
3.在遷移模仿中說、寫。正如葉圣陶老先生說過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那一篇篇優美的課文不應該再是師生分析討論的中心,而應該成為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的藍本。教師的責任就在于借助這些語境,創設各種各樣的語言訓練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訓練。如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一課時,在學生熟讀了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文說說“XX亮起來了”。學生有現實生活的感受,有課文作為藍本,對這樣的問題就不會犯難,可以暢所欲言。通過這樣的練習,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