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個作家、一個文學家、一個知識淵博的人,都離不開大量的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孩子來講尤為重要。閱讀一本好的書籍,就好比是和一個品行高尚的人在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就像結交了一個好朋友、一個好老師,它不僅能給予學生知識的洗禮,還能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閱讀使學生成長進步,從小學會閱讀,將影響學生的一生。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環境;興趣;選擇
一、營造靜心閱讀的環境
當今時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已經讓人們失去靜下心來閱讀的耐心,電子技術則讓很多人不再提筆拿書了。很多家長給孩子買了許多書籍,可孩子卻從未看過。所以,家長可以購買或借閱一些書籍,并且營造一個安靜輕松的環境,和孩子一起閱讀,做孩子閱讀的表率。同時學校應該建有閱覽室,班級布置有圖書角,建立一套人性化的圖書管理與借閱制度,不僅為學生的閱讀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便利。此外,教室的墻壁也可以被利用起來,張貼一些關于閱讀有益的名言,還可貼一些班級同學熱愛閱讀的照片,直觀地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敦促。在黑板報上,可隨時記錄下學生們的讀書情況,也可以摘抄學生的優秀讀書筆記,日積月累下來,學生在閱讀的氛圍中耳濡目染,于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都是有益的。
二、教會學生閱讀方法
有了良好的閱讀環境還不夠,還要讓學生愛上閱讀。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有限,特別是低年齡段的孩子閱讀起來往往很難讀懂,他們往往會因為讀不懂就放棄閱讀,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需要家長和教師對孩子予以及時的幫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朗讀與默讀的方法差異,感受通讀、選讀、跳讀等之間的區別,讓學生學會在眾多閱讀方法中選出最適合所持文本的。閱讀方法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重大作用,另外,閱讀是一種積累的方法,我們現在世界的很多名人名言都是積累而來,要讓孩子知道將生活看作是一種閱讀,把好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學生學會閱讀后就會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就會愛上閱讀。
三、激發孩子的閱讀思維能力
當孩子漸漸愛上了閱讀,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就得順勢去啟發孩子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為什么喜歡看這本書、喜歡這本書里的什么、有哪些地方值得學習的、有哪些地方不懂等一系列問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接收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做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的內驅力,促進學生的思維不斷拓展。讓學生帶著思考去閱讀,就會有很多收獲。一本好的書,無論是作者的情感、語言的表達還是插圖的運用都是孩子不斷思考的橋梁,最終可以達到積累知識、拓展思維的作用。
四、選擇閱讀書籍
一本有益的書籍將影響孩子的一生,讓孩子從書籍中得到正能量非常重要,所以對書籍要有一定的選擇。同時,讀書要按年齡段循序漸進,一些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對于培養孩子的心智,使他們在踏入復雜而殘酷的成人世界前變得足夠成熟和堅強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我們推薦一些具有“愛心、恒心、想象”的故事書籍,讓他們在故事中與主人公一起歡樂、悲傷,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喜歡閱讀,愛上閱讀。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孩子,要推薦一些與課文有延伸關系的書籍,并教給他們一些閱讀方法,也可通過孩子和家長推薦一些經典詩文和寓意深刻的書籍。
五、開展動閱讀分享活動
定期開展班級閱讀分享活動,可以每星期利用一兩節課的時間讓孩子說說自己看的書,暢談自己讀書的樂趣,分享自己閱讀的收獲,講講自己喜歡的人物,說說自己喜歡的名人和名言。還可讓孩子進行課本劇表演、詩歌朗誦、古詩新唱、讀書筆記展評、讀書日記評比、讀書小報展評等活動,豐富學生的讀書生活,培養學生讀書的熱情。
在小學階段,要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教會他們閱讀的好方法,向他們推薦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書籍,從而讓他們愛上閱讀,并學會分享自己閱讀的快樂和收獲,在書海中遨游。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