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活動是圍繞著教學而設計的,因此活動目的性強,大多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活動,改變以教師和教學為中心的課堂模式,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活動;高效;互動
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主線。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是學得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開發個人潛能、促進個性發展、實現人生價值奠定基礎。因此,設計以學生為主的高效課堂活動,才能促進師生互動,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的課堂活動應是活動最充分、參與度最高的活動,應該圍繞著某個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生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活動。
一、要體現人文性
人文性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按照學生的學情來進行教學,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來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選擇不同的教學難度,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并有收獲。比如,有時候,課堂上會涉及一些游戲類的活動,通常情況下都是大家一起做游戲,忽略了學生學習成績不同造成的游戲參與度不同,使得一些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無法通過游戲活動增強學習興趣,獲得真切體驗。因此,我們在設計課堂游戲活動的時候,就要將活動細化,設計不同的參與方式,也可以調整學生的參與順序,讓優等生先進行示范,然后慢慢過渡到中等生和學困生。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調整,卻體現出來強烈的人文性。
二、要注意多樣性
課堂活動如果單調,則會使學生注意力無法高度集中,聽起課來昏昏欲睡,參與活動也敷衍了事。因此,我們在設計初中英語課堂活動時要注意多樣性,以最大程度的多樣的方法和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可以根據課堂內容設計才藝表演,播放英文歌曲、視頻,創設生活情境,講英文故事,展開辯論,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以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為例。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談論自己會的技能,主要是練習情態動詞can 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及其肯定與否定回答以及特殊疑問句的構成和用法。因此,筆者在教學中設置了“招聘會”的情境:學校要組建樂隊,招聘小提琴手、鋼琴手、貝斯手、吉他手和小歌手,請三名學生做面試官,再請一些學生做應聘者,將自己所會的技能和興趣愛好告知面試官,并可以適當進行才藝表演。如此一來,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學生躍躍欲試,不僅練習了情態動詞can的句式,還學會了很多樂器的單詞,并激起了學習的熱情。
三、要注意趣味性
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課堂活動也不例外。課堂活動要具有趣味性。這不僅是為了使學生激起學習興趣,更是為了寓教于樂,以有趣的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本課內容的認識。而且課堂活動也只有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索、創新。如在教學What does he look like?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學唱英文歌的課堂活動,給學生播放英文歌曲Funny faces,并播放相關的人物圖片,然后要求學生跟著多媒體一起學習歌曲。
本來學生聽課聽得已經有些疲倦,但是一聽到歌曲,又來了精神。多媒體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和歡快的歌曲節奏使學生視聽結合,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效果自不必說。
課堂活動并不是教師或學生單方面的活動,而是師生共同的教學互動,其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以學生對言語的親身體驗為基本要求,以真實的人際交往為表現特征,以學生認知、思維、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的全面和諧發展為最終效果。我們所提出的幾種課堂活動的創建方式,都是高效的課堂活動。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及動手能力,教會了學生怎樣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實現了教學效益的最優化,更驗證了教師設計活動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徐 靜.因勢利導精彩紛呈——也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動態生成[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1,(08).
[2]韓德媛,吳玉斌.試論中學英語三層次教學模式與美感[J]. 教育探索,1994,(06).
[3]湯林鳳.運用教學策略提高高中學生英語寫作水平[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 許雅健