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低中學段“識字寫字”教學的“查字典”這一塊作出了明確要求,強調學生需要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夯實字詞基礎。勤查字典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學生字詞知識的積累,對學生語文的可持續學習、終身學習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查字典;習慣養成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中學段的“識字寫字”教學的“查字典”這一塊作出了明確要求,強調學生需要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夯實字詞基礎。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學習效率有限,這就需要教師切實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養成勤查字典的良好習慣。
一、營造文化氛圍
環境氛圍對一個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故事激勵,書籍引路。抓住低中學段學生越來越強的理解力和探求欲,教師可以用故事中的榜樣激發學生對漢字學習的熱情,用書籍中的知識趣味來吸引孩子們對漢字的興趣,在他們的心中播下“探求漢字”的種子。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講現實中因為依賴習慣、盡信名人,讀錯字音、寫錯字而鬧出的笑話。用故事讓學生領會到字典是“無聲的老師”,作為一個認真學習的學生,要隨時不忘虛心向它請教。
2.推薦一本中國孩子必讀的書——《漢字王國》。教師在字詞教學階段可以向學生推薦一本書——《漢字王國》。瑞典漢學家林西莉教授在《漢字王國》中說:“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故事。造字六法,就是她故事的講述方式;篆隸行草楷,就是她魅力的表達形式。”如果學生能讀讀《漢字王國》,那么他們更能穿越歷史,去田野、山川、寺廟……在祭祀、農耕的時候,撿拾起漢字與華夏傳統文化。
3.開展活動,布置教室。結合學校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班級開展“查字典比賽”活動。通比賽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查字典。還可以以黑板報、教室展板、標語橫幅為陣地宣傳勤查字典的好處,鼓勵學生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二、實踐錘煉能力
在學習中,勤查字典的習慣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
1.用于課前預習。對課文的前置性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這一環節,就少不了字典的幫忙。學生們利用字典可以給生僻字正音,可以確定多音字在這個詞語中的正確讀音,同時還可以了解新詞中這個特殊字的含義。
2.幫助課文解析。《青海高原一株柳》這篇課文里,有這么一段話:“走到李家峽水電站總部的大門口,我一眼就瞅見了這株大柳樹,不由得‘哦’了一聲。”學生們在讀這個“哦”字時,基本都讀的第二聲,表示驚訝之意。但在學生們把這株柳樹由“種子”到“幼苗”再到“參天大樹”的奇跡般的生命歷程中,所可能遇到的一切虐殺生靈的災難一一盤點好之后,再與這株“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的柳樹相遇,就會產生疑問。在學生們查閱字典之后,就會發現“哦”還可以讀第四聲,表示領悟、贊美的意思。學生們立即聯系本文的“哦”,發現也可讀第四聲,并找出了證據:第一,作者一眼看到的是異常簡潔開闊,也異常蒼茫的青海高原之上,卻矗立著兩合抱粗的柳樹,葉子如此之綠,能不發出驚嘆之情嗎?進而便是由衷的敬畏——“ò”。第二,這株柳樹經受過一次又一次摧毀,卻能夠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這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啊,能不讓作者和我們贊美嗎?——“ò”。利用字典的注解,由一個“哦”字突破,孩子們的質疑思考串聯了全課,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最終深化主題,輻射全篇。
3.參與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也是學生主動識字的良好途徑。小學中高年級段的課外閱讀,都是在沒有老師幫助下純粹自主完成的。有些學生為了應付了事,一旦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就視若無睹,要么繞道而行,要么字讀半邊。這樣下來,整個句子要么不解其意,要么“誤入歧途”。如果長此以往,便違背了課外閱讀的初衷,達不到真正的課外閱讀效果,所以字典于課外閱讀是不可或缺的。
4.輻射社會生活。可以利用字典咬文嚼字,開啟漢字的尋根之旅;可以利用字典給新出生的孩子取個有意義的名字;可以利用字典給所生活的區域展開“啄木鳥”行動等。
巴金老人的書桌上總攤放著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只要遇上一時想不起來的字,他總會翻開詞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筆。習慣成自然,字典是伴隨學生終身的良師益友。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會使人受益終身。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